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课后翻译总结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课后翻译总结



第一篇: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课后翻译总结

第一单元:

1.他想当足球明星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了。

His dream of becoming a football star faded out as time went by.2.一架波音747飞机没有升到足够的高度以飞越那座高山,转瞬间一头撞向大山爆炸了。机上无人生还。

A Boeing 747 aircraft didn’t gain enough height to climb the mountain,In a twinkling ,it crashed into the mountain and blew up.No one survived in the accident.3.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图书馆的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

Students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resource in the library, so they are supposed to make the best of it.4.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她前往美国的途中撞到了冰山,结果游轮沉没在大西洋中,成百上千的人死于

Titanic, the most luxurious ship in the world at the time.hit an iceberg when she was under the way to the USA.Consequently, the ship sank into Atlantic Ocean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died in this shipwreck.5.每年夏天,游客们都涌向这一著名的海滩。来此享受日光浴的游客像沙丁鱼一样挤满了海滩。

Every summer, all the tourists pour into this famous beach, they packed like sardines on the beach to enjoy the sunshine.6.他们曾经到圣路易斯去过一次,对于那里的新奇事物稍微知道一个大概,可是现在他们的光荣时代已成过去了。他们 They have been to St.Louis once and have a vague knowledge of its wonders ,but the day of their glory is over now ,they lapse into a humble silence and learn to disappear when the ruthless lindneer approches.第二单元:

1.有些网络专业认为因特网可以防止战争、减少污染,还能克服种种形式的不平等。

Some cyber gurus claim that internet will prevent wars reduce pollution and combat various of inequality.2.不可否认,因特网可以增进交流,但它却无法消除战争,因为战争的爆发并不仅仅是由于不同种族间缺乏充分理解而。

Although, Internet can improve communication, It will not put an end to wars,since wars are by no means cause by the failure of different peop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sufficient 3.只有当网上的活动能够真正取代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时,因特网才能帮助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The internet can help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only if doing things online replace real world activities.4.穷人不用因特网并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来有效地利用它,所以提高老百姓的文化水平。

The poor are not shunning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y cannot afford it the problem is that they lack the skills to exploit it efficiently, therefore, it make more sense to improve universal literacy than universal.5.因为有了因特网,在不同国家从事类似工作的人们之间收入上的不平等减少了,但是贫穷国家中从事信

息产业的人。

Thanks to internet,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people doing similar job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as been reduced, however, the inequality between information works in poor countries and their proceeds compatriots has been increased.6.如果人类的本性始终固执地保持不变,不管科技预言家的预言是什么,人类的发明也绝对不能克服其自身的缺陷。

If human nature remains stubbornly changed, despite the claim of technologist predict, humanity cannot simply incent away its failing.第三单元:

1.许多研究表明沙漠中的空气太干燥了,几乎没有任何湿气。

Many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desert air is so dry that it contains any moisture.2.虽然根据法律每个英国儿童从5岁到16岁都必须上学,但1%的儿童到小学毕业时仍不会阅读。

Although the children form age 5 to 16 must go to school in Britain according to the laws, about 1%of the children still can not read when they have primary school.3.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知道在两个星期内,我又会坐立不安。After heard the news, I knew I fell restless again within a fortnight.4.我们一致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仔细地查清这些事实。

We think unanimousl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e must look more closely at the faces.5.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级政府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污染。

Though out the world,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are taking effectively measures to prevent environment pollution.6.有些人认为考试中应采取客观题,如多项选择: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种考试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objective items, such as multiple choices, should be used for an examination, others don’t agree,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this kind test has some bad effect on students leaning.第四单元

1.我发现在办公室里坐了一天之后,晚上沿着静静的湖边散散步会令人神清气爽。I find that walking along the quiet lake can provide refreshment from a day’s sedentary job.2.锻炼和放松自己通常被认为是治疗疲劳症的有效方法。

Exercising and relaxing yourself is often prescribed as an effective cure for fatigue.3.你的活动量越小,机体老化的程度就越快,你就越容易面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问题。

The less active you are, the faster aging process accelerates and the more vulnerable you became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4.即使你坚持节食,你也不可能减到你希望的那种身材的程度。

.Even if you keep up dieting, you cannot reduce to the point where you achieve the kind of body-shaping you want.5.人们认为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因为在这期间他除了睡觉、吃饭几乎什么事情都不做。但是他却常常感到疲倦和心情 People thought he had happy late years during which time he did litt1e but slept and ate, yet he was often tired and depressed.6.过去,人们用搓衣板洗衣服,用手捆干草,很少抱怨疲劳;而如今人们拥有各种节省体力的装置和方便的交通设施。In the past when hay was baled by hand and laundry scrubbed on a washboard, people seldom complained of tiredness.However, people feel dragged out and complain a lot in the modern time of 1aborsaving devices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第六

1.通过英语考试会增加你获得这个职位的机会。

Passing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should enhance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the post.2.山谷里发现了黄金,这会使这个贫穷的山区富起来。The discovery of gold in the valley will enrich the mountain area.3.在警察让她面对证据时她才承认偷了钱。

Only when police confronted her with evidence, did she admitted that she had stolen the money.4.这次集会将使你有机会听到大演说家的演说。

The meting will afford you an opportunity of hearing good public speakers.5.官方的声明消除了大家对于这一行业可能裁员的忧虑。

An official statement laid to rest the remain fears about possible redundancies in the industry.6.玛丽相当聪明。实际上,她的老师对我说过,她今年肯定能升入大学。

Mary is pretty bright.As a matter of fact, her teacher told me that she is certain to get a university place this year.

第二篇:研究生英语教材翻译Beauty_and_the_Beast[定稿]

Beauty and the Beast

Phil Donahue Compared to the animals around us, there’s no doubt we are a remarkable phenomenon.Someone referred to us the ―superdeluxe model‖: we walk, we talk, we smile, we taste, we touch, we think.All this is in a relatively small and attractive package.We’re also very good with our hands.In the comparatively brief time we’ve been available in the current formthe tightening in the throat, the tingle up the spine, the tear of pride-is unique to the human animal.Throughout most of our history, that feeling belonged exclusively to religion.When most people’s lives were ―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 religion was the only thing that made them feel dignified, special, and proud of being human.我们能想象,当站在月球上肯定会这么想:凝视着地球,仿若悬停在太空中的一颗蓝白相间的大理石球;想人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这步。这种感觉本身——喉咙紧缩,脊柱发麻,自豪的眼泪奔涌而出——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纵观人类历史,这种感觉是宗教专有的。当大部分的人生活陷入―孤独,贫穷,低劣,粗野和短浅‖时,宗教是唯一能让他们感到做为人类的尊严、特殊和骄傲。

The peasants who gazed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 stained glass in the cathedral at Chartres undoubtedly experienced that same feeling-the most human of emotions-wonder.Most of them had never been inside anything bigger than a thatched hut and never seen anything more colorful than a piece of dyed cloth.Even today, the sight of this huge, arched space with those luminous windows suspended high in the darkness is almost enough to make a believer of even the most skeptical.In 1260, when the church was consecrated, the peasants who shuffled through those doors must have thought they had died and gone to heaven.第一次凝视Chartres大教堂彩色玻璃的农民们无疑会有经历同样的感受——人类最多的情感——惊奇。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在比茅草小屋更大的建筑中住过,从来没见过比花布色彩更多的颜色。甚至今天,在黑夜中看到这个巨大的有着明亮窗户高高悬挂的拱形空间,足以让一个怀疑者变成一个信徒。在1260年,教堂开始祭祀时,流连于其中的农民们一定会觉得他们已经逝去,进入了天堂。

In fact, Chartres cathedral, like dozens of other cathedrals built in the same period, is the medieval equivalent of the modern effort to put a man on the moon.Both represent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npidual achievement and group cooperation in the pursuit of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lasting.The space program would never have gotten off the ground if Wernher von Braun hadn’t made his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jet propulsion, and the arches of Chartres would never have soared if an anonymous French architect hadn’t devised a system of buttresses to support a two-ton block of stone 120 feet in the air and keep it there for a thousand years.But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stones to support if the wealthier townspeople hadn’t dug deep into their pockets and come up with the money needed for construction.The glass in the openings would be clear instead of stained if merchant guilds, members of the nobility, and even the French king hadn’t contribute money for the windows.And all the money would have been worthless if legions of craftsmen hadn’t been willing to dedicate their skills and often their lives to making this not just another building, but a monument to human achievement.实际上,Chartres大教堂,和当时同时期建成的很多教堂一样,是中世纪的登月工程。同样是人类在追求美丽和永恒过程中,个人成就和群体劳作的完美结合。如果沃纳·冯·布劳恩没有在火箭推进领域取得成就,空间工程根本无法开展;同样,如果某个不知名的法国建筑师没有设计加固系统来支撑2吨重的巨石离地120英尺长达1000年,Chartres大教堂的拱形结构将不会高高耸立。如果没有富足的城镇居民掏腰包为工程凑钱,那么将没有一木一石来搭建教堂。如果没有商业行会,没有贵族阶层甚至法国国王来为教堂的窗户提供资金的话,教堂外面的窗户将是透明的,而不是彩色的。如果众多手艺人不愿将它们的才能和部分时间奉献给Chartres大教堂,人类文明的创举,而是其他建筑,那么所有的钱将毫无意义。

Bees get together and build hives, termites build mounds, beavers build dams, and spiders spin webs, but what other animal can change stone and glass into poetry? Other animal can alter their environment at the margins, but only we can transform our environment so completely that we reshape our destiny.Alone in the animal kingdom, we can set goals for ourselves and then pursue them.The dream of the medi craftsmen who built Chartres was to secure a place for themselves in heaven.By lavishing love on this stone and glass, they glorified God and hoped to be rewarded in the next life.But in the process, they changed this life, made it more beautiful and more worth living.蜜蜂聚在一起建造蜂巢,白蚁搭建土丘,河狸建造堤坝,蜘蛛织网,但是什么动物能把石头和玻璃变成诗歌?其他动物能够预警周边环境的微小变化,但是只有我们人类可以如此彻底地改变我们周边的环境以至于重塑了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去争取实现它,这在动物王国中是独一无二的。建造Chartres大教堂的中世纪工匠的梦想是为自己在天堂获得一个地方。通过将自己的爱无私慷慨地献给教堂的石头和玻璃,他们赞美上帝并且希望在来生得到奖赏。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将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A place like Chartres makes us proud to be human.We can stand tall and hold our heads high.Certainly no other creature could conceive and create something of such sublime beauty, Case closed? Hardly.There is, unfortunately, another side to the human animal that’s nothing to be proud of.At places like Chartres, it’s easy—and tempting—to overlook this other side, the ugly side, of our nature.But we can’t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human animal without it.Surely there’s beauty inside us—but there’s also a beast, a part of us that we’d like to deny but can’t, a part that gives us a knot in the stomach instead of a lump in the throat.Chartres大教堂这样的地方让我们为作为人类而自豪。我们能昂起头高高站着,当然,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够构想和创造美得如此高尚的事物。然后,事情到此为止了吗?没有。很不幸,人类作为一种动物,存在着不值得骄傲的另一面。在Chartres大教堂这样地方,很容易,应该说引诱我们忽略人性丑恶的另一面。但是没有这一面,我们将无法去理解人这种动物。当然,我们心中有美好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丑恶的一面,我们很想去否定它,但是不能。作为我们内心组成的一部分,它不再使我们因感动而哭泣,相反,它让我们心里纠结如麻。

Even the God-loving people who fashioned the soaring vaults and delicate windows of Chartres had murder on their minds.Some of the workers may well have been veterans of the First Crusade, an expedition to save the Holy Land from the infidel Muslims that was part religious frenzy, part military adventure, and part social fad.On that excursion, begun four years after work in Chartres began, the Crusaders slaughtered thousands of noncombatants, leveled whole communities, and finally ―saved‖ the holy city of Jerusalem by massacring all its inhabitants-men, women, children, Muslims, Jews: everybody.Muslims, after all, were only infidels, not humans, so it wasn’t like killing your next door neighbor.甚至连建造高耸拱形和致力于大教堂窗户设计的热爱上帝的人们也曾经在他们的思想中进行过谋杀。工人中的一些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老兵。十字军东征,是一次为了将圣地从穆斯林异教徒手中拯救过来而进行的一次远征,它带有部分宗教狂热,部分军事冒险,部分社会流行时尚。这次远征在Chartres开始修建四年后展开,十字军屠杀了成千上万的非战斗人员,夷平了整个社区,以屠杀了所有的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儿童,穆斯林,犹太人:所有人的方式,最终将圣城耶路撒冷拯救回来。毕竟,穆斯林仅仅是异教徒,不是人类,这和杀死你的隔壁邻居是不一样的。

After the shrines of Christianity were in ―safe‖ hands, many Crusaders returned home and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other things, like the cathedral at Chartres.在基督教圣坛被拯救回来后,许多十字军士兵返回家园,开始做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修建Chartres大教堂。

How could the same hands that carved these stones and stained this glass have wielded swords and butchered women and children? How could so much beauty and so much brutality exist side by side? This is the great contradiction of the human animal.We can pray one minute and kill the next, create one minute and destroy the next, even love and hate simultaneously.We like to think that our erratic behavior is a thing of the past, that we’ve outgrown the excesses of the Crusades.But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ruth.There are people in Belfast today who will repeat the catechism, then go toss a bomb into a crowded pub;people who grieve for the victims of crime, then pay good money to see it reenacted on a movie screen.The same technological wizardry, inpidual bravery, and group effort that put us on the moon have also given us weapons that can blow our whole planet into permanent winter.雕刻石头,给玻璃上色的同一双手怎么会拿起刀剑屠杀妇女和儿童?如此多的美和丑恶怎么会同时存在呢?这是人类最大的矛盾之处。我们会在前一分钟祈祷,紧接着拿起屠刀,在前一分钟创造而紧接着去毁灭,甚至爱和恨同时存在。我们愿意这样认为,人类这种奇怪的行为只存在于过去,我们已经从十字军的极端行为中走出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贝尔法斯特,人们在学习完教义后,将炸弹扔进了拥挤人群中;人们会为犯罪受害人感到哀伤,之后却发很多钱去电影院观看犯罪过程的重演。科学技术、个人勇气和群体努力将人送上月球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能将整个地球陷入核冬天的可怕武器。

Far from having disappeared with the last Crusade, the human animal’s strange capacity for contradictory behavior still affects our daily lives.As parents, we desperately want our kids to grow up emotionally healthy, able to love and be to loved;then our culture teaches them that sex is dirty and they should be ashamed of their sexual desires.Women say they want to marry a nice person who will respect them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m;then they melt for machismo and fall for the strong, silent type.They want a man who will share the housework and feed the baby at three in the morning, but they live in a society in which few bosses grant time off to men who want to share parenting.Cops throw drunken drivers in jail while television sells beer as though it were an American entitlement.The message to teenage males:‖You’re not a man without a beer can in your hand.‖ But there are millions of teenage drivers and thousands of cloverleaves out there, and the phone rings every day, in homes across America, and it’s the hospital calling—or the morgue.人类这种矛盾的行为远没有随着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而消失,今天它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父母,我们不顾一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情感上健康成长,能够去爱,也能够被爱;但是我们的文化告诉孩子性是肮脏的,他们应该对他们的性欲感到羞愧。女性都说她们希望与尊重她们能够与她们交流的好男人结婚,然而她们却沉醉于大男子主义,痴痴迷恋上强壮,冷俊的男人(类似于《别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她们希望自己的丈夫都能分担家务并且在凌晨3点起来喂婴儿,但是她们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老板愿意让自己员工花费时间去承担父母角色的环境中。警察将酒后驾车的司机关进监狱的同时,电视里疯狂播放买酒广告仿佛它是美国人应保障的基本权利。它给未成年男孩的信息是:―如果你手中没有酒瓶的话,你就不是男人。‖但是现实中有千百万未成年驾驶者和数千立交交叉路口,于是美国境内,每天都会有父母接到电话,来自医院,或者太平间。

Why do we do the things we do? Why,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personal tragedies and group catastrophes, do we continue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 Why do we persist in the same contradictory behavior day after day, century after century, alternating between Chartres and the Crusades, between grief and gore, between moonwalks and megatons?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我们做过的事?在千百万年中无数的个人悲剧和社会灾难后,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我们日复一日,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坚持同样矛盾的行为?交替往返于Chartres大教堂和十字军东征,于悲痛和冲突流血,于月上行走和曼哈顿工程。

These questions aren’t just for the historians and the sociologists.They’re for everyone who wrestles with these contradictory drives in his or her own life.The impulse that sends a society back to war, despite the knowledge that children will die and mother will grieve, is the same impulse that leads you to light up another cigarette or have ―one more for road,‖ despite the knowledge that it may kill you.We live with contradictions in our own behavior—and the behavior of others—every day.Are they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human condition, or can we do something about them?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留给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他们是留给挣扎于被这些矛盾困扰的每个人。这种动力将世界拖入战争,尽管人们知道母亲会因为失去孩子而悲伤;同样是这种动力驱使你点燃了另一只香烟,或者在上路前―更进一杯酒‖,尽管你明白会因此而失去生命。我们每天生活在自己和他人的矛盾行为中。难道它们是人类状况永恒的一部分?或者,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吗?

第三篇:研究生英语课后翻译总结

1单元:一种真正的市场型管理模式很快成为可能。在信息空间,我们将能够检验并完善所需要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内容与使用权的控制制度、个人隐私权与自由言论制度等。有些群体允许任何人加入,而有些则只允许符合这样或那样条件的人加入。能够自持的群体会兴旺发展(或许也会因为志趣与身份日趋特殊,而发展成为几个分支)。有些群体或因为成员失去兴趣,或因为成员被吓跑而不能幸存下来,它们将渐渐萎缩消亡。2单元:2一旦问题得到理解,情况自然有所改善。那些通常因丈夫不倾听或不谈论每天发生的事情而感到被遗弃、感到丧失生活乐趣的女性会高兴地发现,她们的丈夫一旦知道了不起眼的谈话在女性关系中的地位后,正努力地在适应。如果丈夫不适应,妻子仍然能够得到安慰,因为她知道,对男人来说,这不是不亲密的表现。当妻子接受了男女存在区别这一事实后,便会去找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说一说话。那些不能够给予妻子谈话快乐的丈夫,也不应该觉得妻子提出了无理要求。仍然会有一些夫妻决定离婚,但起码他们的决定是建立在比较现实的期望基础上的。3单元:2在形成的初期,地球上很可能没有我们今天称之为海洋和大气层之类的东西。4.在20亿到30亿年前期间,一部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灵活多变,足以形成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7.整个星球是一种由无机部分和各种各样的有机生命构成的生命形式(正如我们自己身体那样,既是由各种各样的有机部分构成,又是由骨骼中的无机晶体和血液中的无机水分所构成)。9同样,从全地球的规模考虑,砍掉一整片森林不会在总体上对地球生命构成威胁,但是这样做会对该地区的生态形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水的流失,因此引起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11.如果排除外界的干扰,食肉动物和被吃动物都保持一个适当的数量,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16目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率使人类可以被称为生态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肯定会摧毁生态环境,正如普通的癌细胞会摧毁人的肌体一样。4单元:英语屈从美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词汇、新习语、甚至新发音都以无法抗拒的势力源源不断传入东方。从前我们常常借用很多英语词或短语,但现在很少这样做。但英语却吸纳我们创造的词,我们创造有多快,其吸纳的速度几乎就有多快。我认为,美国电影固然对这一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毫无疑问,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英语依然有点太严格、有点僵硬,且过于矫揉造作。而美语的发展却像伊丽莎白时代一样繁荣。所有那些在英国莎士比亚时代应用的构词方法,现在依然在美国应用着,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果莎翁健在,这些新词一定会使他欣喜若狂,就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产生的新词曾使他欣喜若狂一样。5单元:1.其目的是弄清世界的运行机制,寻求其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构成一切物质的亚核粒子,到生物有机体,人类社会群体,以至整个宇宙。2.世界上每一文化群体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提出过这些问题。所提供的答案几乎都带有“就这么回事”的性质,而试图做的解释总是脱离实验,甚至没有经过细心的比较观察。3.要透彻地领悟一件事物,哪怕是一桩小事——比如惠特曼所说的一片草叶,也会经历一种喜悦,这种喜悦,在整个世界的所有生灵中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4.有时我们听到一些科学家发表的宣言,他们充满信心地宣称,每一件值得弄清的事物将很快会为大家所知,或者说有些已经众所周知。他们描绘的是狄奥尼修斯和波利尼西亚时代的图画,在这些画中,人们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已经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征服的怠惰,成了饮用发酵椰子汁和其他一些温和迷幻剂的安逸度日者。8.如果我们可以缩小身体进入这个水晶的世界,我们可以看见一排排原子形成有序的点阵,呈一种有规律的交替结构——钠原子、氯原子、氯化钠原子,这些点阵结构详细地勾画出我们所站的这一层原子以及在我们头上、头下的所有原子层的示意图。6单元:2杰克正想入非非时,瞥见绿灯亮了,他只顾开动汽车,盯了一眼那些有固定工作的人,以示再见。当他扭过头来,面对前方时,已经晚了一秒钟。他猛地一下踩住刹车,调转方向,以避免撞上前面那辆车上小小的刹车红灯,但还是砰然一声撞上了。如果他动作再快一秒钟,也许只会离这辆车很近,不会撞上。而如果再晚一秒钟,他的车就会爬上这辆丰田车的行李箱。实际上,他好像没有把前面的车撞坏,而后面的车撞上了他车后部的保险杠,那一撞却严重多了。7单元:1.就在这同一天,我的车又坏了,电冰箱不制冷了;而且我还得知我的右后臼齿牙根管需要镶补。3.如果我们突然看到油漆又跃回旧楼房的墙面,我们准会感到有问题。如果我们看到一个鸡蛋自己拼凑在一起又跳回蛋壳,我们准会开怀大笑,就像看一组倒放的电影镜头那样。7.婚姻中很容易出现熵,当伴侣们过于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弥补小小裂痕时,几乎可以肯定他们的婚姻要破裂。13.它朝背离冰箱方向运动的概率也是50%。但是如果数十亿个冷热空气分子混合在一起,那么所有冷空气分子朝冰箱方向运动,同时所有热空气分子背离冰箱运动的概率实际上是零。17.如果在厨房里只有十几个的空气分子,那么我等上一年左右,或许在某个时刻6个最冷的分子会聚集在冰箱里。但是,这一等式中的变量越多、参加这一游戏的角色越多,那么他们的路径井然有序地相互吻合的可能性就越小。

8单元:1.第一次浪潮涉及有形产品——硬件,它与构成软件的计算机程序相对而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圣何塞和旧金山地带的圣克拉拉谷的一些公司为计算机生产出存储器硅芯片,于是便有了“硅谷”的名字。4.财富形成的第二次浪潮涉及软件——包括人们用于工作或娱乐的“应用”软件,就像文字处理程序或者计算机游戏之类,以及用于管理业务和计算机网络自身运行的“系统”软件。6但是无论是硬件革命还是软件革命,与现在因特网上所发生的情况相比,其财富创造的影响力都显得非常缓慢。短短数年之前,在日内瓦CERN研究中心工作的英国物理学家Tim BernersLee 发明了一种方案,用以连接与某一主题或一系列主题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贮存在各地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内。9.eBay网点的在线拍卖同样有利可图,因为它每拍卖一次都要向买卖双方收取一定的佣金。但是如今大多数国际互联网公司都承受着重大的短期损失,证券市场投资者通常认为这种损失会在商业计划里某个似乎永远不会到来的“第三年”中转为盈利。11尽管上述这些获利的基本模式最终将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但到目前为之,它们却足以使很多人十分富有。实际上所有这些财富都是由技术公司股组成的,在今后10年中,其中的一些股份或大多数股份会逐渐散失。

第四篇: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课文翻译(全)

yuxu英语阅读B课文翻译

(没有11、12、15)Unit 1 Party Politics

1.办公室晚会礼节?有这个必要吗?员工们每天开开心心地彼此交往,虽然时不时会推推撞撞,发生点儿口角,传播点儿谣言,或是联名写点儿投诉信。然而,只要将办公室稍做节日般的布置,所有这一切的不愉快即刻会化为其乐融融 的喜庆气氛。员工们也很快会陶醉于其 中,乐而忘忧。每年一次的圣诞晚会的确具有这种神奇的因素:扔下手头的工 作、免费品尝美酒佳肴、还有肆意尽兴 的狂欢,所有这一切均将诸如性骚扰之 类令人厌恶的工作现实抛到九霄云外。

2.参加晚会的人也明白这种场合省去了许多麻烦的礼节性应酬。因为没有东道主,所以不必特意感谢什么人,或是费神与缩在角落里没人理睬的客人搭讪。没人需要付费(同样也是这位 “没人”为来宾提供了免费私人长途电话),总之谁都不需要考虑旁人的感受。

3.所有的一切均为盛情款待,就象是平日里一直偷偷顺手牵羊放入口袋里的公司毡毛笔尖钢笔,任由大家尽情享受。基于公司的企业精神和节日欢庆的气氛,公司此时只希望为员工提供一次尽情狂欢的聚会。而员工出于对公司的忠心,再加上发现上司在工余之际的面目后欣喜无比,所以也就乐不可支地享受这一美好时光。

4.对那些仍然隐约记得生活中付出与获得之理的人而言,这种无忧无虑的商业娱乐简直就像是神赐的福祉。在现今这个罕有免费款待的社会,东道主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家招待来宾。而来宾也同样负有重任——从回复邀请、应承一切安排,直到礼貌地啧啧称赞晚会举办得无懈可击。5.商业娱乐似乎将时间、精力、金钱、个人义务、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礼节负担统统抛开。组织晚会的人有偿付出,因此,参加晚会的来宾不必担心愧欠人情。一年一次的圣诞节本来就应该让低级别的员工感到一种理想氛围,那就是公司出钱筹办的晚会全年均可免费出席。

6.先别想得太美了。严肃的礼节小姐可是从来不休假的(职员们,暂且不提雇主们,可真得庆幸自己这次走运,因为她只在晚会委员会任职,未在文具电话清查委员会工作)。公司晚会有别于私人晚会,但礼节之道却一丁点儿也未变。

7.如果来宾无需礼节也玩得很开心,那么礼节小姐很乐意放假休息。但是在公司晚会礼节清查委员会供职数年以来,礼节小姐意识到,如果每个人任意性情即兴表演,不顾及相应的礼节,晚会往往不尽如人意。

8.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即兴无忧的娱乐:老板不知道该呆在什么地方才好,他或她在门口徘徊,一心想着与众人打成一片。见到来宾惶恐地盯着自己,然后从边门溜进会场,此番情景足以令热情的老板心灰意冷。但是若采用旧时迎宾队列的方式与每个来宾逐一打招呼,又会显得过分迂腐和拘束。所以说,很少有人不同意员工们长期以来坚信的一条上班信念:觐见上司和尽情享乐最好不要同时发生。

9.老板急于把握机会,于是顺手抓住身边最近的人,然后滔滔不绝地大讲自己事先反复练习过的一番赞美之辞,盛扬此人对公司的贡献。可是对方的反应却是始料不及。细心询问几句才知此人只是公司一位员工带来的客人,既不在公司工作,又不认识眼前的老板,甚至对方才的盛誉之辞也无动于衷——事实上,此人与邀请人也只是一面之交。这位客人此时需要的不是同行的友情,而是一杯提神的饮料。劳驾老板,请您让路。

10.另外,邀请函上通常注明“以及佳宾”之类的话,目的是为了避开谁和谁仍是伴侣以及配偶如何称呼等敏感问题。去年,未婚的员工因为自己的伴侣未曾获邀而愤愤不平;已婚的员工由于自己配偶的称呼不当而牢骚 满腹;“夫人”得罪了那些喜欢用“女士”称呼的来宾;冠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冒犯了那些不用丈夫姓氏的太太们。而今年,抱怨又会接踵而来。这次是因为起初没有人告知配偶公司举办晚会的消息,或是配偶被告知晚会不邀请家属参加。然而,事后这些配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然这类抱怨不会源源不断。但是这些配偶会记住此事,并私下斥责公司唆使员工不诚实。

11.对于那些有意想欺瞒配偶或意欲发展一段浪漫恋情的人而言,情形会怎样呢?他们同样也会惹上来年都难以摆脱的麻烦。这些人之间很少会孳生真正的办公室恋情,因为此类行为难免有待人偏袒和公私混淆之嫌。还有更为糟糕的情形:尽管可以用酗酒过多和情绪兴奋作为托辞,但是上司戏谑一位无动于衷的下属的行为仍会被视为性骚扰;同样,下属对上司做出类似的举动则会被认为蛮勇无知。

12.有些员工心里只想着工作,在晚会上跃跃欲试地提出自己的业务宏图。他们牢记公司曾倡导的自由交流精神,置身于此时此地,这班人会找到老板以求畅所欲言。而老板此刻正巴不得有人过来同自己打招呼。

13.然而这些人并不想和老板只说些客套话,他们回应老板的称赞时会说:“给我加工资怎么样?”他们会恳求晋升,并心有成竹地向老板解释谁应该被炒鱿鱼。接着他们进一步提出改进公司业务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好几年前已经提出,但却不知为何无人赏识。他们试图在短短的一夜之内,逾越老板多年来千辛万苦构筑的用于抵挡这类恳求的层层阶梯和壁垒。14.最后——通常在晚会进入尾声阶段——有些人会忽然想起这种轻

松的环境正是向上司进言建议的最佳时机。无拘无束、开诚布公不就意味着一吐为快而不必担心影响自己的事业前途吗?

15.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员工被公司迷惑了。公司说“去吧,尽情地娱乐,忘掉工作。”幼稚的人会信以为真。认为这是晚会—一个让人彻底放松、为所欲为的场合,不必担心苛刻的职业行为规则的约束。

16.即使是那些严守上班着装规定的员工,可能也无从知晓哪类服装在老板看来低俗不堪。对来宾而言,晚会是展示自己大胆创意休闲服饰的机会。但是不远处的上司们可能正在私下嘀咕,认为穿那种服装的人绝不能被委派出任公司的代表。

17.更糟糕的是那些对于尽情取乐、喧闹不止的员工的评论。这些行为,对于朋友而言,可能是很逗笑或有些讨厌。然而在晚会上,他的行为受到其他诸多标准的判断,而不仅仅是这个人是否滑稽可笑。

18.礼节小姐提出上述警告并非旨在破坏公司晚会的快乐气氛。她只想防止晚会毁掉员工的事业前途。而这类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曾因过分拘束而被晚会摈弃的方法:礼节。

19.首先需要恢复的礼节是按每个人的姓名分别邀请。以往一份请柬请两个人的做法既不保险又不讨好。对那些被指明并告知需回复邀请函的人而言——当然告知时的语气应尽量中立,表明晚会只是一次款待并非务须之事——他们应该意识到各自分别获邀并需回复是否出席。

20.谁和谁结伴出席晚会是令礼节小姐和任何一位明智的雇主都感到难以查清楚的事。不过可以让员工自己填写同行的配偶或朋友的姓名。(公司晚会可以只限于内部员工参加,并在上班时间内举行。但是邀请员工配偶或朋友参加效果会更好。因为外出工作已经影响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工作中同事间也不象请柬名单那样按照个相互间是否关系融洽来安排。)

21.礼节小姐希望上述所言已经表明公司晚会的目的不是任意嬉戏玩闹或是对他人说长道短。那么应该是什么呢?晚会应该是对员工所表示的感谢。

22.这首先需要有一个安排恰当的迎宾队列。虽然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简直是活受罪,但一直以来却是每位来宾得以被大人物认识的最好方法。旧时最古老的作法仍然奏效:一位专职负责问清客人姓名的人——或是一位无关紧要但又可以询问每位来宾姓名的人——在客人走过迎宾队列时向主人通报该客人的姓名。主人听到时可能会开玩笑地说:“我当然认识安娜特,公司没有她不行。”更妙的是,员工的随行客人会听到人们称赞邀请自己的这位员工。这些赞美之辞比直截了当的奉承话听上去要真诚得多。而且,从此以后,如果哪位员工抱怨公司里的人都是蠢货,其配偶可以用曾在晚会上听到的话予以反驳。

23.人们经常错误地认为公司晚会应该以员工们习惯的方式举办:他们喜欢的音乐、食物、还有高级管理层人士弃置不顾的其他东西。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员工们想要的其实是更高级的娱乐。高级与否视不同性质的公司而定。如果晚会太过正式,员工们也同样会开心地尝试不同的风格,然后再按自己的方式尽情娱乐。

24.聪明的员工会穿得与上司一样,因为他们知道穿得稍稍保守一点就不会被人指指点点。在公司晚会中拒绝或尽量少喝酒的做法无人指责,但在私人晚会中碍于主人好客的目光这种行为会很难堪。另外员工寻求仕途晋升的真正机会不是恳求上司,而是替陷入尴尬局面的上司解围,因为这样可以表现出该员工懂得如何高谈工作之外的话题。

25.最后,还需另外一个送客队列。此时老板们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抢眼的出口处,握住每位想离开的来宾的手,感谢他的光临。此时,即使是最懵懂的客人也会意识到应该回谢一番——也就是说,意识到应该感谢付出的人。

26.公司圣诞晚会不就是为此而举办的吗?如果公司只想对员工表示谢忱,那么,放一天假外加一个红包就足矣。

Unit 2 The New Singles

1.你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举行过婚礼的教堂里捡大米的埃莉诺·雷格比;胸毛浓密、性欲旺盛、以拥有熔岩灯而感到自豪的奥斯丁·鲍威尔斯;个人意识模糊不清、总是期待录音电话响起的布里奇特·琼斯。这些单身人士过去一直是故事、歌曲和个人广告中的常见人物,传统上这些人处在社会的边缘:滑稽有趣、让人怜悯或令人敬畏。2.那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单身族不再像过去那些面容枯槁的老处女和鳏夫,而是像伊丽莎白·克尔戈莱这样的人。伊丽莎白·克尔戈莱是个 29 岁的巴黎银行家,她把拥有独立生活和自己的公寓看成是事业成功的结果。她开着漂亮的德国 Golf GTI牌小汽车快速地在巴黎兜着风,一手扶着方向盘,另一手抓着手机,在打电话的间歇中热情洋溢地谈论着单身生活。她说:“我不厌恶社交,我喜欢与人交往。但是独自生活使我有时间和空间自我反省。我作为一个人有权选择并不受干扰地成长。”

3.正如圣人们所言,我们最终都将是单独一人。但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决定过独身生活。这不是悲观的人生思考,而是欧洲经济新气象,受到人口学家、房地产发展商和广告商这类人的普遍欢迎。法国社会学家让·克劳特·考夫曼评论这种从家庭生活到独身生活模式的过渡是上个世纪不可抗拒的个人主义趋势的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革命、商业文化从稳定性过渡到流动性以及大量妇女进入产业大军都对欧洲人的私生活产生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步入独自生活,因为他们寿命更长了、离婚更多了并且结婚也更晚了——如果他们还要结婚的话。现在英国的结婚率在 160 年的记录中最低的。据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报道,在 1968 到 1990 年期间法国独身的人翻了一番。

4.独自生活的现象一直是都市和北欧的趋势: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以及西班牙人、希腊人和爱尔兰人——倾向于过家庭生活。与此相反,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和德国人喜欢独自生活:40%的瑞典人独自生活,七百万英国人独自生活——这是 40 年前的 3 倍。根据肯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理查德·斯凯斯最近的“202_年的英国”的报道,单身家庭数量将会在十年内超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在伦敦的肯辛顿和切尔西这样的“贵族”区,大约有一半的房子里住着独自生活的人。在德国今年 56 岁的离异者伯恩德·克劳斯特费尔德创作了一盘称作“不再孤独”的 CD。该碟片的特点是有 15 段家庭生活的录音,如“电视没什么节目;最起码薯条还是不错的”和“冰箱终于又满了”,它为独自生活的人们提供了“62 分钟归属感”。

5.欧洲的新经济气候大大地鼓励了独立的趋势。当代独自生活的这一代人的成长时期正是欧洲从社会民主政治过渡到更精明、更个性化的美国风格的资本主义气候的时期。成长在私有化和日益买方市场时代的当今熟谙技术的工人象接受自由经济那样也热情欢迎爱情自由。现代的欧洲人相当富有,有财力独自生活;而且他们性格独立,希望独自生活。法国公众民意研究所(盖洛普民意测验法国分部)最近的调查发现,被提问的法国人中有 58%的人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强迫。其他欧洲单身一族也这样认为。独自住在柏林的艾丽丝·埃彭道夫说:“我一直想要随心所欲地去冒险。我讨厌沉闷、令人厌烦的中产阶级生活——一点都没意思。”

6.以前独自生活的人都是一些处在婚姻生活之两端的人们——20 多岁的专业人员或寡居的老人。领取养老金的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构成了独自生活人群的绝大多数;而新一批单身族则是 30 到 40 岁的高收入人士,他们日益认为独自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瑞典独自生活》一书的作者伊娃·桑德斯蒂德注意到:“瑞典语过去曾用 ensam 称呼独自生活的人,蕴涵孤独之意。独自生活被认为是消极的——黑暗而且寒冷,而家庭生活则意味着温暖与光明。但是新单身族的观念则不然。他们年轻、美丽、强壮!现在,年轻人希望独自生活。”

7.繁荣的经济意味着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努力工作。这就无法为交往留出很多的空间。35 岁的作曲家平庇·阿罗约独自居住在巴黎的一所房子里,说他无暇感到孤独,因为有很多事要做。“我总有工作要赶在期限内完成,这就使得我与他人在一起生活相当困难。”他还说只有“理想妻子”才能改变他的生活模式。最近出版《单身女人和白马王子》一书的作者考夫曼认为,这种狂热的新个人主义意味着人们对配偶的期望越来越多,因此相互之间的关系持续不长——如果能有开始交往的话。

埃彭道夫是个金发碧眼的柏林女人,有着晒成褐色的皮肤,并且嗜好旅行。她上午在一所小学教书,下午则去日光浴或睡觉,以便彻底地休息,然后去跳舞。她还不到 50 岁,她说她从未想过要象她母亲那样生活——放弃事业,以便照看家庭。而“我一直在做我想要做的事:过自己选择的生活。” 8.过自己选择的生活一点也不便宜。在像斯德哥尔摩、罗马或柏林这样的首都城市,房租很高,这意味着只有高工资的人才付得起自己的住房。按比例来算,有更多的专业人员独自生活:在法国五分之一的职业妇女独自生活,而在蓝领工作妇女中的比例则是十分之一。法国政府最近为那些二十多岁想搬出去住但又负担不起的年轻人拨款七千七百万法郎。巴黎银行家克尔戈莱的公寓使她能十分舒适地“无拘无束地读书、煮饭、写作和娱乐”。

9.社会学家考夫曼提到这种自由会令人上瘾,特别令妇女上瘾。他说:“在夫妻关系中,人们依然期待妇女做内当家。妇女要与这种观念斗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她们能获取男女平等的唯一方法就是独自生活。”克尔戈莱并不排除结婚的可能性,但是她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放弃自己的自由。她解释说:“如果我要结婚,我仍要有自己的房间——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自由空间。”

10.数以百万计的向往自由空间或喜欢独居的单身族使得欧洲房地产市场供给紧张。在未来 15 年里,英国的人口将会下降,但房屋的数量将

会增长 25%——这种增长主要来自单身族的需求。英格兰的东南部正经历主要的建房热:英国政府已授权建造 860,000 所新住宅,主要是为中产阶级而建。房地产经纪人注意到年轻单身族人数的上涨,这些人工作起来很疯狂并把家当成宿舍。在伦敦,为年轻人和以事业为重的专业人员建造的豪华综合楼群正拔地而起,这儿有小套公寓、健身馆以及便利的交通去享受都市的娱乐。单身家庭促进了地区贵族化:地理学家说,当单身族搬进邻近地区时,咖啡酒吧、健身馆和饭店就一定会跟进来,并且当地的音乐、剧院和艺术馆也会繁荣起来。“单身族对法国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好处,”法国文化和通讯部的官员奥利弗·唐娜说道,“没有他们,那就剩下只愿呆在家里看电视的夫妇和家庭。”

11.妇女好象比男人更会享受单身生活。根据斯凯斯的观点,单身女人——与单身男人不同——倾向于住在单身朋友附近,形成新型家庭般的朋友圈。饭店、健身馆和咖啡酒吧就像酒馆一样起到客厅的作用——这种趋势使得都市妇女在过去的五年里成了英国酒业的主要支柱。相反,单身汉则倾向于呆在家里。斯凯斯说:“独自生活的男人是非常悲哀的。他们确实在看录像和喝啤酒。”

12.对某些都市年轻人来说,租看录像、碟片和品味啤酒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逃避——特别是对于那些职业与新经济的有关的人,如:媒体、广告或信息技术。“我的工作就是交际,”凯瑟琳·爱德华说道。作为英国超级市场特斯科分部公共事务部经理,工作使她每周都有两三次的社交和宴请机会。“当我回到家后,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交际。”体育促销公司执行董事理查德·穆尔把他的伦敦南区建于 19 世纪 70 年代的老房子当成他 逃离工作的避难所。穆尔说,平静和安宁是如此难得,“我要独自生活直到遇上我心仪的女子。”

13.独自生活并不是指生活中就没有浪漫。乌普萨拉大学的社会学家简·特罗斯特研究了欧洲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一起而又独自生活的 LAT 现象,也就是:决定在一起生活的双方选择分开居住。在工作流动性越来越大的社会里,专业人员经常在不同的城市里甚至在不同的国家工作,他们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周末见面来维持关系。那些曾经常为牙膏帽或尘屑等这类琐事争吵的已婚男女,倾向于和和气气地分开居住,而不是关系紧张地住在一起。离婚或丧偶的人再次与他人和聚的时候,往往已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和长期形成的复杂的个人需求。特罗斯特在假设一个讨论的情形时说:“是留下我的钢琴还是留下你的钢琴?是把我孙子和孙女的照片挂起来还是挂你的?而保留自己的房子就简单多了。”

14.搬出舒适的家到都市独自生活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前景。过去,广告商最看重的是有两三个孩子的夫妇。斯凯斯说情况不再是这样了。如今的公司应该把高收入的单身族当成重要的市场。吵吵嚷嚷一家人围坐在饭桌边吃自家做的饭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英国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周至少有四次独自吃饭——根据英国国家民意调查,他们更喜欢独自吃饭而不是与人一同吃。怪不得英国市场的便利熟食在过去五年里增长了一倍。15.其它一系列为单身服务的项目也涌现出来,从带狗散步、安警报系统到为你浇花或在你宿醉时给你送阿司匹林和咖啡的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小型汽车、移动电话这类欧洲都市生活的主要工具,在欧洲单身族中拥有稳定的市场。博格斯电信法国电信估计使用移动电话的人中有相当多是独自生活的年轻人。史马特车——为都市设计的小汽车——有四分之一是卖给那些经常换伴侣而不安家的 20 和 30 来岁的单身者。这正是销售商的梦想:一个具有十来岁孩子的渴望而又有中年人的银行账户的群体。独自生活的人们不必为孩子上大学而储蓄,他们乐意把钱开支在个人健身、海藻脂肪膜和高跟鞋等上面。斯凯斯说:“如果你居住在移动性较大的社会,你就要关心如何展现自我。外表不再是只有年轻人才关心的事了。而且单身族在这上面花得起。”

16.独自生活会带来自由,但是并不一定会带来轻松愉快的健康或更好的性生活。最近荷兰对 19,000 人的研究表明,单身族中患慢性病者要高出 30%。从事该项研究的鹿特丹大学的伊内兹·荣格说:“结婚的人更健康,他们较少喝酒、抽烟。单身和离了婚的人更有可能会自杀,更可能会患有肝病、糖尿病或肺癌。”根据汉堡大学性科学专家冈特·施密特的观点,《花花公子》杂志所认为的单身是通向崇高性生活的途径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冈特·施密特研究了 3,000 名德国年轻人的性生活,他推测 90%的异性恋的性生活基于长期的关系。有一半受调查的单身者根本就没有性生活。根据施密特的调查,好的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互依托者的特权:只有 40%的单身者说他们享受性生活,而有长期异性关系的群体则是 80%。“单身者的性世界是暗淡的,”施密特说道。“他们非常努力地过一点点但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性生活。”

17.当独身者上了年纪,生活就更艰难了。一旦他们退休,就没有工作来提供稳定的收入或社交生活。不健康的身体和对犯罪的担心会使得自由变成令人恐惧的孤独。在瑞典,一些群体发起了为单身或夫妇后半生而设计的 50 项合住工程。在国家拨款修建的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费德克纳蓬“后半生”集体住宅里,感觉上不象老人院,而像大学宿舍,这里有嗡嗡作响的调制解调器、厚颜无耻的政治人物的漫画和穿着蓝色牛仔和凉鞋的居民。虽然每两个月人们确实要花上一周的时间积极投入炊事准备,但集体晚餐并不是强制的。然而很值得一去,还可以听听费德克纳蓬的 55 位居民吵吵嚷嚷地谈论着最近去爵士俱乐部、去古巴和印度南部的故事。

18.将自立引入老年社区已被证明很受欢迎:70 岁的老人组有一份 75 人等候加入的名单,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访客长途跋涉到此来了解瑞典的体面养老方法。“这样生活使得老人有自由,”梅特·基约斯塔德解释道。梅特·基约斯塔德离了婚,在她的两个孩子离家后住进了费德克纳蓬。“对老人的子女来说是很大的宽慰——他们不会感到内疚。”存在没有内疚的家庭吗?这种迹象表明我们有可能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

Unit 3 Doctor's Dilemma: Treat or Let Die?

1.在特效药、风险性手术进程、放疗法以及特护病房方面的医学进展已为数千人带来新生。然而,对于他们中不少人而言,现代医学已成为一把双刃剑。

2.医生采用一系列航空时代技术进行治疗的能力已超过人体本身的治愈能力。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有更多的疾病能够得以诊治,可对于许多病人而言,复原的希望却微乎其微。甚至生死之间的基本差别也难以界定清楚。

3.不少美国人身陷医学囹圄,形同南韩拳击手金得九(Duk Koo Kim)的境遇。金得九在一次打斗中受到重击,人事不省,大脑停止运转,只能

依靠人为方法赖以存活。经其家人允许,拉斯维加斯的医生切断了维持其生命的器械,死神便接踵而来。

4.医疗技术进步了,是力求生存还是注重生命质量,哪个目标更为重要,这一问题在全美的医院和疗养院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5.“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医疗的宗旨是什么?”位于纽约哈德逊河上黑斯廷斯的社会、伦理及生命科学学会主席丹尼尔·卡拉汉说,“是真的要挽救生命还是要为病人谋取更大的利益?”

6.医生、病患、家属,通常还有法庭都不得不在医疗方面作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些道德难题往往最容易产生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命开初的重病新生儿和生命终端的垂死病患。

7.这些因现代医学技术而产生的两难问题已不断催生出生物伦理学的新准则。如今,全美 127 家医学院中已有不少机构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要在十年前,根本没人会去注意这个领域。不少医院的员工队伍都包含了牧师、哲学家、精神病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以求帮助病人作出关键性抉择,而有二十分之一的机构专门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解决这些难题。8.在所有特护病房的垂死病人当中,有约莫 20%的病例,其当事人面临艰难的道德抉择——是继续尽力挽救生命还是改变初衷、听凭病患死去。对于是否要维持生命的治疗,不少病房每周大约要作三次决定。

9.现在就连死亡的定义也已经改变。既然人工心肺机能够代替心肺维持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死神往往不会随着病患的“最后一丝喘息”或

是心脏停止跳动而如期而至。因此,哥伦比亚特区以及美国三十一个州已经通过了脑死亡法,将死亡界定为“大脑停止运转”。

10.十几个州认可病患的“生存意愿”,即病患指示医生,如果病症医治无望则通过静脉注射或其他方式中止其生命。针对加州医生的一项调查表明,20%到 30%的医生遵循这样的意愿。与此同时,一项重在为晚期病人提供临终关怀而非救治的安养活动在许多地区颇有发展势头。

11.尽管社会对于生死的理解有所进步,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一位 87岁的老妪因受帕金森氏病神经系统紊乱病痛的折磨,严重中风,家人发现她已昏迷不醒。他们需作出决定:是将她安置在疗养院直至去世,还是将其送往医疗中心进行诊断、尽力救治。其家人选择了纽约城的一家教学医院。经检查发现,中风是由血管中的凝块引起的,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她苏醒过来,却对自己的家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将我带回痛苦的深渊?”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两年后便告别人世。

12.另一方面,医生们表明,仅仅根据症状就对疾病结果作出预测往往是不确定的,而病患如果只是年老或是伤残的话,就应该给予挽救生命的治疗。伦理学家也担心,有了对某些特定疾病不予治疗的决定做幌子,死亡可能会变得太容易了,会将整个国家推至接受安乐死的境地。

13.对于某些人而言,看见别人依赖高科技术维持生命是极端痛苦的。今年早些时候,一位来自德州波提特从事乳品加工的退休工人伍德罗·威尔逊·科勒姆因对其兄长吉姆实施了安乐死而被判缓刑。吉姆不幸患有早老性痴呆症,昏聩糊涂的他只能无助地躺在疗养院的床上。在病患安乐死之后,他的遗孀说:“我感谢上帝,吉姆脱离了苦海。想到不得不用这种方式结束他的生命,我就特别难受,可我对此表示理解。”

14.新生儿治疗危机-在生命中的另一端,科技发展变革了新生儿救

治技术,我们也不清楚人的生命何时可以在子宫外得以存活。二十五年前,体重不足 3.5 磅的婴儿几乎难以存活。如今的存活率竟然高达 70%,而且医生们还要“抢救”体重仅有 1.5 磅重的婴儿。在治疗诸如脊柱裂之类的新生儿畸形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就在十年前,只有 5%患有大动脉转位的新生儿可以存活下来——该病为新生儿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陷。而如今,该病的存活率却高达 50%。

15.不过对于那些借助医学新进展而得以存活的婴儿而言,存活是要付出代价的。许多存活者都患有永久性的生理或心理残疾。

16.“对于重病新生儿进行治疗还是放弃治疗,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

黑斯廷斯中心的托马斯·默里说,“但我坚持认为,那种智力迟钝、有缺陷不足以成为任由一个婴儿死亡的理据。”

17.然而,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养育患病新生儿的经历已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两年前,一位亚特兰大的母亲生下一个身患唐氏综合征的婴儿;这个孩子还患了结肠。医生们拒绝了家长不实施手术的恳求,而如今这个孩子,严重智力痴呆,仍然饱受肠病折磨。

18.“每次梅勒妮腹泻的时候,她会嚎啕大哭,”其母亲解释说。“她生活不能自理,而我们总不能长生不死照顾她一辈子吧。我想将她从苦痛折磨中解救出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强调活命。对医生和医院的做法我真是气坏了。我们觉得,不再维持她的生命对她而言是最好的解脱。那些医生有悖常理。我质问那些出言威胁如果反对其实施手术就会把我们送上法庭的医生:‘我们死后谁来照顾梅勒妮?那时候你们这些医生会在哪里?’” 19.改变准则-现代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选择,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的惯常做法。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医生都比较激进,他们训练有素,动用一切医疗器械医治疾病。如今,医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谁应该接受治疗,还包括应该何时终止治疗,这引发了不予治疗的趋向。

20.往往来自法律的威胁也是导致这种趋向的原因。八月份,两位加州医生被控谋杀了一名昏迷不醒的病人,据说他们切断了呼吸器,停止了病患的食物水源供应。1981 年,一位马萨诸塞州的护士被控为一名癌症病人注射大量吗啡致其死亡,而此后她被宣告无罪。

21.不少医生深感自己身陷诉讼案件、政府法规和病患权益的交相围困当中。现代技术的确禁锢了他们的决策能力。最近几年,这些诉讼裁决均交由委员会解决。

22.公众措施-最近几年,关于医疗伦理规范的争执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层次。“这才让我们幡然醒悟,我们没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华盛顿医院中心的医生林奇说,“说到伦理道德,就自然要谈到钱。”

23.自 1972 年以来,美国肾衰竭患者均可以参与由纳税人所支持的肾透析治疗项目,该项目为所有肾衰竭病患提供了延续生命的疗法。许多政策分析员认为,该计划已经失控——它亟需14亿美元的资金来支持6万 1千名病患。大多数病患都年逾五十,而约莫四分之一的人患有诸如癌症或是心脏病之类的其他疾病,有这种情况的病人在别的国家是不可能做肾透析的。

24.一些医院正在撤销某些挽救生命的治疗项目。比方说,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已经决定不再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理由是——此类手术所需费用

高昂,受助的病患寥寥无几。烧伤诊治病房——尽管成效尤为显著——也只能对极少的病人提供昂贵的治疗。

25.当医学家正在向治疗的尖端领域推进之时,医生和病患等相关人士仍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两难境地,致使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的抉择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Unit 4 The Cultural Patterning of Space

1.不同的文化对空间有着不同的感觉。西方许多国家对空间的意识是基于对物体在空间的感觉,而不是对空间本身的感觉。西方人对形状和维度的感觉,就是空间是一种光线、颜色、视觉和触觉的领域。本杰明·沃尔夫在他的经典著作《语言、思维和现实》中,就用下面的解释来说明西方人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来感觉空间。西方的思维和语言主要源于以拉丁语为母语的古罗马文化,而这是一种基于实际和经验的体系。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已经采用古罗马人的思维模式,把客观“实体”视为主观或者内在经验的基础。一直到这种在知性上不成熟的古罗马文化受到希腊文化抽象思维的影响的时候,拉丁语才发展出一套意义重大的词汇—抽象的非空间术语。但是空间意识和具体化的古罗马—拉丁成分已经在西方思维和语言模式中保存了下来,尽管也继承了希腊人的抽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2.然而,有些文化语言系统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就是从一套抽象、主观的词汇发展到一套更为具体的(concrete)词汇。例如,Whorf 告诉我们,在霍皮语中,“心”这个字,是一个具体的术语,可它是在先有了“思维”和“记忆”这种抽象术语之后才形成的。同样地,尽管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看来,客观的、有形的(tangible)“实体”一定要先于主观的或者内在经验,但实际上,许多亚洲和非欧洲文化把内在经验看成是对有形的实体感觉的基础。因此,虽然美国人被教导在空间中感知物体的排列和做出反应,会认为除非空间中充满物体,否则就是“被浪费了”,而日本人却被训练为对空间本身赋予意义,对“空旷”的空间赋予价值。例如,在许多日本艺术中,像绘画、园林设计、插花艺术等,布局的主要特性是日本人称之为美的精髓的“素雅”。一幅画包罗万象,而不是留有空间,这体现不出美的精髓(essence of beauty)。日本艺人常常画笔一刷(one brush stroke),就呈现出一片天空;或者用一条简单的轮廓线条(simple contour line)绘出远处的一座山峰——这就是素雅。然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画中的大片“空旷”的空间使画显得还缺了点什么东西。

3.不仅仅是东西方在空间模式上存有差异。当我们观察西方不同文化中城市规划的时候,还体会各种各样跨文化空间的感觉。例如,在美国,城市的布局通常是沿着一个网格展开,轴心一般是南北向和东西向。街道和建筑物按顺序编号。当然这种安排对美国人来说是完美的。当美国人在像巴黎这样的城市漫步时,他们往往会迷路。因为巴黎的街道是从中央辐射(radiating from centers)开来的。此外,巴黎的街道是命名的而不是按序编号的,而且常常不用经过几个街区,街名就变换了。美国人对当地人如何能够到处行走大为疑惑,而巴黎人却显得行动自如。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认为:法国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仅仅是反映法国文化特征中中央集权的一个方面。因此巴黎是法国的中心,法国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集中。在法国人的办公室里,最重要人物的办公桌就摆在其中央。

4.空间文化模式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到空间的各种功能。在美国的中产阶层,特定的空间是为特定的活动而设计的。任何活动,一旦跨越其特定空间,人们立刻就会觉得不合事宜。相比之下,在日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墙壁可以移动,房间使用的目的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在印度,又是另一种空间使用的文化模式。印度的公共和私人场所在功能上均有优劣的概念。在印度的城市、乡村、甚至是家庭里,某些场所因为所从事的活动和使用这些场所的人的缘故而被认定是肮脏(polluted)或者卑劣(inferior)的。印度的空间是给隔离开来的(be segregated),以便社会等级高的和等级低的、男的和女的、世俗和神圣的(secular & sacred)活动都分隔开来进行。这种模式沿用了几千年,在印度古城挖掘(uncover)出来的考古证据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便在现代的印度,这种空间模式仍旧相当的清晰和顽固,哪怕是在公交车上也要把妇女使用的空间隔离开来。如 Chandigarh 是印度的一座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现代化城市。公寓大楼均按欧洲理念建造,但是住在那里的印度人却发现某些方面与他们以前居住的空间模式不一致。在印度工作的人类学家 Ruth Freed 发现,居住在 Chandigarh 的许多印度家庭都改造了他们的公寓,用窗帘把男人和女人的空间隔离开来。只有自家人时,他们就仍然依照传统模式在厨房里吃饭,而有西方客人光临时他们才启用客厅或是饭厅。传统的印度乡村生活在一周围墙里边进行,院子给每户人家提供了隐私的空间。然而,Chandigarh 的公寓大楼,建有很多宽敞的窗户,从而折射出欧洲人对光线与阳光的重视。而许多 Chandigarh 的家庭却把窗户玻璃上糊满了纸张以便重建传统式院落的隐私空间。Freed 认为这些传统的印度模式也许反映出人们对人口密集型环境的一种适应(adaptation to a densely populated environment)。

5.从整体上研究不同文化的人类学家已经察看到了时间观与空间观之间的联系。例如,正如我们所察看到的,美国人把没有活动的时间看作是“被浪费了的时间”,把没有物体的空间看作是“被浪费了的空间”。霍皮人再一次提供了有趣的对比。在英语中,任何表示地点或者空间的词都可以单独使用,能呈现出各自的特征而无需任何参照。例如,在英语里,可以说:“这房间很大”或者“美国的北方冬天很寒冷”。我们无需表明“房间”或者“北方”与任何其他表空间或地点的词语有联系。但在霍皮语里,地点或者空间地域的词语本身不能在句子里单独使用。霍皮人不能单独地使用“北方”这个词,他们得说“在北方”、“从北方”或者用另一种方式给“北方”这个词加上一个方向性的后缀。同样地,霍皮语没有一个单词能够被翻译成“房间”。霍皮语中的“房间”是词干(stem),是意思为“房屋”,“房间”或“居室”词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加上后缀才使这个词表示“在房子里”或“从居室”。霍皮语中像“房间”、“居室”或“大厅”这些表示空洞(hollow)空间的概念只有跟其他空间关联时才具有意义。霍皮人的这种空间感觉模式似乎与他们对时间的感觉模式相似。在西方文化中,各时段被认为是时间延续过程中的独立片段,而在霍皮语中却要将各时段连结成连续统一体。

6.人类学家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文化会产生一种时空观,而另一种文化却会产生另一种时空观。空间观也许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人口稠密的程度、耕地(arable land)的多少、像海与山这样的天然屏障(natural barrier)的有无以及一个地区特征性陆标(distinguishing landmark)的多少。例如,Eskimo 人的环境是一片辽阔的雪原,几乎终年见不到什么陆标,于是他们的空间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得学会区分各空间元素之间的细微差别,因为这确实(literally)是他们远离家园外出打猎时赖以生存的技能。7.某些文化对于空间感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于人们所需的彼此感觉舒适却又不觉拥挤的“私人空间”。例如,北美人彼此感觉舒适所需的空间距离大约是4英尺。而阿拉伯人和拉美人反而是彼此靠近才会感觉舒

服。因此,不同文化的人可能会无意间侵犯(infringe on)别人的空间感。正如不同的时间观可能会造成文化上的冲突,不同的空间观也会引发同样的问题。

Unit 5 Can You Raise a Polite Kid in This Rude World?

一提到无礼的孩子, 大多数人都会因回想起惹是生非的小孩以及其粗鄙的父母而皱起眉头。对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余怒未消。

1.我们住在一间带有小电影院的乡村客栈。每天晚上电影放映之前,我和丈夫都教育三岁大的儿子坐好别说话。除了偶尔小声问问题外,他都全神贯注地坐着。

2.然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听到电影的声音,因为有两个小孩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大声嚷嚷、还在过道上跑来跑去。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的家长在场。就这样过了几个晚上, 有一次,我就跟踪这两个孩子到了餐厅。在那里有一男一女正清闲地吃着饭。

3.“你们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我们一家人无法看电影,”我说,“如果他们没有兴趣看电影的话,你可以叫他们离开吗?”那位父亲冷冷地看着我。“我们对使用客栈的设施付过钱了,”他说,“我们的孩子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4.我顿时目瞪口呆。这对夫妻看上去挺讲道理的,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容忍如此明显的不礼貌行为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否已经变得一心只想着自己的需求和满足孩子的欲望从而忽视了他人的权利呢?

5.“看看如今的电视节目,傲慢和粗鲁几乎是家常便饭,”佛蒙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奥肯博杰注意到

6.当孩子们被漫画人物《比维斯和巴特里德》的低俗、滑稽动作逗得大笑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也因辛辣的情景喜剧《有孩子的家室》和粗鲁的情景喜剧《罗斯娜》而哈哈大笑。其实,粗俗的行为不仅仅以喜剧性调剂的形式出现。人们不妨看看去年巴尔的摩“黄鹂”棒球队的第二守垒员罗伯多·阿洛马的恶心表现,他居然在几百万球迷面前,朝裁判约翰·赫什伯克的脸上吐口水。

7.所有这一切都似乎对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比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孩子的表现, 奥肯博克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冲动、更叛逆。许多专家认为,核心家庭的紧张与忙碌,使得培养出来的孩子能给计算机编程却不懂得写封感谢信。

8.也有一些父母尽心尽力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有礼貌,但他们却吃惊地发现,家庭外所发生的事情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们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了。亚利桑那州斯科斯岱乐市的利恩·艾库特对这一点非常了解。有一天,她11岁的男孩发现他姐姐在他房间里使用他的电话时说:“把电话挂了,”他大声嚷嚷,朝她骂下流话。艾库特赶快跑到她儿子的房间。“你无权这样对你姐姐讲话,”她斥责他说。男孩耸耸肩,辩解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和母亲争吵时也用这种下流话骂她。艾库特坚决地说:“在我们这个家里绝不能说脏话。”

9.尽管父母无法让自己的孩子免受外界的影响,但专家们认为,父

母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就能做许多事来使得自家的孩子在这个充满野性的世界里变成完美的人。

树立一个好榜样

10.有一天,当一个十六岁的佛罗里达州女中学生练完排球回家时,她显得忐忑不安。“出什么事了?” 她母亲问道。女儿解释说,教练选择了其他女孩子而不是选择她最好的朋友参加校队,她朋友的母亲大发雷霆。在开车回家的路上, 她母亲火冒三丈, 当着女孩子的面, 一边诅咒一边用各种脏话谩骂这位教练。

11.许多家长都似乎是采取一种“不管对错,都是自家孩子好”的态度,其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作为父母,这意味着自己已经成熟,能够帮助孩子适应各种不如意。”艾库特说,“当自己的孩子不是得到第一名时,父母亲如果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他们就等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当你受挫时,你责备挫折的原由而不是寻找解决的办法。”一些家长不但没有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反而责怪老师。孩子违犯了校规,他们不但没有责罚孩子,反而攻击校规。

12.专家们说,最好的教训是教导孩子们,虽然他们不能每次都控制住结果,但是却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反应。仅仅意识到礼貌问题是不够的,孩子们必须学会要将礼貌表现出来。《礼仪小姐》的专栏作家朱迪思·马丁说,讲礼貌不是简单地说“请”和“谢谢”就行了,而是要不自吹自擂、不背后骂人,要赢得光彩、输得体面,要尊重每一个人。13.当然,如果做父母的脾气乖戾、对人苛刻而粗鲁的话,那么怎么训练孩子也难使得他们讲究礼貌。这就是为什么专家们认为教育孩子讲礼貌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为父母者自己要有礼貌。

14.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信口开河,以免日后惊讶地发现同样的话在孩子们的口中说出来。假若妻子叫丈夫闭嘴,父亲骂邻居笨蛋,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和他们说话。

15.“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表现出彬彬有礼,怎么期望孩子们会彬彬有礼呢?”礼仪作者兼“举止女士”专栏作家玛丽·米切尔说。

鼓励和赞扬

16.“你这个垃圾虫,从不打扫房间。”“赶快写感谢信,要不你别看电视。”“你竟敢朝我提高噪门说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们说过这样的话。他们的用意是想让孩子改正自己的行为。但为什么却偏偏一点效果也没有呢?

17.孩子的粗鲁行为常常是不在意的结果, 而不是出于故意。动辄批评、咒骂和大声命令,只会让孩子生气和心存戒备。父母们强化了这种观念:不施压,孩子是养不成好行为的。

18.有一种方法比较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艾伦·卡兹丁称之为鼓励和赞扬。父母事前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他们希望他怎么做:“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玛丽阿姨,如果你能在进门时跟她握手,并在吃饭时帮她拉出椅子,我将为你感到很自豪。”事后还要表扬孩子:“我真的很喜欢你跟阿姨握手

和帮阿姨入座的样子。”卡兹丁说:“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到一定时

候,你就不用鼓励,只需表扬就行了。”

19.但是要是孩子做出了无礼的行为又怎么办呢?“用家规来批评孩子,改正错误,”

礼仪顾问琼·霍珀建议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些大家都认可并愿意遵守的基本规矩。

20.所以不要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不要把胳膊肘放在餐桌上。”而是父母一方简单地说:“我们的家规是不能把胳膊肘放在餐桌上的。”批评要对事而不对人,从而孩子不会产生防御心理,改正错误的要求听上去也不像是一种命令。

21.用这种办法进行批评往往很有效。康涅狄格州西哈特德市 15 岁的埃伦·威克斯就是例证。每天早上,她的父母或她朋友的父母总会开车送她们几个孩子去上学。上车时,埃伦总是一声不吭地一头扎进后座,一言不语地坐着,抵达学校后匆匆下车。

22.有一天早上,其中一个女孩的父亲在开车,当埃伦跳上汽车后,他就转过头去问:“怎么没人对我问‘早安’?”“我以前从来没有从他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埃伦承认说:“我很高兴他告诉我们他的感受。”现在她和其他孩子们只要一上车就会说:“早上好”。

共进晚餐

23.科雷特·杰斐逊一家的情况跟美国许多家庭一样。他们住在西弗吉尼亚州韦斯顿市,有两个孩子,作为家庭主妇的她常常没有足够精力将一家人协调好,坐在一起吃个晚餐。8 岁的儿子要打垒球和踢足球,而她丈夫一周要有两个晚上参加联赛。“相聚在一起吃晚饭很重要,”她说:“但是我到现在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24.专家们说,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全家坐在一起也许是父母能为孩子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合作、守时、谈话技巧以及尊重他人等都是坐在餐桌旁学会的,”礼仪教师蒂法尼·法兰西斯说。

25.即使一家人不能每晚在一起吃饭,至少他们应该一周相聚一到两次。这意味着接通录音电话和关闭电视机。“作为一家人来说,晚餐时间不仅仅是吃东西而且还是分享一天的活动,”玛丽·米切尔说。此时此刻,父母亲和蔼地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传授给孩子们,而又不让人感觉是在说教。

培养仪式

26.尊重他人、为人谦虚和公正无私等种种品质,只能产生自日积月累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父母对孩子们多年来通过共同的经历和回忆所教导出来的。孩子成年时,如果回忆中只有电视、“小棒球队”和生日聚会的话,那么当真正考验人的品格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依托了。“除非孩子们知道自己是谁、来自什么地方,否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礼仪专家贝蒂·乔·特拉基玛斯说。

27.印第安那州卡美尔市的迪克迈耶夫妇将每周五晚上定为和三个孩子们共度“家庭夜”的时间。一家人常常玩跳棋或者玩捉迷藏游戏。“孩子们喜欢‘家庭夜’,”孩子的母亲特里萨说。

28.玩捉迷藏游戏真地能教会孩子们懂得礼貌吗?特拉基玛斯和其他

一些人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将告诉孩子们,父母是关心他们的,愿意花时间陪他们玩。孩子们得到了爱,也将学会去爱他人。“讲究礼貌不是关于正确地使用叉子的问题,”礼仪教师帕特里夏·吉尔伯特欣兹同意这种说法,“讲究礼貌是关于为人友善的问题——会向人问候、与人合作并且乐于奉献。而这一切,孩子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得的。

29.孩子们不会自动激起学习讲究礼貌的热情,可他们也没有理由把礼貌看作是一大堆烦人的条条框框。良好的行为举止是儿童教育的基本构件。“一旦规则成了第二天性,它就赋予我们自由了,”米切尔说,“如果迈克尔·乔丹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有关篮球的规则,他怎能把球打好呢?”

30.朱迪斯·马丁赞同这一观点。“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结交到朋友、有约会可赴、有工作可选,”她说,“因为人们会对良好举止给予回报。良好的举止是全人类行为的共同语言。”

Unit 6 The New American Dreamers

1.她是现今年轻女子的典型——自信外向、知识渊博、做事投入。在学校、教堂或是社区她积极活跃。她也许有一大帮朋友或是寥寥几个密友,但却对朋友和友谊忠心不二。对于现今年轻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譬如计划未来、亲昵关系、两性行为、毒品酗酒等问题,她行事老道,并且谈论起来认真严肃、思路缜密、直截了当。她想掌控自己的生活,试图弄明白从哪里起步,通过何种方式达成自己所追寻的目标。总之,她深信,如果计划周密、工作努力并且决策正确,她就能在自己选定的领域获得成功,拥有自己所渴求的优越物质条件,最终如愿以偿地嫁人;而且,极有可能养几个孩子。正如此话所云,她计划“该有的全都要有”。

2.她住在美国各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新英格兰的城镇,南部和中西部的小型城市以及西部海岸地区。她来自一个中上阶层的家庭,源自中产阶级、劳动阶层甚至有时来自贫苦阶层。确定无疑的是,她得到这样的启示,即如今的妇女应该充当自己生活的主角。她展望未来,将自己视为中心人物,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公寓住所和成功故事。这些年轻女子不会将自己视为他人生活剧本中所充当的配角;那是她们自己所经营的历程。她们着眼于自己的抱负、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

3.贝思·科南特是一名 16 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与母亲和继父同住在富足的新英格兰大学城。她有五个兄弟,四个是哥哥,一个是比她小好几岁的弟弟。母亲是一位图书管理员,而继父是个证券经纪。作为一名重点公立中学的一年级学生,她希望上大学,如果可能的话,去耶鲁大学学习戏剧,“就像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样。”她想住在英格兰,从事一段时间的表演,可能演些莎士比亚的戏剧。她希望到 25 岁的时候能住在纽约,拥有自己的公寓住房,一边兼职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她想拥有“了不起的一生”,能够“真正独立”,具备“所有属于自己的物品——像是高档家具,一切自我风格的东西。”

4.到了 30 岁的时候(“那真是让人厌倦”),她感到自己需要理智一些,因为她很快会受到束缚。她希望到那个时候,自己的职业将会“开始有所起步”,并且可以得到一些好角色。到 35 岁之际,她会有个孩子(“有可能先结婚”),正在纽约工作,在乡村有所房子。她如何能应付这一切?

她的丈夫会分担责任。她不会是一个“超级母亲”。两人将共同照顾孩子。

丈夫不会将此视为帮忙;这会是他俩的共同职责。而且,如果她不能匀出时间给孩子,她不会生养小孩。如有必要,她会工作一段时日,再生育孩子,而此后“一年拍一部电影。”

5.艾米·莫里森是一位娇小黝黑、年仅 15 岁的中学二年级学生。她住在俄亥俄州。她的母亲在做兼职,而父亲为当地的美术馆工作。她打算上医学院,希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她希望等到自己找到一份稳妥的好工作才结婚,但却表明有可能会和某人同居。她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要孩子,但却坚称自己渴望成功,赚大钱,拥有小车。实际上,她原本想当医生,“主要是为了赚钱”,可如今她声称,是因为其他的因素才吸引自己从医。6.杰奎琳·冈萨雷斯是一位文静沉稳的 19 岁墨西哥裔美国女孩,是南加州一所社区大学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她将自己的父亲描述为“一位个体承包商”,说自己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杰奎琳,在 6 个孩子中排行老五,是她们家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在她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当中,只有她的妹妹读完了中学。杰奎琳的目标是就读法学院,而后便私人执业。当她展望自己最终会结婚,有“一两个孩子”之时,工作、职业成就以及一种中上阶层的生活方式对她的未来规划则至关重要。

7.如果说在过去,甚至是时至今日,妇女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希望通过婚姻找到她们的自我身份,“通过一个男人将其从所有女人中挑选出来以寻求对[她们]独特性和重要性”的认可。那么,新一代美国梦想家开始寻求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全然不同的。在她们的未来规划中,将身份确立同亲密关系分离,声称她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身份,然后,也只有到了那时她们才能同一个男人配成对。在我所采访的年轻妇女当中,新一代

美国梦想家们意图在建立一种重大而长久的亲密关系之前,能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决定自己的命运,其用意各不相同。

8.如今的年轻妇女不需要像贝丝那样来自中上阶层的家庭,像艾米那样来自中产家庭,或是像杰奎琳那样来自劳动阶层的家庭,梦想着过“美满的生活”。即使有诸多不利条件的年轻女性也将物质上的成功视为最终实现梦想的重要指数。某些人似乎觉得成功就在那里唾手可得。总而言之,她们大多提到最享有声誉、报酬最为丰厚的职业,任何阶层的妇女都极少提及诸如教师或护士之类的传统女性职业。一位生下一名 4 个半月婴儿、年仅 16 岁的亚利桑那州的未婚母亲期望“在一家银行或是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一部漂亮的车子”,还有能力为儿子“买漂亮衣服”。她想自己将来会同别人约会但不会结婚。“现在没有太多结婚的压力。”她说。

9.然而另一位年仅 17 岁的黑人未婚妈妈则希望成为一名“职业模特”,赚“很多钱”,能够“富有”,也许再生一个孩子。当问到在她的人生规划里是否想过再有男人,她回答说:“不知道。”

10.一位 18 岁西班牙裔的未婚妈妈则希望在一家大公司“自己做老板”,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送女儿上“最好的学校”。她想,用她的话说,“身体力行、功成名就、获取财富。”

11.这些年轻女子聪明伶俐、心思缜密、美丽动人。而她们都是美国人的精粹:她们相信只要工作足够卖力就能在美国社会“获取成功”。不论她们来自什么阶层,她们都梦想往上爬,过上一种可以自己恣意选择和充满物质享受的舒适生活。中上阶层的妇女甚至幻想过着更为中上阶层的生活;中产阶级和劳动阶层的妇女所期望的生活则是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她们

几乎可以享有所有渴求的东西;而一些来自物质贫乏和充满其他问题的家庭的妇女就梦想诸如《朱门恩怨》、《豪门恩怨》或是《律政风云》中描述的生活。据一位年轻女子说,她的一些朋友决意要成功以至于她们“害怕会爆发核战争,害怕会在她们有机会过上梦想生活之前丢掉自己的性命。如果爆发核战争,她说,他们不会存活到成功的那一天。

12.年轻女性是我们美国梦最新的一批忠实信徒。她们对璀璨未来的蓝图深信不疑。她们中有不少人将自己视为职业女性,穿着光鲜,拿着公文包去上班,然后回到舒适的房子或公寓,可能有个细心周到、充满爱心的丈夫和两三个彬彬有礼的孩子。这样的梦想有多普及?又有多实际?最新的美国梦有什么用?那些觉得自己的梦想会推迟的人又怎样?那些毫无梦想的人又如何?正如夏娜尔 5 号香水广告过去常说的,那些“分享梦想”而又无甚机会或是毫无机会实现梦想的那些人又会怎样?

13.也许西蒙·贝克难以实现的梦想是最令人心酸的例子。她是一位来自路易斯安娜州、充满活力、聪明伶俐的18岁黑人女子。母亲是位失业的女裁缝师,多年来靠福利救济过活,父亲是一位瘾君子。西蒙自己从 5 岁起就对这样那样的毒品上了瘾。她一直在吸毒场所进进出出。尽管上学上了好几年,也通过了各级考试,但她还是几乎不会读书写字。当我在戒毒中心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努力摆脱毒品,以便能够加入劳工部青年职业培训中心,读完中学,接受某些职业培训。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她的梦想就显得非同凡响,以至于她似乎成了霍雷肖·阿尔杰笔下另一个时期脱贫致富传奇的典范。当问及她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时,西蒙眼里泛着光亮,立即答道:“我想成为一名模特,有一个极可意按摩浴缸。我希望有一个大大的,大房子和大家庭——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14.“那你的另一半呢?”我问她。

15.“他要是个律师,有责任感、工作勤勉、在乎我的感受。我俩共同分担责任。他会带儿子出外踢球,而我则带着女儿在家做饭。那才叫美梦成真。”

16.西蒙的梦想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新旧混合体——现代版的《青梅竹马》。而她甚至大声谈论在治疗解决个人问题的这个时代大多数女人所拥有的最大梦想——她要找到一个“关注”自己“感受”的男人。她过着与传统中产阶级不同的生活,然而当这种生活在 20 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间得以规划发展的时候,它就成了上等生活的完美典范。可对于西蒙而言,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任何一个人希望生活不会是那个样子;听着她倾诉,看着她快乐,希望只要想一想那样的一种生活,就会沉迷其中,极度渴望所有的梦想成真。那样的景象清晰可见:郊区一处白色的房子,前门是铜制门环,秋日的草地铺满落叶,男孩子们同出色的丈夫/父亲在踢球,而西蒙有时去担任超模,有时呆在家与女儿一起做饭。然而我们知道,如此非凡的梦想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然而,也许„„

17.新一代美国梦想家接受和传送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一种乐观主义——她们可以实践自己生活中所渴求的一切的那种感觉。当然,不少美国人——不只是年轻人或是年轻妇女——具有一种对于未来基本的乐观主义态度。在历史上,美国人相信进步是大势所趋,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坚信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在展望未来之时,年轻人毫不含糊,梦想过“美满生活”,向上等社会迈进,享有物质财富。虽然就历史而言,年轻妇女远不及男人那般掌控自己的生活,但在过去的 25 年以来,她们一直受到鞭策,越来越多地操控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私人生活。毋庸置疑,新的美国梦已经深入人心。

18.安吉拉·道森,一位来自南加州 16 岁的中学三年级学生,总结了新一代美国梦想家的观点:“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靠自己打拼。在中学阶段你就必须就决定自己想要的东西,作好大学教育的计划,以此为起点,你基本上可以获取你所渴求的东西。如果工作足够卖力,你就会达成目标。你必须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呢,反正一切都会得偿所愿。”

Unit 7 A Son's Restless Journey

1.时至今日,小布什还老是说他在耶鲁的日子过得很愉快,并不记得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但也不知道自什么时候起他还是添了些忿忿之意。布什后来常常批评那种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以及“唯我独尊”的习气,这股风气起于美国东海岸的一些自由主义组织,60 年代的时候席卷了像耶鲁大学等各个高校。早在 1964 年,他就跟耶鲁大学的牧师,新秩序化身的威廉·斯隆·科兴有过交锋。此人利用自己在 Andover 和耶鲁学生联谊会的经历成为一名狂热的激进分子,怂恿学生抵制服兵役。1964 年,布什的父亲在得克萨斯州竞选参议员时输于拉尔夫·亚伯拉,事后科兴跟他说:“我了解令尊大人,他是技不如人呀。”布什每次回想起他说的这句话,心里便苦涩不堪。对布什而言,科兴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东海岸自由主义的“沉重”和“过失”。2.那时,耶鲁大学的学生为对付征兵的事而感到无尽的苦恼。此时的布什对自己的意图倒显得寡言少语。自愿赴越作战是需要勇气和彻底的反抗精神的,大学生里几乎没有听谁说想去打仗:据传耶鲁大学生中死于摩托车祸的人数比死于 1969 年那场战争的人数还要多。又据布什耶鲁大学的朋友罗兰德·贝茨讲,小布什不想让他的父亲在政治上难堪,他找了个既体面又简单的办法让自己得以解脱,加入了得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3.离校后的布什多少感到有点乏味和无聊,他觉得在得州国民警卫队学习驾驶那些已经淘汰的 F102s 飞机实在没多大意思。一天晚上他酒后驾车,一头撞在自己在华盛顿家门外的几个垃圾桶上,醉醺醺地和他的老头子扭在一处,嘴里还一面挑衅地嚷嚷:“要不要一对一的来?”父亲自然不必与儿子打斗,只一句“我感到失望”已足令小布什不寒而栗。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布什回想起他父亲当时那无言的嘲讽,仍然显得十分惶惶不安。巴巴拉·布什说,孩子淘气时,他丈夫往往采取“静处理”的方式,他会掠过老花镜盯着孩子们,冷冷的目光里透射着不满。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给予他的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小布什获得汽车驾照时,他的父亲不顾母亲巴巴拉的强烈担忧,欣然准许他从得州驾车到缅因州。布什家的小孩“明白他们的父亲信任他们而他们的母亲则不然”,布什夫人每每回想到这里,不觉莞尔一笑。

4.小布什认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所以他没有把申请攻读哈佛商学院的事告诉他的父亲。在“反商”的 70 年代早期,被誉为“资本主义的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并没有出现那种考生门庭若市的盛况,因而,即使布什的成绩平平,无法进入他首选的得克萨斯州法学院,他还是考入了哈佛商学院。在哈佛,布什穿着国民警卫队的飞行夹克和牛仔靴,坐在教室的后排,口里一面嚼着烟叶,一面往纸杯里吐,全然一付桀骜不驯南方

佬的模样。然而,他的自律性格这时已经初露端倪,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明显。他坚持不懈地做着繁重的社会工作,尤其是那些涉及人类组织和行为课程的工作。这里有关人事组织和管理的正规课程只有在布什担任 Andover 预科学校啦啦队队长时才深有体会过。他的基本领导方略在哈佛未来 CEO 的培训园里得到了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对大的规划多思量,对小的细节不纠缠,知人善任,行事果决。时至今日,布什看的是摘要之类的书,读起来走马看花,他更喜欢听别人给他念书而不愿自己来看。朋友们说他善于切中要害。如果布什看起来没有克林顿或戈尔那种类型的人那么基础扎实的话,那他在哈佛所受的教育便难辞其咎了。

5.小布什今天几乎从不提及哈佛,他厌恶大学里那种在他看来自由散漫、矫揉造作的气氛。周末的时候,布什常在波士顿南希·艾莉斯姑妈家痛斥康桥的“自命不凡”。他渴望回到得克萨斯州。这时他的同学都涌向华尔街,而他再一次追随父亲的足迹,去油田寻找工作机会。在米德兰石油名人堂里至今一直高悬着老布什的肖像。

6.小布什经常与人谈起米德兰的“企业家”精神,在那儿一个俄克拉何马大学地质学的学位比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还要值钱,耶鲁的 Andover 被他的朋友戏称为“弯倒了”。但布什几乎算不上白手起家的类型。在许多方面米德兰成了他的庇护所,在那儿他的老关系和旧交情使他的生活远比在东部与自命不凡的学究争斗安逸而且稳定得多。他喜欢称颂石油“创业者”的冒险开拓精神,然而布什自己的本钱大多来自于他父亲的朋友和耶鲁的老同学。他是个十分谨慎的石油开发商,专找靠近已出油的油井周围打井,实际是寻找单口、双口井,而不是全垒般的油井区。即便如此,他还是时运不佳,不像他父亲初到德州时那般恰逢其时,春分得意。

由于布什在生意上遭受了一些严重的挫折,也就只好任凭朋友们把他的阿巴斯托公司戏称为“我破产了”公司。

7.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被看作是布什困惑茫然的时代,那时的他浮躁不安、青春蠢动,漂泊不定。他装束的全然一个大二学生的模样,脚上蹋着中式拖鞋,身上穿着朋友摈弃的衣服,噼里啪啦地满城转悠。“如果你打算扔掉一件衬衣,他总会问:‘嘿,你是不是要扔掉那件?’”他的朋友查理·杨格回忆说。布什也喜欢在烧烤的时候喝啤酒。然而他是胸怀大志的,他似乎从最初的时候起就感觉到了政治对他的召唤。1971年,布什想在休斯敦想玩一把竞选众议员,后被他的父母和其他一些有识之士劝止了。1978 年,他发起了一场颇为艰苦的竞选众议员的运动,结果他仅以几票之差输给了肯特·汉斯。这个伶俐过人的家伙,挖苦哈佛和耶鲁的教育,讥笑布什的跑步爱好。“我显的太土了,下不为例。”布什说道,从此人们都知道他说话就像嘴里含着块东西。

8.布什参加竞选,除了他的家族大名外没有其它任何特别资历。然而他似乎有点淡忘了他家庭关系的政治力量,在 Andover 他从不吹嘘他家庭的显赫。一个朋友得知他祖父是美国参议员时大吃一惊,但这时他只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以为你早晓得了”。在 78 年的众议员竞选之前,他进了共和党举办的“候选人学校”。现任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的戴维·德莱尔回忆起年轻时的布什曾经激动地告诉他说:“我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办法来筹集竞选经费。叫你母亲按圣诞贺卡的名单去信就可以了,我搞到35万美元!”布什似乎没有想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巴巴拉·布什那样拥有如此众多参议员、政治家和共和党重要资助人的名单。

9.这一期间,布什挑灯夜战,他显然在探寻人生的某种规律和稳定性。在妻子劳拉身上他找到了这些东西。劳拉是个图书管理员,举止稳重

端庄,容貌娇好。对布什家族的那种几近狂热的好胜性格,她已经见怪不怪。在老布什夫妇在缅因州的住所 Walker’sPoint,当作为一家之主的多萝茜祖母用淡淡的眼神望着劳拉,问道:“你在干吗?”劳拉同样不动声色地回答:“我在读书”。不久劳拉请布什参加教堂晚宴,据报道说劳拉问布什要选择“酒还是我”,籍此帮助布什戒了酒。另一条消息透露说,他今天称为“密友”的丹·依万斯滴酒不沾,是社区圣经学习的重要的支持者。10.布什的新信仰并没有改掉他身上玩世不恭的天性。某个礼拜天教堂里正在布道时,他身上响起“嘟嘟嘟”的声音,搅扰了他周围的会众们:原来是他一直很不耐烦的拨弄他的手表,给牧师的布道计算时间。布什几乎没有怎么磨平他性格的棱角。他家的一个朋友说他至今还会变得“狂躁不安”,这个朋友又补充道:“妻子劳拉就会说:‘哦,乔治,你能不能出去跑一跑?’”布什的家人明白,保持冷静是对他意志的一种考验。“他很容易失控,”他的妹妹 Dorothy 向《新闻周刊》透露说,“他一直讲有个胖家伙正企图从他的身体里跳脱出来,但他的自制力确实是大得惊人。”布什尚未完全驯服他的脾气,当他天生的乜斜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时,他可能就会六亲不认了。据悉,他曾经对那些直言不讳写过布什家族文章的记者大发雷霆。

11.布什一直想方设法使其父高兴。一些朋友相信他戒酒的部分原因是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感到尴尬。据称在一次家庭晚宴上喝醉时,乔治·布什转向身边的女主人问道:“50 岁后的性生活是怎样的?”在 1978 年,他的父亲开始为竞选总统紧锣密鼓忙活时,布什举家搬到华盛顿为父亲助阵。在竞选过程中,他加强了对“这个人“的忠心,他说的这个人是他的父亲,有时他的忠心几乎有点太狂热了。他与他父亲 88 年竞选班子的总策划人政工老手 Lee Atwater 配合默契。Lee 才华横溢,生性顽劣,凭着

他那不拘常理、入木三分的幽默早该是在 Andover 时布什群体的座上嘉宾了。

12.虽然老乔治·布什有时不满他儿子意气用事,说他太“浮躁”(feisty),他还是很有耐性让儿子走自己的路,而儿子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他就感到无比自豪(was intensely proud when he did)。为了制作录像以便在本周大会上播放,他接受了采访。当他被问道:“您为自己的儿子自豪吗?”,老布什总统竟然哭出声来,使得摄像镜头只好被移开一会。布什父子都是情感丰富的人。那天早晨,就在小布什就职得克萨斯州州长的典礼上,父亲将他在 1943 年赢得海军徽章后祖父送给他的那个袖口链扣传授给了小布什,这让他激动不已。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新闻周刊》的记者的时候,眼眶里饱含着热泪。

13.老乔治·布什总是呵护、信赖自己的儿子。而且,人们会觉察到,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轻松。小时候,小乔治不耐烦陪父亲一起钓鱼,哪怕是几分钟的时间。在《新闻周刊》采访他时,布什模仿他随父外出钓鱼(fishing expedition)时自己孩子气十足、没好气地对父亲嘟囔:“哪有什么鱼!骗人!”可如今,他可以在水面上一钓就是几个钟头,一边和老头子大谈政治,发掘(tapping)父亲的经验与智慧。例如,有次垂钓时,布什苦苦考虑(mull over)某个竞选伙伴——可能就是 Dick Cheney——他求教父亲:“如果有人说‘不’,这是他的心里话吗?”

14.一两周前,布什像往常每天一样,坐在竞选座机的后部与记者们聊天。“昨晚你喝酒了吗?”他与自己青睐的女新闻制作者打招呼:“为什么你要戴墨镜?”她嫣然一笑。(他也时常拿她的恋爱开玩笑)。与传略记者一起时,他即兴把一个询问关于他在哈佛商学院经历的问题变成有关工商管理硕士的演讲。“我们要争取工商管理硕士的选票!工商管理硕士们团

结一致!全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联合起来!”他故意摆出一副胜利者模样振

臂高呼。他能娴熟地应对新闻界的常客们,不时与他们逗乐取笑(他给大多数人取了绰号,如《纽约时报》的 Frank Bruni 被戏称为“Panchito”。他热情诙谐,思维敏捷,尽管疲惫不堪的记者们并不想去喜欢布什,但他们还是禁不住为他所吸引。大多数家族的传奇经历一两代人之后就无声无息了,但布什家族成员们似乎继续在演绎着这个传奇。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着某种憨厚中透射出的魅力、为国效忠的强烈而无声的使命感以及对胜利无比深切的渴望。

Unit 8 Sex Roles

1.戏剧中的角色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剧本规定的某些行为以及走路、说话、表达感情的方式等等。性别角色是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因为自身性别而被认为是否得体的感情和行为模式,其“剧本”来自社会对男性本质和女性本质的期望:男人应该勇敢、强壮、上进、好胜,并且情感不外露;女人应该温柔、关爱、顺从、依赖他人,并且善于表达情感。

2.性别角色以社会准则为基础,社会准则是一个社会内部可接受的公认行为标准。这些准则――如男人应该控制情感、女人应该顺从――不仅影响我们对于他人的判断,而且影响我们对自身的判断。因此,如何你是一个在情绪激动时会流泪的男性,或者一个会控制课堂讨论和争论的女性,你可能对自己判断严苛,因为你已经内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假设。因此,性别角色是我们关于自我认识――性别身份――的一部分。

3.性别角色引发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强烈兴趣。心理学家主要集中研究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相关的“内在”特征和刻板印象,而社会学家则强调“外在”行为或社会交往模式。例如,某个研究美国雇佣劳动力的社会学家会指出大部分的卡车司机都是男性,而大部分护士都是女性。家庭社会学家则研究儿童监护权诉讼的判决倾向,即假设母亲天生就比父亲擅长照顾孩子。

4.性别差异是怎样产生的?性别角色是否源自两性生理差异?或者说,由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会导致男女学会不同的行为方式?

5.我们知道,在数学和理科学业测验中,作为整体而言,女性的成绩一贯比男性的要差。(注意我们说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有些女性的得分特别高,而有些男性的得分却非常低。然而,女性的平均成绩总是会比男性的平均成绩低一些。)

6.这是否意味着女性的大脑运作不同于男性,不具备同样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还是意味着长期以来一直限制女性得到任何形式正式教育的男性权力结构至今仍禁止女性进入传统上专属于男性的数学、科学领域?或者是因为女性担心在数学、科学领域有所成就,会减少她们对男性的吸引力,因而失去了对这些学科的兴趣?

7.简言之,传统性别角色的形成,是因为“自然”(生物差异)还是“培养”(文化和社会化)?或是两者兼有.8.勿庸置疑,两性之间存在生物差异。但是,当我们试图建立这些生

物差异和男女行为之间的联系时,就产生了争论。具体来说,生物是否限制某个性别、或两性的潜在成就?

9.男女在基因结构上是不同的。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关于基因和行为之间复杂联系的研究正在进行;目前还不清楚染色体结构的差异会怎样影响男女行为。我们确实知道基因结构决定身体发育。男性普遍比女性更高、更重、肌肉更加发达;女性乳房发育,能够生育,而男性不能。

10.我们不无理由进行这样的假设:早期社会中,男性打猎、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他们更适合做这些事情;女性养育孩子,因为食物匮乏,而她们能够哺乳。或许,这些社会中男女行为模式上的差别是由于对环境的适应,就是说,在维持生存是当时全部生计的情况下,这些特征帮助他们生存、繁殖。但是,在工业化时代,当机器完成大部分的重体力劳动、甚至打仗也依赖先进技术的时候,这些差异是否还举足轻重?

11.研究人员推测,某些行为差异是源于男女荷尔蒙的差异。男女都会产生男性荷尔蒙(即雄性激素)和女性荷尔蒙(即女性激素),但数量不同。在出生前的某些特定阶段,男性胎儿的“Y”染色体发出一项释放雄性激素的“指令”。荷尔蒙向胎儿发出信号,发育成为男性,具备男性的身体外形和男性性器官。此后到了青春期,荷尔蒙影响身体变化;例如雄性激素向男性身体发出信号,长出胡子、体毛,声音也变得低沉。12.因此,荷尔蒙显然在人的身体发育中发挥作用,可它们对情感发展和实际行为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另一个仍在争论中、亟待研究的问题。一些研究表明,雌性动物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睾丸酮似乎激发攻击行为。同时,女性荷尔蒙,即催乳激素,在雄性动物体内似乎激发养育、母性行为。

13.约翰·莫尼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对同时拥有男女两性性特征的人进行研究,这些人非常罕见,被称为两性人。例如,研究人员观察了一些女孩,她们出生时接受了比正常份量更多的雄性激素。虽然她们基因上是 XX 染色体构成的女孩,但是她们的行为更接近社会对男孩子的期望。也就是说,她们更喜欢粗暴的游戏,身体活跃,喜欢玩具卡车而非洋娃娃。莫尼推测,早期吸收的男性荷尔蒙影响了这些女孩的行为。

14.荷尔蒙也许也影响到某些大脑运作方面的差异。芝加哥大学的杰尔·勒维发现,男女大脑的组织方式不同。勒维认为,男性大脑的运作方式赋予他们优秀的视觉-空间能力,而女性大脑则赋予她们更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男性更擅长处理抽象概念,女性在接受周围环境中的人和声音等信息方面更有能力。这些大脑差异或许源于出生前发育的关键时期所释放的某些荷尔蒙。

15.从人类进化的观点看,这些差别有一定的说服性。男性过去负责打猎,需要良好的视觉能力。此外,他们必须目标明确,才能事业有成。女性生活在集体中,照顾儿童和病人,因此对他人的敏感是至关重要的才能。正如前面解释的,在生存和繁殖方面,这些模式的发展帮助人类适应环境。

16.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强调一点:关于荷尔蒙效果的研究仍处于初期的不成熟阶段。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只是一个模糊的界线,其中出现

了从文化中习得的差异。例如,莫尼研究中的女孩,或许是由于出生前接受的雄性激素影响,表现出更加好胜、更有“男孩样”的行为,但是她们也需要一个社会环境鼓励(或者至少允许)这些行为。

17.埃斯特尔·拉梅指出,虽然就整体而言,男女的男性、女性荷尔蒙的各自含量不同,但是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荷尔蒙也会有惊人的差异。拉梅强调,个体的睾丸酮、雄性激素和其他荷尔蒙含量的差异,比两性的普遍差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8.因此,虽然生物基础对于与性别相关的差异很重要,但是社会和文化发挥的作用或许更加重要。我们的生物本质或许就像一块粗糙的石头,社会就像雕刻家,在石头上砍凿、削磨、定义男性和女性行为的形状。以后十年进行的研究,开始阐明基因及荷尔蒙差异、环境影响以及男女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19.那么,社会是如何塑造男女差别的呢?通常由人类学家进行的跨文化研究已经表明,其他文化中,典型的男性女性行为与美国传统上的“男性”和“女性”行为有天壤之别。

20.玛格丽特·米德在其具有前瞻性的人类学研究,《三个原始社会的性与质》中提到,她观察了新几内亚三个截然不同的部落。她发现,其中的阿拉佩什部落期望男女都热情、合作、能够养育,而且通常要表现出我们传统上描述为“女性化”的特征。相反,在曼都古莫部落里,两性都要展现出美国社会认为是“男性化”的特征:好胜、有竞争性、好战、喜欢辩论。最后,在塔幕布里部落中,性格特征看起来与我们传统规范的期望恰恰相反。女性处于主导地位,掌控一切、工作勤勉,而男性则在情感上依赖他人、不负责任,还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貌。人们经常援引米德这个著名的研究来反驳生理差异引发性别差异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生理差异决定行为,那么如何解释阿拉佩什、曼都古莫和塔幕布里这三个部落生活的巨大差异?更不用说这三个部落的文化和我们自身文化之间的差异了。

21.人类学家还指出,性别角色差异与一种权力机制相联系。在早期社会,男人作为猎人、斗士的角色赋予他们比女人更多的威望,威望带来了权力:男人可以给整个集体分发食物,决定其社会结构。相反,女人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家庭范围内,她们并不能真正参与公共领域,拥有的权利也少之又少。

22.在女人能够控制经济状况的社会中,她们拥有更多的权力。人类学家佩吉·桑蒂通过对尼日利亚阿弗克坡-伊波妇女的研究阐述了这一模式。传统上,伊波男人掌管金钱和部落社会生活,因为他们种植甘薯,而甘薯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并且带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在部落与欧洲文化加强联系之后,引进了木薯植物(用于木薯粉)。

23.伊波男人看不上这种新引进的植物,宁愿继续种植具有宗教价值的甘薯。然而,他们允许妇女种植木薯并保留出售木薯所获得的利润。后来证明木薯的利润相当丰厚,伊波妇女开始获得经济上的独立。随着经济独立,妇女不再象过去那样依从丈夫,而且在部落文化中获得更为强大的力量。

24.我们从何得知社会关于两性行为是否得体的标准?人们通常用社会化这个术语描述学习社会角色的过程。大部分男女差异是通过家庭交往和学校、大众传媒中的社会化所获知的。

2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的行为会因符合其父母的期望获得奖励,会因不为父母所接受而受到惩罚。因此,如果小约翰尼在篮球场上展现出高超的球技,他的父母会面露喜色,非常的自豪;然而,如果他对跳舞有

兴趣,想做一名舞蹈家,他的父母就会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为了取悦父母,约翰尼学会了行为举止“像个男孩子”。

26.对于男孩女孩区别对待的进程始自孩子出生之时。成人用“娇嫩”、“甜美”或是“俊俏”的词眼来描述女童,并且精心呵护她们。相反,男孩子却被视为更为活跃,会用“活跃”、“健壮”或是“英俊”的词眼来描

述。当还是蹒跚学步的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知道,棒球和汽车是给男孩子玩的,而洋娃娃和“梳妆打扮”却是女孩子玩的。

27.朱迪斯·G·图蒂弗的一个研究表明了学龄前儿童不同的社会化过程。父母亲对女儿都表现出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却认为女儿不需要有所成就。然而,对儿子,父母却强调成就、独立的重要性;尤其是父亲,格外

关注如何使儿子长成一个严格符合男性角色定义的人。图蒂弗做出结论,认为儿子的社会化过程伴随着“大量压力”,这“或许反映了我们社会中身为男性所相关的重要价值。”

28.儿童和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受到社会中行为榜样的影响。如果他们看到大多数医生、警察和美国参议院都是男性,而大多数护士、秘书和

小学教师都是女性,他们会开始得出结论,认为哪些工作会适合自己,哪

些不会。“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文学(包括漫画和儿童作品)、电影和电视里面的人物榜样也会如此。

29.在一份 1979 年的报告中,美国人权委员会严厉批评了电视中关于妇女和少数人群的刻板印象,报告作出结论:在刻画人物时,女性角色

可能远不及男性角色那样拥有清晰可鉴的职业。当她们拥有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会 以秘书、护士、主妇、操持家务者或是学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该委员会还指出,妇女往往被视为半遮半掩的性剥削对象。演员同业公会的前任主席,女演员凯瑟琳·诺兰曾经说过:“女性„„极度灰心丧气,不得不面对„„那种丢人现眼的(disgraceful)垃圾作品„„这些作品打着这就是美国妇女的幌子而得以展现。”

30.女性主义社会学家杰西·伯纳德曾经表示,性别角色理论强调社会化的作用,往往轻易免除了权力结构运作的责任。伯纳德认为,权力与控制是支持性别角色区分的真正动机。由于男性性别角色更加重要,男性获得高于女性的权力,并且控制许多社会重视的回报。

31.伯纳德争辩道,由于社会化理论家的观点,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结构看似值得尊重并且合情合理,可以对否认女性的平等机会心安理得。她认为,这些理论家事实上是对女性说:女孩子们,对不起,你们还没有得到需要的,太糟糕了„„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错,我知道错就错在小时候的社会环境。如果你当初玩的是卡车,而不是洋娃娃,你们会和我一样出色。可我究竟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伯纳德和其他女性主义者批评社会化研究,因为它未能向权力结构提出挑战,正是这种权力结构致使男女一直存在不平等的定位。

32.有关女性主义对于男女之间性别角色和文化差异的“权力分析”,芭芭拉·波维·普克作出了精辟的总结:

1、男性由于自己的生理性别而拥有权力和特权;

2、维持这些权力和特权符合男性利益;

3、男性占据女性,并极力将其从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权力位置上排挤出去;

4、尽管我们身处的制度对大多数男性构成压迫,可他们不会像女性那样因为生理性别而受到压迫;

5、女性角色和文化价值观是压迫的产物。将此理想化阻碍了女性的发展变化。

33.女性主义者相信,传统的性别角色令女性处于劣势。在乐蒂·克廷·波若宾看来,关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信息可以被浓缩成两大简明论点:男孩子要更出色,而女孩子则要做母亲。

Unit 9 动物的情感 劳拉·坦利

非常的开心,浪漫的爱情,悲痛的哀悼,科学家说宠物和野生动物也有感情。

1一头在阿根廷海岸附近的水域中游动的露脊鲸,在众多热烈追求她的求偶中只选出一名幸运儿。“完婚之后,两头露脊鲸并排在水中徜徉,它们用鳍肢相互抚摸,最后又一起在水中滚动,看上去就像在相互拥抱。然后,两头露脊鲸开始游向远方,鳍肢相互触摸,慢慢并排游动,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出水面,它们动作完美和谐,直至最终在视线中消失。2在坦桑尼亚,致力于研究黑猩猩行为的灵长类动物学家记录了一个黑猩猩群落中享年50岁的“女族长”弗洛死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弗洛的儿子弗林特第二天一整天都坐在母亲的尸体旁边,有时还会抓住她的手发出几声呜咽。在此后的几个星期里,弗林特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它离群索居并且不再进食,尽管他的兄弟姐妹设法想让他回到群体中来。终于,在弗洛死后的第三个星期,原本年轻健康的黑猩猩弗林特也死了。

3悲伤过度的黑猩猩?坠入情网的海洋巨兽?由于深爱迪斯尼卡通片中感性多情的动物性形象的影响,很多人会说这两个真实的故事更加证实了他们认为动物有人类般强烈感情的看法。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全国六千一百万拥有宠物的人完全不需要提供什么证据来证实宠物狗和宠物猫会生气、郁闷、得意洋洋——甚至会嫉妒或困窘。最近在动物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之类的边缘学科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普遍看法。其他的证据只是些轶事趣闻,特别是一些有关宠物的事,例如狗会在失去心爱的同伴后变得沮丧,甚至死去。但是轶闻趣事——或用科学的术语称之为案例研究——现在已经获得了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人员的重视。正如科罗拉多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克·贝科夫所说:“大量的轶事趣闻就是数据。” 4但是,许多科学家仍然对动物也有情感的观点持有异议。研究人员之所以会表示怀疑,部分原因是他们出于职业习惯讨厌拟人论,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将人类的特性强加在非人类生物身上的毫无科学根据的主观倾向。许多科学家还认为用标准的科学方法(在受控实验环境下可进行重复观察)是无法证明动物是有感情的——这使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所

谓的动物情感一定不存在。但是动物情感论的积极倡导者贝科夫指出,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反证据,“这场运动的潮流正在根本性地迅速转向。” 5甚至连那些对动物情感论持绝对怀疑态度的人也承认,许多动物有恐惧感——一些科学家认为,恐惧是与爱和悲伤等“中级”情感相对的“初级”情感。他们认为,与较为复杂“中级”情感相比,恐惧时一种本能,他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的思维。恐惧及其可以预见的逃跑、搏斗或者呆住不动的反应,是逃避食肉动物和其他危险所需的,他看起来好像是许多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例如,以前从未见过食肉动物的小鹅如果看到形状像老鹰一样的黑影从头顶掠过就会马上跑去寻找藏身处。而另一方面,非食肉鸟的形状就不会引发这样的反应。

6但是,除了这些具有本能性质的情感及其可以预见的行为反应之外,科学家很难证明动物可能拥有更为复杂的情感,即那些必须有心理活动过程的情感。贝科夫说: “我甚至不能证实另一个人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我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推论出他(们)的情感。”作为对丛林狼、狐狸及其他犬科动物进行长达30年实地研究的科学家,贝科夫还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动物的行为准确地说出他们的感受。他又指出,了解动物的感情事实上可能比了解人类的感情更容易,因为它们不会像人类那样对感情进行“过滤”。7但是《情感神经学》一书的作者、俄亥俄州立堡林·格林大学神经学学家雅克·潘克赛普指出,因为感情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且很难用科学手段进行研究,“所以大多数研究人员甚至不愿意谈论动物情感问题。”而潘克赛普在他的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例外,他认为,人类大脑和其他动物大脑之间的相似之处表明,至少某些动物拥有真正的感情。潘克赛普说:“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推测出原子中的物质,那我们的物理学会是什么样的。在自然中大部分事物的进展是看不见的,然而我们并不否认他的存在。” 8对动物情感的接受之所以会出现新的局面,部分原因是有越来越大的人愿意接受研究人员取得的实地观察结果,特别是当从总体角度看见这些结果时。一本书名为《海豚的微笑》的新书为增加动物情感方面的知识做出了新的贡献,该书收录了50多名研究人员撰写的个人报告。这些研究人员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倾注在对猫、狗、熊、黑猩猩、鸟、鬣蜥和鱼等动物的研究。该书的编辑贝科夫认为,这本书最终会使动物情感的研究变得“合法”。而这本新书也的确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其中,史密森学会就举行了一次以动物情感为主题的研讨会。

9动物最显而易见的情感之一就是快乐。养过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小猫,或者受到过边跳边叫、摇着尾巴的小狗欢迎的人,就知道动物看起来常常十分快乐。动物相互嬉戏是时候,或有时跟人一起玩耍时(就宠物而言),它们的快乐好像会变得特别明显。

10事实上,所有幼小的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都会嬉戏玩耍,正如很多种类的成年动物一样,包括人类也是如此。例如,小海豚就像爱闹着玩的小狗,常常在水中互相追逐。人们常常看到它们像冲浪运动员般追逐在船后的浪花上。灵长类动物学家简·古多尔曾经在坦桑尼亚对黑猩猩进行了40年的研究,他说黑猩猩会“孩子般尽情地追逐、翻跟头、踮着脚尖相互旋转。”有一次,贝科夫在科罗拉多观察到一只麋鹿来来回回地跑着穿着一小块雪地,尽管边上就有无雪的草地。它每次跨越都要跳起来并在半空扭动着躯体。贝科夫说虽然近来的研究表明嬉戏玩耍会帮助小动物培养成年所需要的技巧,而毫无疑问的是,它也会带来快乐。他还说:“玩耍的动物是无拘无束生活的象征。”

11在野生动物中,悲伤似乎也很常见,尤其是在失去了配偶、双亲、幼崽甚至是亲密同伴的时候。比如,当母海狮目睹了自己的小海狮被逆戟鲸吃掉时,会发出哀号。一生只有一个配偶的天鹅失去配偶时,会沮丧地垂着头和身体。古多尔亲眼看到小黑猩猩弗林特在母亲死后饿死,他坚持说小黑猩猩是“死于悲伤”。12大象可能是大自然最著名的哀悼者了。研究这些庞然大物的科学家的报告中有大量的事实陈述了大象试图使死去的或将要死去的家庭成员复活,还会很多天静静地站在尸体旁,不时地伸出长鼻触动一下尸体。肯尼亚生物学家乔伊斯·普尔从1976年以来就研究非洲大象,他说,这些动物对待死去的动物的行为“让我几乎毫不怀疑地认为,他们体验着深切的感情并对死亡有所理解。” 13有一些“确凿的”科学证据也可以证明动物有感情。致力于情感生物学(一个新生的科学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发现,人脑与其他动物的大脑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在到目前为止对动物(包括人类)的研究发现,情感看起来好像是在大脑一些较为“古老”的区域产生的,这些区域位于大脑皮层以下,他们在许多物种的进化过程中都得以保存下来。14目前已被科学家识别出来的最重要的情感区域是大脑中的杏仁核,这是一个位于大脑中央的杏仁状结构。神经科学家通过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发现,刺激杏仁核某个特定的部位会导致实验鼠处于一种极度恐惧的状态。另一方面,杏仁核遭到破坏的实验鼠在遇到危险时既不会表现出正常的行为反应(比如呆住或者逃跑),也不会出现与恐惧联系在一起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15利用成像技术对人脑进行的研究表明,当人类感到恐惧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也会被激活。与实验书一样,由于意外事故或者疾病而导致杏仁核受损的人似乎在面对危险时也无法感到恐惧。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鼠类研究的纽约大学神经学学家约瑟夫·勒杜指出,至少人类和老鼠的杏仁核“基本采用了相同的‘布线方式’”。他又补充说,出恐惧外,“有证据表明,杏仁核与其他情感也有关系,但是这些证据不像证明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的证据那样明确。” 16动物情感论还得到了最近进行的大脑化学研究的支持。宾夕法尼亚葛底斯堡学院行为神经科学家史蒂文·西维发现,老鼠在玩耍的时候,它的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人类的快乐和兴奋等情感就与这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在一项实验中,西维八一队队的实验鼠放在了他书的树脂玻璃:“房子”里,期待着马上就可以再好好地玩上一段时间的实验鼠喂食了一种抑制多巴胺的药物以后,所有的此类活动都全部停止了。神经科学家潘克赛普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老鼠在玩耍的过程中体内还会产生多种鸦片剂——科学家认为这些化学物质与多巴胺一样,也与人类的快乐情绪有关。

17另一种化学物质荷尔蒙催产素与人类的性生活和母性有关。例如,母亲培育婴儿时体内就会释放出催产素。现在看来这种激素好像对动物之间的相互依恋也有影响,至少在一种与老鼠十分相似的啮齿类动物草原田鼠身上是这样。为了研究催产素对社会依附关系的作用,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家C·休·卡特选择了草原田鼠作为她的研究对象,因为草原田鼠是人们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集中哺乳动物之一。她发现母鼠一般会花一天时间从一群热切的公鼠中挑选出一只配偶,但是如果它们在选择配偶之前注射了催产素的话,母鼠服食了催产素抑制药物,那么

不论有多少时间它们也不会选择配偶。卡特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雌雄田鼠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至少部分原因是催产素,这种激素可以导致田鼠做出与“坠入爱河”的人非常相似的举动。

18但这是真的爱情吗?曾经对生活在阿根廷附近海域的“多情”露脊鲸进行过观察的德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生物学家贝恩德·韦尔西格指出,作为一名科学家,“我很可能应该将露脊鲸的行为仅仅称作是‘另类的交配策略’的一个例子”。但是他仍然认为,露脊鲸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表现也有可能是因为“它们互相之间‘情投意合’”。19对动物情感持怀疑态度的人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情感大脑》一书的作者,神经科学家勒杜指出:“鲸也许会做出好像它们正在恋爱的举动,但是你无法证明它的内心感受,即使鲸有这种感受的话。”他认为动物情感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动物是否有意识的问题。他说,虽然动物“会有点滴的自我意识,但是我们所称的意识图像是没有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神经科学家理查德 戴维森认为,类人猿和黑猩猩等比较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是迄今为止仅有的表现出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但是,他仍然认为还有其他一些动物“也许至少拥有情感的前身”。20贝科夫和他的同事认为可能还不止如此。他们最令人信服的论点也许是从已经为各派的生物学家所普遍接受的进化论中推导出来的。神经科学家西维根据人脑与其他动物大脑在解剖结构和化学构成方面存在的相似之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认为生物可以通过自然选择不断进化,那你怎么能够相信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其情感是突如其来的呢?”古多尔认为,那些先通过动物来研究人类的大脑,然后又否认动物有感情的科学家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21最后,动物有没有情感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许多科学家认为解读动物情感争论的意见也许你一种学术活动重要得多。如果动物武二十有各种各样的情感,那么它将对人与动物今后会怎样互动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举例来说,贝科夫就希望对动物的感情了解更多能促使人类在对待动物(不论是在动物园和马戏团还是农场和后院)上有更严厉的规定。

但是,如果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感情生活之间存在着延续性,那么科学家应22该把人与动物的分界线划在什么地方呢?魁北克拉瓦勒大学生理学家米歇尔·卡巴纳克认为,当动物开始体验身上的快乐和不快时,意识就产生了。在以鬣蜥为研究对象的试验中,他发现这种动物表现出哺乳动物快乐时的生理变化——体温身高和心跳加快——但是青蛙和鱼却没有类似的变化。他提出,情感的进化发生在第一批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出现之后的某个时期。但即使是非常热衷于动物情感的人,也不会把情感与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生物联系起来。贝科夫指出:“我们不会谈论嫉妒的海绵和尴尬的蚊子。”

Uite10课文译文

吗?

刘易斯·沃尔珀特

人类社会需要保护以抵挡科学发展带来的危险吗?当然不需要,只要科学家及其雇主们致力于公开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详情。

1.知识是危险的这一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被禁食“智慧之树”上的果实,而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蛇将此树称为“科学之母”。当亚当试图向天使长拉斐尔询问有关宇宙本质的问题时,拉斐尔建议他最好“知之甚少”。事实上,西方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科学家扰乱自然界,而后导致灾难后果的记载。科学家被描绘成一群冷酷和无视伦理道德的人。

2.那么科学真地是危险的吗?科学家需要肩负起特定的社会责任吗?我们必须认识到,可靠的科学知识并不负载道德或伦理的价值。科学只告诉我们世界为何等模样:我们人类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这一事实本身无好坏之分;基因会影响我们的智力和行为这一可能性亦无优劣之别。

道德义务

3.当科学研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时,就会带来危害性及有关的伦理问题,例如涉及人或其它动物的实验;或是将研究成果用于技术实施;又或是相关的研究涉及到人们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之间有一重要区别:科学知识旨在了解自然,而技术却是运用这一知识制造产品或将这一知识运用于实际目的。

4.科学研究推导有关世界本质的观念,而技术观念则旨在制造可使用的产品。技术远比科学源远流长。而且没有科学的指引,单凭技术也发展了诸如农业和金属制造业之类的行业。我认为19世纪之前,科学实际上未对技术做出太多的贡献——即使是那些辉煌的技术成果,如蒸汽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教堂,也是在没有任何科学观念的影响下,通过当时人们富于想象的反复试验完成的。5.无论发明什么样的技术,科学家均不应该对该技术的运用做涉及道德伦理方面的决策,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或能力。如果要求科学家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并赋予他们特权进行相关的决策,那么将会出现严重的危机。科学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别于他们与其他公民共同分担的社会义务(例如支持民主社会或尊重他人权益),这种责任源于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去了解世界的本质,而普通人未能拥有这些知识。科学家的义务是公开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关的技术应用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还需对研究的可靠性加以评价。在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领域,就公众而言,某一理论的对错无关紧要,然而在某些领域,如有关人类和植物基因的研究,理论的是非会变得至关重要。

6.如果客观冷静地审视以往的事实,我们很难发现科学家在有关研究中表现出有悖伦理的行为。例如最近在英国和其它地方出现的疯牛病现象,以及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的由输血导致的艾滋病丑闻中,我们发现与某些人所宣称的现象完全不同,科学家在这些事件中并未表现出任何违反公共伦理道德的行为。

7.科学研究中最明显的不道德行为是优生运动。这一运动的科学理据至为关键:人类绝大多数的特征(好的或不好的)均为遗传。进行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未能全面评价这一观点的可靠性,对这一观点的后果也是考虑不周。更有甚者,也是更应受到谴责的是,这批科学家似乎在一种他们认为是有益于社会的观念的驱使之下,得出有关的结论。与此相反,那些共同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的行为表现得十分合乎伦理。他们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知会政府有关原子理论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否制造原子弹的决策权在于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那么应不应该赋予科学家同样的决策

权呢?对那些进行优生研究的德国科学家而言,他们本应该感到作为科学家和公民之间的义务冲突。

8.那么,当作为研究者的义务和作为受雇者的义务之间发生冲突时,科学家应该如何行事呢?受雇于政府部门的科学家是否应该默许上司向公众隐瞒某类食品有害的真情呢?同样,在化学制品公司工作的科学家如果知道某一产品有危害,但其工作合同却注明他必须严守研究机密时,他又将站在哪一方的伦理道德立场上呢?在上述两种情形下,科学家均不应该低估这样的事实:他们需要权衡的利弊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难题。此类难题与其他行业人员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例如,一位会计发现公司财务上出现贪污现象,如果他向上司汇报了有关情况,但上司却未采取任何行动,那么该会计就面临难以抉择的处境。科学家同其他任何人一样,应该尽量不要成为任由雇主支配的无声工具。

泛滥的基因宣传

9.“基因工程”一词本身让人联想起弗兰肯斯坦和他的怪物——玛丽·雪莱无意间成为基因科学的始作俑者——这一传统在文学作品中来源已久(例如先前的《勇敢新世界》、《蒙罗博士岛》等作品),还有最近的《侏罗纪公园》和《哥拉斯》等电影。媒体十分清楚这一现象,而且频繁地进行我称之为泛滥成灾的基因宣传报道——通常是故意制造耸人听闻的报道。一个令人作呕的例子就是四处张贴的一幅图片,一只老鼠背上生出一只“人耳”——其实根本不是人耳,而是一片类似软骨的东西。报纸上大肆刊登过分夸张并且无法证实的头条消息,例如“弗兰肯斯坦食品”之类的极端愚蠢的话语充斥英国有关基因改造有机体的报道之中。10.将基因工程运用于实际中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资金。而资金对大多数科学家而言一般很难获得。事实上,在政府资助的研究中,如果将基因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会出现难以抉择的局面:新的医学治疗手段由于需要通过繁杂的技术程序,不可能提供给所有需要治疗的病人。这需要一定的配给政策来权衡。而这一点恰恰向人们提出了更为严峻的伦理道德难题,这一难题远比基因工程以及类似研究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更值得人们去深思熟虑。

基因研究的危险所在

11.基因研究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生物伦理学”是一门旨在解答此类问题的新兴行业。但是人们应该审慎看待这一领域,因为生物伦理学家们只热衷于发掘一些棘手的难题。不过,这一领域也的确有所贡献,例如,在英国人类胚胎实验研究方面和胎儿权利等方面所提出的建议。但是,基因研究所取得的进步并未带来什么新的伦理问题——例如目前人人都在争论的克隆技术就未涉及任何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12.人们现在对于克隆的恐惧其实同对科幻小说所引起的恐惧相差无几,例如,我们害怕制造出大量基因完全相同的人。伦理学家们时而矢口否认基因会对人的智力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时而又宣称克隆人的行为完全由其基因决定。看到这一现象不免令人哑然失笑。目前,克隆人类导致异常现象的可能性还很大,所以不应该对此进行尝试。我想任何一个明智的母亲都不会做这种事情的。基因疗法,即通过基因治愈一些先天性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变性,同其他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许还有医疗保险、临床试验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与病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或癌症的问题有什么区别呢?

13.基因改造食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公众别无选择,只能依靠监管部门鉴定有关食品的安全性(这与其它食品属于同样的情形)。消费者有权利做出选择,但是选择本身有赖于信任和知识。这就需要所有的人严格遵守食品质检的规定,公开食品中的成份。立法机关的作用就在于监督所有的法规得以严格执行。与药品审批程序一样,每一种新的基因改造食品必须逐一审查。由政府委派、并在政府资助的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如果发现其研究成果会对公众健康和政府政策产生严重影响时,应该被视为不宜之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将自己所掌握的一切情况公诸于众。疯牛病这一事件给我们的最大教训就是,开诚布公的确至为关键。14.人们对所谓的知识独裁产生恐惧,正如伊登·肯尼迪所言,是由于我们被迫要接受一些“从精神上和智力上均无任何准备”的选择。例如,夫妻在接受产前先天性疾病检查时,可能会面对艰难的选择:也许要决定是否终止怀孕,或者是否告知亲属们他们所不了解的一种遗传疾病。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不能低估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后面对困难进行抉择的能力。当然,是否需要了解真情取决于个人。当我们考虑到当事人的权利,由他们自己对将来作出决定,那么医学上的诸多伦理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

审查制度

15.有无一些研究领域因为会产生过激的社会反应而需要避免或禁止呢?也许对智力与基因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种族与智力关系的研究属于此类领域。有没有如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所说的“某些真理会重挫政府支柱,而且会无可救药地激化原本就已十分紧张的社会阶级矛盾”呢?简言之,目前的科学研究中有没有一些领域需要贴上“危险勿动”的标签呢? 16.我了解科学研究的危险所在,但我更珍视科学研究的公开性,不赞成张贴此类标签。我赞同将认识世界的科学知识与运用这种知识区别开来的做法。因此,回答斯坦纳的问题时,我会说不,当然前提是科学家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当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时,才能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不能因为科学研究成果会被误作邪恶之用,而放弃将其用于造福人类的可能性。任何一种科学知识都不能避免遭到滥用的威胁。17.一旦开始审查人们获取客观知识的可能性,我们就迈向了危险之路。科学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所从事的研究会产生何种社会和技术的影响。例如人们一度争论放射波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罗赛福爵士也曾断言运用原子能乃是海市蜃楼。另外,研究细菌抗体和病毒感染的科学家也未能预见到会发现抑制酶,这一成分现在已经成为切分核糖核酸的必要工具,其实也是基因工程的基础。

18.对于那些怀疑公众或政客能否就科学研究及其运用做出“正确”抉择的人而言,我推荐托马斯·杰弗逊说过的一句话:“我仅知道社会的最高决策权不在别处,就在人民之中。如果我们认为人民不够开通,难以行使理智的决策权利,那么,补救的方法不是将此权利从他们手中收回,而是给他们指明方向。” 19.如何才能确保公众参与决策?如何确保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生物伦理家还有其他有关的专家不会滥用决策权为自己谋利呢?如何确保科学家确实承担社会义务将自己的研究告知公众呢?对此,我们必须依靠我们的民主制度:各界的代表、自由而积极负责的媒体、有关的组织机构和研究人员。诚然,有必要建立起相关的全国和国际的理事会,以便评估科学研究之应用的伦理问题,并开展广泛的公众讨论。但也许人们会产生质疑,这样一个理事会在面临下述问题时会如何表态:公众拥有了一种方

便的交通工具,但其代价却是仅在英国一个国家,每年就有约三千多人丧生,二十五万人受伤,另外还造成无法估量的污染。此时,汽车伦理学家们会做何言论呢?

研究生公共英语《阅读B》UNIT13课文译文 乔舒亚·齐特勒

在那些利用高科技探寻我们隐私之人的追踪下,我们隐秘独处的权利已经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过,由此而来的并不都是坏处,我们仍然得到了一些回报。

1·长久以来,关于隐私的问题我迟迟都提不起情绪:我所拥有的隐私权;这些权利是怎样被侵蚀殆尽;我们是如何迈向这样一个世界:它通过互联网日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缺乏条理规范,过度受到侵扰,隐私被层层剥夺。

2·我是说,我可能比普通公众更有理由思考这类事情。所有一切隐私都太公开了。比如就在几年前,我在一个电器商场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可有人却获取了我的姓名和那个至关重要的号码,然后利用这些复制了一张卡。那人在卡上积欠了三千美元的账单。不过,信用卡公司反欺诈部门的那一位可爱女士极为负责,给我发送了数码急件来确认。(通过电话我做出了简明回复,最后分文无损,事情也就此了结。)3·我还经常上网,时不时就有人在网上冒充我:盗用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在BBS(电子布告栏)上以我的名义张贴一些愚蠢至极的帖子或者是以我的名义并且以一种与我本人完全不一致的风格登录在聊天室或留言于碧艳卡情色小筑网站。这真让我恼火。可是最后,这些本人必须说明的是,我是 “寻路者”、时代公司《信息大广场》的新闻编导,又是一个以网络为生的家伙,因此我比大多数人更了解的一点就是 我们正飞速投奔一个隐私日益受到侵扰的世界。每次访问网站,我们都在计算机的监视之下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在网上 “浏览”的这一行为(听起来是如此消极)就令我们的隐私日益走向公开化,这种情况要是在十年前简直难以想象。我知道这些,是因为我本人也进行网络监测。人们来访问我的网站,甚至都无需知道他们的姓名,我就能窥视到他们的行为,记录下他们所测览的内容,就他们在某一特定网页上测览的时间进行计时,跟随他们测览“寻路者”四处蔓延的服务网络。

5·我猜想,如果是几年前,我的电话会像马里的鬼魂让我身临噩梦的话,我可能会不以为然。可在1995年感恩节的周末,有人(可能是我和太太刚写完的一篇关于电脑黑客的文章的评论员)把我家的电话号码转到了州外的一台电话答录机上,那么有些想打电话同我联系却毫无提防的人会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他自称是我,而且满口粗话。此后,假冒者就如同其他黑客那样特别地泰然自若,竟要求来电者留言(令我吃惊的是,不少致电者,其中包括我的母亲,也居然照办了)。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天,直到妻子和我感到事情有点躁晓(嗨,怎么电话自打周三起就从未响过!),又重新办理了电话服务。

6·这件事起初看起来滑稽可笑,而且在我们写这本书的进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故事素材,可这位不请自来的电话线窃取者即使在我们

写完这本书之后还一直在骚扰我们。在此后的六个月当中,我们的电话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攻击。电话公司却似乎对此无能为力。他们那些负责电话安全性的工作人员将我们的电话号码一次叉一次地换为未公开号码,连续换了数次。他们在电话中加入了特殊的身份识别号码,还在电话线上安装了跟踪器。可那个捣蛋鬼可以依然故我地擅自入侵。

7·如果我们的黑客真的像科幻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确实邪恶无比而且叉无所不能的话,那么情况可能会更糟:他可能会危及我的隐私;可能会蓄意破坏我的信用评估;可能会窃听我的电话内容或者是劫走我的电子邮件;也可能会撤消我的抵押贷款、终止我的健康保险或是彻底清除掉我的社会保障号码。就如同桑德拉·布洛克在《网络惊魂》中所饰演的角色我会变成一个被数码世界所遗弃的人,与其他人没有任何联系而游荡在这个星球之上。(尽管无需偿还我的学费贷款或许值得,可这也只是想想而已。)8·对于当时隐私受到侵犯时的那种感触,我仍然记忆犹新:宛如在暴洪之中的一条小鱼般无能为力。有人正在侵犯我的隐密空间一一我家中的私隐之处,而我本人或是有关当局却对此束手无策。我第一次与技术真评的顿悟如此接近。而当我眼见着自己的个人数码地狱慢慢开启的时候,我突然觉悟到,我们的隐私,我的和你的,不是在监控个人行为的政府机构的监视下闪电般地消失,而是在那些利用高科探寻他人隐私之人的窥探进程中一点一点地丧失。

9·当然,无法掌控自己的电话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毕竟我们有大把人自愿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同意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查询私人电话的电话号码簿上。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做的可不止这些。每当我们将银行卡塞进自动取款机或开车通过E-z电子通行费交费车道时,我们就登子己了自己的所在之处。如果在纽约居住或是工作,我们将忍受街区监视器平均每天二十次的拍照。每当使用网上邮寄购物或测览购物网站时,我们就等于在将自己的嗜好和购物习惯公布于众。10·我不清楚您的想法,可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出于自愿。因为我对所得到的回报感激不已:安全停车位的保障、需要现金时提款的便利以及邮寄公司业已改善的订购服务寄来令我感兴趣的商品目录。我相当清楚,当我们不再维护自诵的隐私内容时会觉得不快,可与此同时,我又觉得(根据民意调查机构的说法),你可能和我一样感到矛盾。

11·大众文化所折射出的强光映射在我们生活中最为隐秘的角落,大多数的人表面上都表示接受。如果我们的确是希望孤身独处,那又如何解释经久不衰的奥普拉、萨利和里基的那些脱口秀节目呢?回忆录高居畅销书的排行榜,全是些描述乱伦通奸、精神瘸狂以及病痛顽疾的书籍。在鸡尾酒会上,素未谋面的人会向我倾吐他们受虐成长进程中那些最令人不安的细节。这是为什么? 12·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说:“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时代。”她写了些有关电脑与在线交流如何令社会转型的书。她认为,我们的文化正历经一种群体性身份危机,试图在拥有数以千万计用户的地球村保住个人的隐私和隐秘感。她说:“我们对个人界限的概念还相当模糊。” 13·如果事情现在看起来都算是疯狂,那么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话,那义会是何等的疯狂呢?我们正处在全球连接一体化的进程之中,而这个进程远比一百年前的电气化进程更为迅速,其深远意义至少等同于电气化草命。如果每个人通过互联网与他人的连接都可以获取世上所有计算机里存储的信息,那将会怎样?谁将拥有这些信息?谁来掌控这些信息?谁叉能确保这些信息不被滥用呢?

14·小规模侵犯隐私的罪行每天都会发生。比如,当美国全国病患权益联合会的执行总裁丹尼丝·纳戈尔被问及医疗隐私的问题时,她就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一系列令监控民众行为的政府机构汗颜的滥用隐私的小型案例。她谈到两年前,一名被判强奸儿童的罪犯当时在波士顿的一家医院里担任技术人员,他在医院的电脑里快速测览了一千多条病患记录,寻找他的潜在受害者(当一名九岁女童的父亲利用来电者身份识别号码追寻到医院时,该罪犯被擒)。她说起一名银行职员是如何在马里兰州健康委员会中提取了一份癌症患者名单,并且与自己银行客户的名单逐一核对,继而撤销癌症患者的贷款业务。她还谈到了萨拉·李面包店如何与拉夫雷斯健康保障公司(美国信诺保险一分支机构)相互勾结,将公司员工的健康记录与工作表现的报告进行匹配,以便找出哪些员工可能受益于抗抑郁制剂。15·暂且不说萨拉·李面包店,《财富》杂志提到的500强企业当中至少有1/3的公司在决定雇佣员工前定期察看他们的健康记录。当然,这与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情形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雇主与保险公司已开始测试我们的DNA,以便确认我们是否患病。这是不是太离谱了?就在今年一月份的《科学与工程伦理季刊》上,刊登了一篇有关个案研究的文章,其中两百多人声称,他们在一项基因测试项目中受到了歧视。他们当中不曾有人真正患病,可DNA分析报告显示他们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患病。纳戈尔“技术的发展比我们的伦理标准超前。”克林顿政府显然同意这一观点,并准备提议一项联邦法律,用以保护医疗与健康保险记录不会被他人滥用。16·那么我们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天地,也就是我们所做的、所拥有的以及所思所想的是怎样被公布于众的呢?

17·所有这一切都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为了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美国政府开始在大型计算机中输入记录,采用九位身份识别号码作为基准数据点。如此一来,甚至不仅是今天,普通公民本能地讨厌计算机及其 “请勿折叠”、“打孔”和 “毁损”之类的指令。我亻门不是数字!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艾伦·韦斯丁是哥伦比亚大学一名退休教授,他发表过一份季刊报告《隐私与美国事务》。据他回忆,这种恐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达到顶峰。他说:“侵入与数据监控的技术已经战胜了不得力的法律和社会准则,那些法律与社会准则还是在二战前建立的。” 18·公众奋起反抗,而议会提出来的问题是,到底应该允许政府和私企了解多少公众信息。他们由此起草了一部有关隐私的权利法案。“我们所做的,”韦斯丁说,“就是从根本上重新界定我们所说的。隐私内容的合理期望值。”-一顺便提一轧 这是来自最高法院的一种保障,而并非来自宪法所规定的“隐私权”。

19·结果,这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立法程序,旨在阐明与界定消费者与公民的权利。于1970年通过的第一部《公平信用报告法案》对以前无法律正当程序规定的不规范行业隐密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新法律赋予消费者对其信用档案内容的知情权与修正权。其他有关保护财务与健康隐私的法案相继颁布,尽管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部保护医疗档案机密性的联邦法律出台。

20.正如韦斯丁所看到的,公众与民间机构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截然不同。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政府应告知公民他们保存了何种档案,并且承诺这些档案信息本身只有在法律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公布。民间机构的回答是,让每一行业,如信用卡公司、银行业、保险业、营销业、广告业等j制订自己的方针准则。

21·民间机构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行的。这里说的某种程度是指大型主机开始让位于台式电脑之时。在过去,存储在政府数据库中的信息相对来说是难以触及的。可是现在,每一台个人电脑与办公室电脑的网络相连,继而又与互联网相接。曾经小@$隐藏的资料或许在敲击几下键盘之后就变得唾手可得。

22·突然之间,有人可将机动车辆登记记录与投票登记记录相比对,继而发现哪些六英尺高的共和党候选人去年曾因酒后驾车被抓,发现是谁拥有枪支器械。科技的妖魔不仅逃离了瓶子的束缚,它还从窗户偷窥我们每个人的寝室。(巨富除外,因为他们可以花钱将自己屏蔽。

23·“大多数人在得知实情后都会大吃一惊“,《赤裸于网络空廊 如何在网上搜寻个人信息》的作者卡罗尔·蕾恩说,“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也就几个小时,除了你的姓名与住址,我还能探知你的职业、你配偶和子女的姓名及年龄、你开什么样的车、你住房的市价以及你所交纳的房产税税金。24·蕾恩是某一新兴行业人群中的一员:职业的网络信息检索员,该行业已拥有他们自己的行业组织:独立信息专业人士协会。职业的性质已经赋予她对所发生之事的独到的评价。她说“我们所惯知的真正隐私正在迅速消失。”

25·如今为了保护自己 你可以采取众多措施。你可以申请一个不对外公开的电话号码,正如我被逼无奈时所做的这样。你可以报停信用卡而改用现金完成一切交易。你可以把E-Z电子计费通行证从汽车挡风玻璃上撕掉而改用支付硬币通过收费处。在不使用社会保障服务的时候,你也可以拒绝透露自己的社会保险号码,而所有这些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你会吃惊地发现,那些无权过问的人士有多么频繁地要求你出示这些东西。26·当然,那可能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些不便。比如鲍勃·布鲁恩的这种情况,他最近曾到马萨诸塞州的一家理发店理发。他说:“当我被问及电话号码时,我拒绝透露号码的后四位数字。对于索要我姓名的要求也予以拒绝;店里前台的女孩给她的主管打了个电话,那个主管说我不能在他的店里理发。”为什么?因为这家理发店使用电脑记录所有的业务。布鲁恩便去了别处理发。

27·可我们每次总能这样做吗?只有那个邮包炸弹杀手才会煞有其事地建议我们切断与网络世界的所有联系。计算机及其网络能够传达身份和带来机会,从而赋予我们做事的能力。正是电脑与网络令我们的信息经济得以繁荣和发展。它们令生活变轻松,由此也带来了两难问题。

28·《连线》杂志的执行总编凯文·凯利认为,问题的真正所在就是,尽管我们声称珍视自己的隐私,可我们真正想要的却并非如此。他说:“我们认为,隐私与信息相关。可实际上并非如此,隐私其实涉及关系问题。”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在传统的乡村或小镇,每个人都知道他人的秘密,而那令人感觉舒畅。我知道你的事情,你也了解我的情况。他说:“这是一种信息知情的对称。可现在混乱不堪的问题是,我们不再清楚谁知道我们的隐私!隐私信息发展到了失衡状态。” 29.凯利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恢复这种网络上的信息平衡。他和一些人也同时指出,技术所招惹的麻烦当然要靠技术解决,这种观点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以号称“魔饼”的网址记忆数据包为例,它们是一些很小的位码文件,不少网站用它来追踪访客。我们在“寻路者》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当你拜访我们的网站时,我们会在你的测览器篮中丢一个数据包将你标识成一个稀客。我们用那个网址记忆数据包来代替你的姓名,当然,不用说,我们也不知道访容的姓名。假如你在键入邮政区码时查看天气预报,我们

就会知道其内容(邮政区码意味着告知我们你住在哪里,当然也可能是你希望居住的地方)。我们将记录下你是否查询了股市报价(尽管我们不赞成去捕捉你正在跟踪的某几个特定股票)。如果你登录《网上新闻》,我们将记录下你对科技的偏好。然后在你下次登录时,我们会根据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很可能会向你提供一则调制解调器的广告或是推介一家在线经纪人公司,甚至是推荐一家地处俄亥俄州日阿克伦城的餐馆。

30·一些人认为,这整个过程是令人不快的。萤火虫软件的总裁尼克·葛鲁夫认为:“网址记忆数据包的使用意味着未经顾客允许就可对其进行监视,这真让人害怕。”萤火虫软件公司位于波士顿,它生产的软件为信息归档提供了另一种方法,被人称为“智能代理”。31·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倡导者,比如葛鲁夫以及掌控在线浏览器市场的两个公司微软与网景都认为,网址记忆数据包的解决方案是他们称之为开放基本资料档案标准的协议。其基本原理就是允许电脑用户自创一个电子 ”通行证“,用于网络运营商的在线识别而无需公开用户的姓名。用户依照本人嗜好,量身打造自己的通行证,所以如果他热衷于用假蝇钓鱼而且正在L·L·比恩的网站测览,那么该通行证就将商品的电子目录指向渔具部分而不是其他诸如直排滑轮溜冰鞋之类的目录。

32.对于电脑用户来说,其好处就是,他们通过限制自己对于涉及侵扰性网络营销术内容的接触时间,可以自行决定想在网上展露的个人信息量。而对于网站经营者来说,其好处就是,他们可以了解客户对于商品的口味而无需侵犯客户的隐私。

33.然而,不少网络消费者对在网络空间留下印迹的行为持谨慎态度。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图市的电子信任标章中心是根据网站所能提供的隐私程度,对网站的隐私保护进行评级的一家公司。该公司的执行总裁苏珊·斯科特表示,在一项由她公司主办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41的受试者不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而宁愿选择退出该网瓦在自愿填写个人信息时,有25的人会使用虚假个人信息。她说 用户希望有权进入,但不想收到任何回复。” 35·华盛顿电子隐私数据中心的总监马克·罗腾伯格说:“法律滞后于科技。”他提议使用加密技术保护私人邮件,其加密性能非常之强大,即使动用国家安全局的超级计算机破解也要颇费周章。这种加密行为在美国是合法的,但在境外却禁止使用。因为在不违背美国出口条例的情况下,境外的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掩盖他们的阴谋。克林顿政府与计算机业界在出口加密技术的政策方面摩擦不断,历经六年,至今仍未达成共识。这种情况今网上交易难上加难,而且也显然令大家倍感紧张。艾拉·马格齐纳,克林顿在《连线》杂志的发言人说:“未来是电子商务的时代。”所有这些阻碍都源于“个人隐私”。

36.罗腾伯格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政府部门---个人隐私代理机构—用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我们需要新的法律保护,用以加强完善隐私法案,保持联邦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为联邦政府代言并且代表公众的隐私权益行事。

37.《连线》杂志的凯利却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他说:“建立一个联邦隐私代理机构,其结果是灾难性的。整个隐私问题的解决的关键是,要更多的了解是谁在注视着你,要了解个人信息如何在我们之间流传,尤其是要获得知情者所知内容与传播流向的源信息。

38.我赞同凯利的观点。只有那些隐士,如同那个邮包炸弹杀手,才会坚持保护完全意义上的隐私。我不想脱离这个社会。我没有什么东西值得隐藏。我只是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控制人们对于我个人信息的了解。我既希望能够上网和利用“魔饼”等网络服务,也希望与此同时能够保护我的隐私。

Unit14坚决反对高风险考试

彼得·施雷格

由于对考试不及格者的处罚,州统考在政治领域已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随着教育被提到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学校改革的浪潮(有些人称之为狂潮),集中在两个相关的目标上:学术标准更加严格以及对学生和学校应负的责任日渐苛求,就目前而言,这一点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2.各州的立法机构、州长和教育委员会在商界要人的支持下,对数学、英语、科学和其它课程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并辅之以新型的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和学校作出评价。好些地方已经有学生考试不及格而没拿到毕业证或被迫留级的情况。在一些州,每个学校的资金、老师和校长薪金 —— 并且在有些州,诸如弗吉尼亚州,学校的资格认证 —— 都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情况。现在已有超过半数的州要求用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升级和毕业。3.但是强烈的反冲已初露端倪。

4.今年(202_年)春天,在马萨诸塞州约有300名学生在家长、教师和社区活动分子的支持下,联合抵制了综合评估系统考试(“是好汉,考鸭蛋”)。他们提出要求说,学生如有良好的学习记录或有其它成就表现,纵使考试不及格,也应允许他们毕业。去年(1999年)11月,大多数学生考试撞了红灯,州教育委员会为此将及格线降至原本设定为“有待改进”的水平。

5.去年在威斯康辛州,立法机构迫于中产阶级家长们的压力,拒绝给该州政府两年前批准的毕业考试拨款。该州州长汤米·汤普森是鼓吹“更高标准、更大责任”运动的领导人。在与之进行了一番持久的较量之后,最终达成妥协:评定学生成绩可有多重标准。学生考试不及格并不一定由此而失去文凭。

6.今年春天,在弗吉尼亚州,家长、教师连同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一起,反对1998年出台的学习评估标准考试,在立法机关刮起一阵议案旋风,要求修改考试或改变其作为升级和毕业不可逾越障碍的现状。有一个议案还要求州教育委员会的每个新成员都要参加英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八级学习评估标准考试,并将考试结果公之于众。这些议案都没有获得通过,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考试制度仍不修改的话,那么到202_年该州的不及格率依然会居高不下。届时首批弗吉尼亚州的高中毕业生也许拿不到毕业文凭,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就会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有些家长正在议论马萨诸塞州式的抗考行动。

7.在俄亥俄州,从下开始四年级学生要是俄亥俄州水平考试不及格,就得留级。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 —— 他们是教育自由联盟、反

对不公平水平考试家长协会和其他一些团体的成员—— 联合起来,到处散发请愿书,要求就修改或废止州的考试法进行全民公决。

8.在纽约州,有一项政策正日渐成为争议的焦点。该政策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多项科目上都通过州评议会的考试才能毕业。三个曾经参与制定这项政策的前州教育评议会成员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了一份意见书,声称他们从未打算用一个简单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他们提出重新检讨这项政策。其中一人对《纽约时报》说:“(当我投票赞成考试要求时,)我的想法是每个人必须参加考试,但你亦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文凭。” 9.几乎每一个发起使用高风险考试的州都遭遇到强烈的反应。这种冲击源自于各方面的抱怨:对考试的关注以及过分准备,有时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扼杀了创意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排挤了一批优秀教师;(相反地,)考试所依据的标准太模糊,考试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没有学过的;这些考试对贫困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或缺乏应试技能的学生都是不公平的;考试给年幼的儿童带来了过重的负担,考试时间过长(例如,马萨诸塞州的考试时间长达13到17个小时),考题难度太大或设计不当。在马萨诸塞州,据抗议“马萨诸塞州综合评价体系”考试的学生说,一些曾被定为学业欠佳的学生在国家标准化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反而比一半的同级生都要高。全弗吉尼亚州家长联合改革SOL协会的负责人米基·凡德瓦克说:“考试的季节已向我们逼近了,有许多孩子紧张得呕吐。”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有一位名叫苏珊·哈曼的抗议活动组织者出售的T恤衫上印着“抗议高风险考试”的字样。

10.还有一些冲击来自那些保守派成员。十年前他们曾经为州政府硬性规定的政策规划斗争过,因为他们认为在政治改革中这些规划是反家庭的行为。来自俄亥俄州的家长玛丽·奥布莱恩是这次反对俄亥俄州水平测试请愿运动的带头人,自称是偶然参与到这次运动的积极份子。尽管她一直自认为是一位菩萨心肠的自由主义人士,她指责说,政府无权操纵当地学校的课程设置。今年春天在马里兰州郊区,一些家长不让他们的孩子在考试期间去上学,因为他们认为,马里兰州的学校业绩评估考试是浪费时间。他们认为,这个考试是用来考学校而不是考学生的,这样,他们反对的东西几乎正是其他州的父母们强烈要求的东西。一位马里兰的家长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让我的孩子呆在五年级的教室里练习多位数除法,也许比进行测验更有好处。”

11.但是更多的抗议者——包括家长、老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崇信教育自由主义,推崇教育家约翰·杜威, 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事物, 而不该用机械操练, 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桎梏他们。他们担心考试正在扼杀学生和老师的创造性。这些学生和老师大部分来自郊区,那儿有良好甚至优秀的学校。他们要求,不用考试,而是用开放式的练习方式教育孩子 —— 如写作、艺术和科学项目以及其他“真实的评估”方法 —— 在他们看来,这些方式能够更真实地衡量学生真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人已得到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强有力支持, 如马萨诸塞州卡布里奇市旨在反对标准化考试而设立的“公平测试”;明尼苏达州参议员保罗· 威尔斯顿正在国会中支持通过一个反考试的议案;多产作家和辩论家阿尔菲·康认为,标准化考试是扭曲而谬误的,它“把教师变成了训练官”,他们死报传统观念,以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杰拉尔德·布雷希,是一名教育研究员,他对当前广为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批评,这种观点认为美国学生的能力远逊于他国同龄学生,标准化运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12.反对考试的冲击开始形成一股全国性的力量。今年早些时候有600位考试批评家参加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召开的关于“高风险”考试的全国性会议,他们讨论了这种考试的影响,替代办法和策略:怎样引起立法者的注意,哪种案件可适用于民法诉讼,什么样的评估办法能确保责任的履行,怎样在没有这种“高风险”考试的条件下取得较高的学业水平。部分左派人士认为,整个标准化运动就是保守者搞的阴谋,保守派企图籍此让公立学校出丑,从而为学券制创造条件。所有人都认为,考试考得不好的贫穷和少数民族学生成了考试和标准化运动的主要受害者。他们强调说几乎没有哪一个考试专家或主要的考试公司赞同只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决定学生是否升级或毕业,甚至决定教师或校长的薪水。但迄今为止立法者和州长们对此不够重视。

13.在考试的批评者中,态度最明确的莫过于联合抵制考试的学生们,他们对机会太少、课程缩减牢骚满腹。作为马萨诸塞州大巴林顿的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威尔·格林说他们学校九年级最令人兴奋的课程是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的理工课。1998—1999,学生由于不必担心马萨诸塞州综合评估系统考试,有80个学生选修这门课。然而,上一的报名人数降到30人。格林解释说学生们怕这种课程无助于他们通过考试,而下学年考试不过,就意味着他们拿不到毕业证书。一个马萨诸塞州卡布里奇市的8年级学生艾利森·摩勒这样写到:“起码应该设计一种不限制我们学生的学习自由、证明我们的学习业绩,而不是旨在暴露我们无知一面的考试。” 14.要形成一个公众批评考试制度的群众性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有两个令人瞩目的诉讼案件都以失败告终:一个是发生在得克萨斯州关于控诉考试带有种族歧视的案件,一个是发生在路易斯安娜州有关学生没有机会学习教材的案件。目前抵制考试的人还只是少数,根据公众议事以及其他机构的民意测验连续显示,有72%的美国人和79%的家长依然支持更严格的学业水平测试,反对人为地让考试不及格者升级,“哪怕是再多的学生被迫留级也在所不惜。”这些数据似乎有力支持了曾为(老)布什政府的教育部官员,坚决支持水平测试的教育历史学家黛安娜·拉维契的观点。她曾经把反对者比喻为“蟋蟀”——只有那么一小撮,但是鼓噪之声,甚嚣尘上。她说,在选举出来的政府官员和商业团体中,有极多的考试支持者,那些口口声声反对高风险考试的人其实是反对一切考试的,反对除了最模糊标准的考试外的一切考试,她这么说可能有她的道理。她进一步争辩说,就是这些人他们对孩子要求太低而又总是把孩子不会阅读、不会做初等数学的问题归咎于父母、社区及其文化的缺陷,而最后上当受骗的只是孩子。如果废弃考试制度,我们将回到过去那种忽视和漠视学生,特别是穷困生和边缘学生的状态,让那些不会读、不会写,做不了基本数学题的学生毕业对谁也没有好处。

15.然而,甚至连拉维契她也都担心:如果大量的学生没有通过考试或整个考试制度瓦解,其后果势必是产生她所说的“考试狂”以及强烈反冲。在弗吉尼亚责任制度已经建立,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是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了考试,仍然可能有大量的学校无法达到这种制度所伴随的评估标准。根据这项标准,在202_,年任何学校如果有30%以上的学生未通过考试,那么这所学校将得不到办学资格。但是根据位于弗吉尼亚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保守的托马斯·杰斐逊公共政策研究所的调查研究,这种做法事实上成为滋生公众对学校和制度不信任的土壤。研究指出,由于高分的学生都集中于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区,尽管在1999年有35%的弗吉尼亚学生通过所有要求的SOL考试,仍然只有6.5%学校达到确认的标准。

16.杰斐逊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新标准和新考试中隐藏着一系列更为广泛的问题。为了逞能争第一,一些州强制采用一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对许多学生和学校来说,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很难达到的。弗吉尼亚州教

育委员会的成员们正在协商是否允许学生不必一定要通过标准化测试也可毕业。大家观察到,麻萨诸塞州已经降低了MCAS(麻萨诸塞州综合评估系统)的及格线。在洛杉矶,要求不及格的学生留级的政策已经有所松动。密西根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已经设立了优秀成绩奖学金制度来防止学习尖子不当一回事地随意应考。有些州,如德克萨斯州,采纳的考试标准极低(有些批评家觉得实在太低了),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因而受到的冲击最弱。

17.当然,公众对标准化考试运动的很大程度上的犹疑不决就在于公众对这条标准线应当如何设定存有矛盾的心理。“功业”组织的主席罗伯特•B•舒尔茨认识到尽管民意调查结果如此,但“我们在团结公众方面做得还不够。”(“功业”这个组织成立于1996年,是由州长们和工商管理人员组建的旨在于维护标准化考试运动的组织,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对付保守派的攻击。)大多数的情况是,考试及其标准是自上而下执行的,根本没有征求教师(他们常常被认为是只能带来问题而提不出解决方案)和家长(在亚利桑那和加州家长甚至不被允许看往年的考题)的意见。舒尔茨认为,现在亟待解决的是增强公众对标准化考试的理解和加大“能力建设”,包括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致使整个系统有效运作。“可喜的是,”他在四月对《教育周刊》的一个记者说:“州政府并不是一味地提高标准,对着教师及学生吼叫,让他们往做得更好,而是在着手解决人心向背这一问题。” 18.正如舒尔茨所见,这个问题就在于教学资源,尤其是老城区的教学质量,能否达到对学生的要求这一水平线。自四月份以来,舒尔茨也承认,随着针对数百万美国学生判决式的测试一天天临近,这种对抗性行为将会更加广泛、更加激烈。“在理论上认同它并不难 ”,他最近告诉我说,“可是这搁到自己孩子身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拉华州拒绝实行考试计划,用 “功业”组织的话来说就是因为立法会“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学生不及格。” 19.美国教育部部长理查德·瑞利,系责任制与标准化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于二月份就教育状况问题的演说中似乎意识到这种危机。他说:“高期望值的设定并不意味着将标准设得那样高不可攀,结果除了少数的学生外无人可以通过 —— 如果我们为提高标准所付出的全部努力结果只沦落为单一考试的话,那我们就错了。如果我们逼着老师只为考试而教学的话,那么他们的创造性将会被泯灭。如果我们将精力过多地消耗在确保学生通过多项选择考试,甚至放弃艺术和公民学的教育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倒退而不是进步。” 20.然而,有时似乎很难在求严求高的政治努力和借创造性、多样性为名而漠视标准化考试的态度之间划清界线。黛安·拉维契说,在这场争论中,最值得怀念的人是已故的阿尔伯特·山克 —— 美国教师联盟的长任主席。他曾毫不留情的推行对老师、学生的高标准要求。但山克也指出,如果只存在一个毕业标准,那它必须要求低一点,因为现行政治体制不允许不及格率太高。山克提出两种评判标准:一种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另一种是给做得更好、学习更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或别的什么证书。在最低能力标准和时常被称为“世界级标准”之间协调权衡的问题很少被以明确的方式提出来,然而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这场辩论。当标准化考试标准开始实施,愈来愈多的家长面对他们的孩子可能会毕不了业时, 要求降低标准或完全取消该标准的压力无疑会加剧。而另一方面,当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德克萨斯奇迹”和其他闻名的成就只不过是建立在低得令人尴尬的分数线上时,那么这些标准同样将遭到攻击。最明

智合理的方案也许就是山克的解决办法。但在常由思想意识支配的教育政治中,合乎逻辑的东西并不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第五篇:工程硕士英语教材课后翻译习题集合

第一课A 1.Frequent wars and lack of roads retard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频繁的战争以及缺少公路减缓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retard)

2.The exposure of the scandal put the president in an awkward position.这一丑闻曝光使总统处于尴尬境地。(exposure)

3.The top priority of our work nowadays is study.当今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priorty)

4.It snowed heavily for three days on end in this area.这个地区一连下了3天大雪。(on end)

5.The sailor signed up for a voyage to India.那个水手签约参加去印度的航行。(sign up)6.There 这里有两个网球场供俱乐部正式会员使用。(available)

7.are tow tennis courts available for the regular members They worked hard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他们用努力工作来弥补时间上的损失。(make up)of the club.8.The school provided a lot of good materials for developing the reading 学校提供了大量培养阅读技巧的好材料。(develop)

skills.B

1.There must be less empty talk and more hard work.一定要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2.What are these people after? They are after fame and position and want to 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哪?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

be in the limelight.3.The earth is shaped like a big ball.地球的形状像个大球。

4.The last-minute cancellation of the flight by the airline compelled the 航空公司在最后一刻取消了航班,旅行团被迫改变了行程。

travel group to change its schedule.5.How did he take the examination paper out of the examination hall without 他是如何在不为老师所知的情况下将考卷带出考场的?

the knoweledge of the teacher.第二课A

1.The government decided that the public business was to be suspended for 政府决定暂停公务5天。(suspend)

five days.2.The other students admired his depth of understanding.其他学生很钦佩他理解力深刻。(depth)

3.The evils ensue form lack of a stable government.这些弊病是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政府引起的。(ensue)4.Her friends tried their best to banish gloom from her thought.她的朋友们极力帮助她驱除心中的忧郁。(banish)

5.His relatives upbraided him with ingratitude even on public occasions.亲戚们甚至在公开场合谴责他忘恩负义。(upbraid)

6.This 这篇报道指出,总统的这番评论说的不是时候。7.report pointed out that the president`s remarks(time)were

To his surprise ,this proposal called forth a good deal of criticism.令他惊讶的是,这项提案招来很多批评。(call forth)

not well timed.8.Those 那些在游泳的人看到鲨鱼靠近,不禁惊慌失措。swimmers were seized with a panic as they(saw panicthe)shark

approaching.B

1.He is rather reserved in dealing with others.他待人比较保守。

2.Our prices for these goods are very competitive.我们这批货物的价格是很便宜的。

3.This 这个银行设立了客户问讯处,深受群众欢迎。

appreciation.bank has set up an information desk ,much to the customers` 4.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one hundred years to rear people.十年树人,百年树人.5.Long 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正常状态,造成了广大的失业群。widespread unemployment.years of social unrest left outr economy in a chaotic state and caused

第三课A

1.This teacher richly examplified the use of the word.这位老师通过充分举例说明了该词的说法。(exemplify)2.She flaunted her riches before her friends.她在朋友面前炫耀她的财富。(flaunt)

3.By the end of each month ,my bank account always seems to be in the end.每个月的月底,我的银行帐户似乎总是出现透支。(be in the end)

4.(这就使得用户们能利用其已安装的基础设施,实现网络集成和支持的最终目标。This enabled users to leverage their installed infrastructures for the leverage)

ultimate i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support.5.His pockets were bulging with apples.他的口袋因为装了苹果而胀得鼓鼓的.(bulge)6.The 罢工加上洪水预计会使食品供应大量减少。drastically.strike, coupled with the floods,was expected(be coupled with)to reduce supplies of food 7.He eagerly embraced the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他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个提升的机会。(embrace)

8.The Chinaes people were ecstatic at the victor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而欣喜若狂。(ecstatic)

B

第四课A

1.The children banished him form their game because he always cheated.孩子们不许他参加他们的游戏,因为他老是作弊。(banish)

2.This young artist was often frustrated in his ambition to paint.这位年轻艺术家的绘画抱负常常受挫。(frustrate)

3.An intimacy grew up between them.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关系。(intimacy)4.This 这是一张北京和上海间的单程有效票。5.is a ticket valid for one single journey(valid)

between Beijing and Shanghai.He was angry at numerous intrusions on his privacy.他因清静生活屡遭别人侵扰而发怒。(intrusion)

6.In terms of the mumbers in employment the hotel industry was the second 就雇佣人数来说,旅馆业是瑞士1929年的第二大产业。(term)

largest Swiss industry in 1929.7.Correct decisions stem from correct judgment.正确的决定来源于正确的判断。(stem)

8.At that time,people scoffed at the idea of stepping on the moon.那时,人们都嘲笑登上月球这种想法。(scoff)

B

1.China 三十年前,中国在西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yesterday.successfully conducted her first hydrogen bomb testin her north-west 2.They won`t do it,nor will they have a try.他们不肯做,也不肯试一下。

3.This 这个公司有工程师technicians,and 300 workers.company has 5人,技术人员a staff of 20 325 人,工人people,including 30人,共有职工3255engineers,20 人.4.Never have we,Chinese scientists,been daunted by difficulties.我们中国科学家,从来未被困难吓倒过。

5.The ache in the tooth is off and on.这颗牙一会儿疼,一会儿又不疼。

第五课A

1.This countr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Himalayas,of which one-quarter is 这个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部,它的1/4土地被认为是不毛之地。(reckon)reckoned as unproductive.2.The wave of private equity deal activity has underpinned a huge rise in 私人股本交易活动的浪潮为全球股市市值大涨提供支撑。(underpin)

the value of stock markets all over the world.3.Hemingway 海明威把他的朋友们身上具有的德性赋予他笔下的人物。4.endowed his characters with qualities possessed(endow)

by his friends.The 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and art of ethnic minorities.local government makes great efforts to nurture(nurture)and develop the culture 5.The election results bolstered up the spirits of the newly formed party.选举结果大大鼓舞了那个新建政党成员们的士气。(bolster)

6.In fact,it is anomalous to be a bead of a department but with no real 事实上,做一个部门的主管而无实权是反常的。(anomalous)

authority.7.Only after 经过长期艰苦战斗后,英军才将德国人全部赶出了非洲。Germans form Africa.a long hard struggle was the British army able(repelto)repel all

the 8.The empolyees would goof off whenever the boss wasn`t around.只要老板不在,这些雇员便偷懒。(goof)

B

1.These points must be kept in mind in our discussion.我们讨论问题时,不能忘记这些要点。

2.IF we can help you further,please don`t hesitate to get in touch with us.愿意为你们进一步服务,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3.We believe the quality of this material will not fail in answering your 我们相信此货的质量一定符合你方的要求。

purpose.4.The specification lacks detail.这份说明书很不够详尽。

5.His absent-mindedness during the driving almost caused an accident.他开车时心不在焉,几乎闯祸。

第六课A

1.The metal tower is used to relay television singnals to distant villages.这座金属塔的用途是把电视信号传达到边远的村庄。(relay)

2.People will not believe a man who always exaggerates.人们不会相信老是夸大其词的人.(exaggerate)

3.While he was abroad,he consigned his business to his brother`s care.出国期间,他将他的生意委托给他的史弟照看。(consign)

4.The story conveys the idea that those who try to profit at the expense of 这个故事说明,企图损人利已的人不会有好下场。(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will come to no good end.5.Vanity tempted her off the straight path.虚荣心诱使她误入歧途。(tempt)

6.All the people at the meeting agreed that one`s own interests must be 所有出席会议的人都一致同意,个人私利必须服从公共利益。(subordinate to)subordinated to the public good.7.In this bookstore,prices of books ranged from $5 to $10.在这个书店里,书的价格从5美元至10美元不等。(range from...to)8.He broke with the manager on this issue although they had kept relations 他和经理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俩闹翻了。(break with)of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for a long time.B

1.Old 新老教师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each other`s deficiencies.and new teachers should learn form and help

each other ,to make up for 2.Its total area is almost four times that of Japan.它的面积差不多四倍于日本的面积.3.A proton has a positive charge and an electron a negative charge,but a 质子带阳电,电子带阴电,而中子既不带阳电,也不带阴电。

neutron has neither.4.This can 这可以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not the forest.be called seeing the part but not the Whole ,seeing the

trees but 5.Our State policy should be to treasure and rationally every inch of land.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

C

1.He took to his heels at the sight of the policemen.2.The sugar is soluble in water.一看到警察,他拔腿就跑.3.A force is needed to move an object dgainst inertia.糖能常溶于水.4.In this case,the temperature in the room is up.为使物体克服惯性而运动,就需要一个力.5.His wife has done everything possible to mother him.在这种情况下,房间里的温度就升高.他的妻子竭尽全力,像母亲一样地照顾他.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26677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