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下了这句话。悲凉也是萧红对自己人生的定义,她绝世才华,仅仅活了31岁。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城一个富裕的家庭。萧红来到这世间之前,张家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小孩降生了,家人都为这个女孩的出世感到喜悦。萧红的回忆中,祖父是最宠爱她的人,也是《呼兰河传》里绝对的主角。
儿时的萧红天真烂漫。因为家境富裕,她不曾感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因为家境富裕,她可以安然享受自己的童年。萧红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后花园,这里是她和祖父嬉戏的乐园。
“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童年时代的单纯化为文字,处处流露出天真无邪,这是许多人回不去的过往,是许多人一辈子珍视的回忆。
对萧红而言,9岁是她人生第一个分水岭。9岁这一年,萧红的母亲去世。父亲很快迎娶了继母梁亚兰。继母和继女的关系,无论怎样处,都透着一种尴尬。当继母的女人,太过严格,那是虐待小孩;太过宽松,那是不负责任。把握不好尺度的梁亚兰干脆用一种客气的态度对萧红,但对萧红来说,这种客气太过生分。
母亲的位置始终是继母不能取代的。失去母亲后,萧红更加依赖祖父。祖父就是她的全世界,无条件地宠爱着她。萧红初中毕业后,父亲希望她能早点和未婚夫汪恩甲结婚。萧红却想继续读书,她已经从书本上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美好,又怎会像许多没有读过书的女子那样,甘愿被父母支配自己的命运。不甘心嫁人的萧红和表哥陆哲舜逃到了北平,继续在北平的女子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书。
这是萧红的第一次叛逆。她的叛逆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当家里切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萧红这才感受到了生活的无情。萧红灰溜溜地回到了哈尔滨,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未婚夫汪恩甲。此时的萧红心情沮丧,在汪恩甲的柔情蜜意中,她轻易沦陷,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初是如何拒绝嫁给对方的。
汪恩甲可以原谅萧红曾经的任性,汪恩甲的家人却不能原谅萧红。汪恩甲的大哥代替弟弟,解除了汪恩甲和萧红的婚约。萧红得知后,恼羞成怒,把汪恩甲大哥告上了法庭。法庭上,汪恩甲为了维护家人的颜面,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解除婚约,萧红打官司失败。她和男人私奔,和男人同居的事情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张家丢尽了颜面。
她的父亲被迫辞职,她的弟弟被迫转学。萧红的父亲一气之下,把女儿软禁了起来。她后来逃了出来,去了北平。这段经历加深了萧红对父亲的恨意,然而站在她父亲的角度,萧红确实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女。萧红在北平,又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没有钱,谈什么生活。就在萧红穷困潦倒时,汪恩甲再次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萧红就像溺水的人,紧紧抓住了汪恩甲这根救命稻草。
汪恩甲带萧红回了哈尔滨。她和汪恩甲在一家旅馆同居长达半年之久。汪恩甲是公子哥,会花钱,半年时间,两人已经欠下了旅馆老板400元。有一天,汪恩甲说回家要钱,却再无音讯。汪恩甲离开时,萧红正怀着身孕。汪恩甲的消失,让萧红备受煎熬。
拿不到钱的旅馆老板只能拿萧红出气,把她扣留在了旅馆,威胁要把萧红送到妓院。萧红整日以泪洗面,她早已和父亲断绝关系,宁死也不会求助家人。走投无路的萧红写信给《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裴馨园和同事去看过萧红,他们也只是穷记者,面对萧红欠下的巨债无能为力,只能警告老板不能随便贩卖人口。
裴馨园后来又委托萧军送几本书和信件给萧红。这个决定可以说改变了萧红的一生。萧军是她的劫数,也是她的贵人。萧军交了信和书后,本想马上就走,却被萧红拦住了“我们可以聊聊吗?”彼时的萧红,十分落寞,她需要和人说说话,才能缓解痛苦。
萧军留下来后,看到了萧红写的一首小诗,对她由同情转为欣赏,在萧军眼中,这是多么才华横溢又命运坎坷的才女。“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从小练武的萧军有个英雄梦,拯救弱女子义不容辞。
那一天,他和萧红聊了很久很久,只觉得意气相投,惺惺相惜。根据萧军的自传体小说,两人第二天见面,便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爱情来得如此迅速。萧军和萧红在某种程度上很像,都是丝毫不拘泥于世俗观念的人。400元巨债使得萧红不能脱身,然而天无绝人之路。1932年8月,一场大洪水席卷了哈尔滨,萧红得以在混乱中坐上了小船逃离了这监狱一般的旅馆。
后来这个故事情节演变成是萧军划船而来救了萧红,这更符合读者对爱情的期望。萧军当时确实是想去救萧红,奈何身无分文,只能说是有心无力。脱身后的萧红找到了萧军,两人开始了同居的生活。萧红要生产时,萧军因为没钱,直接发狠,威胁医生,如果不接生,他就要大开杀戒。也正是因为萧军的野蛮,萧红得以在医院顺利生下了孩子。那时的萧红,对萧军有着太多的感激。
孩子生下后,就被萧红送给了别人。她没钱是事实,不想让孩子拖累她和萧军的感情也是事实。萧红没工作,萧军工作不稳定,两人的日子很艰难,喝几口稀饭过一天,吃几口列巴蘸盐过一天,然而有情饮水饱。那段穷苦的日子,却是萧红和萧军感情最甜蜜的时候。
萧军是浪子,浪子不会只爱一个女人。他可以迅速地爱上萧红,也可以迅速地爱上其他女人,诸如汪小姐,诸如陈姑娘。萧红不是不知道,只是在忍耐,在包容,在等待浪子回头。萧红一生几段感情,唯有对萧军是付出了完全的真心,奈何萧军不珍惜。也正是在萧军的鼓励下,萧红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遇见萧军之前,萧红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作家。萧红是有天赋的,当天赋被激发后,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很快超越了萧军。1934年,23岁的萧红写下了《生死场》,出版后惊艳了文坛,鲁迅对萧红赞美有加。这本书是萧红文学创作的转折点。面对萧红取得的成就,萧军却不以为然,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女人在文学创作上比自己更优秀。
有一天晚上,他和朋友聊天,对朋友说“萧红的散文有什么好呢”,言语之间都是不屑,却没想到萧红根本没睡着,她听到了这句话,被伤到了骨子里。相比大男子主义,萧军的多情才是让萧红最绝望的地方。她曾为了讨好萧军,一改朴素的打扮,每天都穿的花枝招展,却是徒劳。“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为了缓解这段感情带给自己的痛苦,1936年7月,萧红去了日本,长达半年。独身一人的萧军才不会闲着,他和好友的妻子许粤华有了不伦之恋。萧红回来后,面临的是萧军再次的背叛。萧军既背叛了自己的爱人,也背叛了自己的朋友,他陪着许粤华去医院打胎,为这段不伦恋写下了结局。
萧红的容忍是有底线的,她有过太多委曲求全,不想再委屈自己了。萧红率先提出了分手,结束了和萧军六年的感情。萧红是极度缺爱的女人,只要活着,就需要一刻不停地爱,和萧军分手前,她就对文坛新秀端木蕻良颇有好感。和萧军分手后,两人走到了一起。萧军想复合,却遭到了萧红的拒绝,气愤至极的萧军在那段时间整日提着一根大木棒远远地跟在萧红和端木蕻良身后。
有一回,他甚至在半夜踢开了端木蕻良的门,要和端木蕻良决斗。如果不是萧红赶来,白面书生端木蕻良恐怕要被武林高手萧军毒打一顿。为了躲避萧军,两人不再和萧军同行。和端木蕻良在一起的萧红,肚子里却有了萧军的孩子。端木蕻良不仅不嫌弃萧红,为了让萧红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于1938年5月和萧红举行了婚礼。端木蕻良认为萧红过去在感情饱受伤害,正是因为那些男人都不曾给过她婚礼。
在婚礼上,当别人问起新郎新娘的恋爱经历,萧红说道:“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史。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萧红这段话无疑是针对萧军说的。诚然,萧军让她感受到了炽热的爱情,也让她感受到了背叛和轻视。经历过一段轰轰烈烈却又百孔千疮的爱情后,萧红似乎没有力气再去爱了。她选择端木蕻良,不是因为爱情,只是因为端木蕻良是萧军的对立面,温和,好性子。
端木蕻良是地主家庭的大少爷,不懂料理家庭,他在婚后总是把工资上交给萧红,想花钱时,就找萧红要。和萧军在一起时,萧红事事要听萧军的安排。和端木蕻良在一起时,她是家里的主心骨。角色的转换下,端木蕻良这样的软弱性格,就连被邻居的女佣欺负了,都要萧红帮他出头。事事都要亲自操心,萧红又想起了萧军的好。
世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感情。萧红生下萧军的孩子后,这可怜的孩子在第四天便突然死亡,据萧红的朋友白朗回忆,孩子夭折前一天,萧红曾经找她要过一种止痛药,第二天,她去医院,就听萧红说孩子夭折了,白朗很气愤,要去质问医生,萧红却拦着白朗,不让她去。
萧红第二个孩子究竟是为何而死,已经成了一个迷案。但萧红不想要这个孩子,是显而易见的。怀胎8月时,萧红曾摔过一跤,她当时希望这孩子能够就此流掉,然而孩子太过顽强。萧红身上有薄凉的一面。很多女人出于母性,会对孩子不离不弃,萧红却可以理智地放弃孩子。和萧军在一起时,她送走了和汪恩甲的孩子。和端木蕻良在一起时,她又送走了和萧军的孩子。一个杳无音信,一个突然夭折。
1940年,萧红和端木蕻良去了香港。经历了长期的颠沛流离,萧红的身体变得很差。彼时的萧红或许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她开始拼命地写作,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正是在香港完成的。也或许,只有写《呼兰河传》时,才是萧红最开心的时候,她又能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里有爱她的祖父,有漂亮的后花园,有捉不完的蝴蝶,有采不完的玫瑰花。
呼兰河的冬天是那样寒冷,在记忆中,却又是那样温暖,只因那里有自己爱的人,有自己最天真的时光。成年人的世界,总是苦多乐少。萧红住进香港的医院后,被医生误诊为喉癌,医生要为她动手术,谨慎的端木蕻良坚决反对,萧红却嫌端木蕻良太胆小,干脆自己签了同意手术的意见书。因为被庸医做了一场错误的手术,萧红的身体情况急剧恶化。
她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1942年,1月22日,萧红带着许多遗憾离开了人世在纸上,她写到:“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胡风的夫人梅志曾评论,萧红说自己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实在是夸张了些。萧红在20出头的年纪便得到了文坛领袖鲁迅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待遇是许多文学青年做梦都想有,却不能实现的。她太悲观,总是把自己的人生想得太过悲情。又因为性格抑郁,影响了身体健康。
萧红这一生,其实是性格决定命运。她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始终还是想把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可以为了男人送走自己的亲骨肉,她谈了一场又一场恋爱,却场场不如意。在多舛的命运中,萧红早早地离世。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history/lishi/cn/3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