首页 > 历史 > 文化 > 中国文化

古代公共浴场有什么特点

古代公共浴场有什么特点



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发现一座始建于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

负责浴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介绍,新发现浴场遗址位于奇台县唐朝墩古城东北部,整体结构由中心部位的砖砌主体建筑、东侧相接的土坯建筑和北侧中心的灶址及左右两端的水井等相关遗迹构成,浴场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等3个区域。

浴场遗址为半地穴式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场使用的活动空间。

魏坚分析,这种下层以砖砌支撑柱为支架,将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封闭空间的建筑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中称之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地下供热系统,使用时炉灶燃烧烟火可通过支撑柱之间的烟道在浴场下层流动,形成“地热”,用以维持浴场上层洗浴空间温度。

浴场遗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考古工作者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至蒙元时期曾被改建沿用。浴场内出土的陶壶、陶盆、方砖等器物也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其他发掘区出土的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遗物一致。

考虑到浴场遗址规模大、建筑规格高、沿用时间长,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魏坚推测,这座浴场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唐朝墩古城地处欧亚草原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设公共浴场显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洁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来旅人沐浴休憩。”

中国泡澡的历史相当悠久,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泡澡的。

僧人最早用浴室

南北朝时期,公共浴室已是寺庙的必设建筑,称为“温室”,主要供僧人和宾客洗浴用。最早洗公共浴室的是僧人,与佛教本身的教义有关。众所周知,佛教源于印度,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求法时看到,印度的寺院中都设有公共浴室。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写道:“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日晨时,寺鸣楗椎,令僧徒洗浴。”

大众浴池始于宋

寺庙所设公共浴室,但对内不对外。一般认为,到北宋时公共浴室才开始成为真正的“大众浴室”。也就是说,从北宋起,普通人冬天泡澡堂子才成为一种风俗。宋代的公共浴室以京师汴梁(今开封)数量最多,称为“浴堂”。洪迈《夷坚志补》“京师浴堂”条,写有宋徽宗宣和初年一起“黑澡堂”杀人吃肉的故事。

一名外地来京的参选官员要到吏部陈状,因为起得太早,便到茶室稍事休息。茶室开有浴室,看浴室的见此人未到时间就来了,估计必是头回来京的“村野官员”,遂设计将其勒死,然而其不久苏醒,致事发。《夷坚三志》中的“浴肆角筩”条也提到了当时汴梁街头的公共浴室。一来京客人洗澡后,将所带的角筩落在浴室……虽然洪迈所述系小说,不必当真,但从中反映出,当时京城公共浴室已很普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cnwh/3472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