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第一篇:地震

水电建筑支社 刘全宇

2008年在我国四川西部汶川———北川龙门山断裂带爆发了特大地震。震级8级、震源成300公里条带,震源深度10公里,极浅,因此造成破坏之大波及大半个中国,甚至国外,实属“千年地震”之最,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人员死亡和失踪8万多,伤45万;倒塌房屋1500万间,使数千万人沦为难民,噩讯传来全国人民悲痛万分,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下令人民解放军13万进入灾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进入震中,鼓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与灾区群众奋起抗震救灾。全世界对中国党、政、军给予最高评价,表示最大的钦佩、敬意并伸出援手,对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表示最大的仁爱之心;对遇难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

由汶川特大地震联想到西昌抗震设防,作为一名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食不甘味,夜不成眠。西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此工作生活已二十九年。从成都飞西昌,从几千米上空俯看:邛海如大半月、泸山小而葱茏,两面夹持的是三千米以上的北部大凉山脉,南面是毛牛山、磨盘山山脉,西昌坐落在大凉山接近峡谷的斜坡上,风景是如此秀丽,如同汶川、青川高山峡谷之中风景如画,也如同洱海苍山大理之秀和西山龙门滇池代表的昆明之美,以上均是发生过大地震的地方,这也是地震地质一大奇观。

一、西昌是国家密切关注的抗震设防地区

早在60年代邢台地震时国家就关注到西昌抗震。国家地震局西南烈度队1977年出版了一本书《西南地区地震地质及烈度区划探讨》,在一篇有份量的论文中,从活动断裂带、历史地震、地质构造、发震概率四个方面分析了安宁河断裂带将可能进入新的强震活动区,得出四点结论,即下一次强震可能发生在小江断裂带(包含西昌地区)。在另一篇论文“西昌———渡口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中,从四个方面得出如下论述:石棉———元谋带未来100年内将发生一次M(M为震级)≥7.2级地震,两次6.7≤M<7.2级地震,四次6≤M<6.7级地震。这个带的中间点就是西昌。

以西昌为原点,其向东向西各20公里地段内曾在1536年3月19日发生7.7级地震(俗称新华地震);1732年1月29日在黄联关发生6.7级地震;1850年9月20日在邛海核桃村(赫逃村)发生7.5级地震。1850年是清道光三十年,当时西昌仅3万人口,死伤2.9万,连县衙也倒塌,县大老爷被压毙(泸山地震碑林博物馆)。

以上三次地震分别间隔196年和118年,而1850年至今已158年了。也就是说该文判定的时间段从现在起,在69年时段内将发生如上所述强烈地震。当然所谓地震周期论也是一种假设,因为地下太复杂,只能用概率论来解释这个“周期”。国家在60、70年代主要关注了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而没有过多关注汶川大地震所在地:龙门山断裂带。而恰在今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了特大地震。国家把西昌定为全国仅有的四个设防烈度最高的设防地区,在邛海建立了地震中心站,昼夜不停的监视着西昌地区的震情(其它九度设防的地区为云南下关———大理,山西临汾,甘肃固原)。

二、国家颁布几次抗震规范的情况

1.1974年抗震规范,提出了小震不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1978年抗震规范,是在唐山大地震后颁布的,增加了很多唐山地震调查经验的内容。3.1989年对规范又有大的修改称TJ11-89规范。4.1996年又对89年规范进行多条增补再版。

5.2001年最新规范,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此规范在房屋建筑内投放的钢材、水泥等建材增加更多,房屋更结实,这意味着在建筑上花钱更多,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求更高了。这些规范吸取了日本抗震设防的技术,如日本佐藤清教授所著“结构动力学设计”一书中提出的重点研究成果:结构物受到的地震作用大小除了与烈度、场地土、层数质点重量、结构类型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关。在这研究成果下,原先日本东京等地只能修低矮的建筑,现在已修起了很多高层建筑。这就是规范中提出的有名公式Q=C·α·∑Wi,其中Q为地震设防基底总剪力,C为与结构类型有关系数,α为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自振周期T成反比,这个T与一根曲线有关,α=()0.9αmax,其中Tg为特征周期值与场地,近震、远震相关。T另有公式计算,αmax为设防烈度最大影响系数。

三、西昌执行各次抗震规范情况

1.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西昌绷紧了“抗震”这根弦,各设计单位、用户、工矿企业在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对建筑采取“抗震加固”,砖混结构增加外包构造柱、外包圈梁、墙身加固等,并在新设计建筑中逐渐取消了钢筋砼预制空心板,并改设计为现浇板。当时各设计施工单位都很谨慎小心、责任心强,对抗震慎之又慎,特别是对党政首脑机关、生命线工程、医院、学校建筑更为关注。当时西昌各设计单位比较落后,没有电子计算机,是极繁琐的“手算”。笔者曾对一框架结构抗震作过全过程内力分析(即竖向荷载,地震作用内力分析和叠加),耗时20多天,计算书近200页。2.1989年抗震规范的执行

笔者曾在1999年3月《凉山建设》刊物上发表了“对我州建筑结构设计、抗震中一些问题的浅见”,文中在五个方面就抗震设计提出了意见:①西昌九度设防四层砖混住宅设计问题;②临街建筑中存在的问题;③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④剪力墙(包括壁式框架)结构刚度比问题;⑤重视西昌城南开发区基础设计问题。以上五个方面详述了一些严重影响房屋结构抗震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3.原州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抗震科研:滑移抗震,在电业局五层砖混住宅的基础顶面作两层地圈梁,中间加润滑层,再用Ф25钢筋下层预埋镙栓,在上圈梁阔大扁孔水平可移动,即用滑移耗去部份地震能量的方法,建成二幢,使用至今,20余年未受地震考验;与华中设计院联合研究框架基础顶面移动减震;笔者曾对空间框架抗震、框架施工中,中层出现砼质量问题作出抗震加固处理并写成论文;对梯间避震设计的论文;对不规则建筑平面,抗震出现扭转,并怎样计算扭转的论文等等。

四、近年来西昌抗震设计出现的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的诱惑,政府管理机制的不到位,科技人员的思想滑坡以及政府利益、投资、开发商、承包商错综复杂的管理机制,不可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砖混结构由于四层抗震计算通不过新规范,而勉强“算够”,客厅增大抗震墙体减少。2.临街建筑任意打洞行商。

3.剪力墙上下刚度比差数倍(3-4倍)。

4.剪力墙不遵守新规范而用老规范,钢筋少20%,有的房屋不经批准,私自由6层加为7层。5.不坚持原则,开发商和领导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由设计人员“私了”。

6.建筑设计平面复杂、花俏、哗众取宠,大玻璃幕墙和所谓“民族装饰”,女儿墙任意不作固定,挑出屋檐越来越长等等不利抗震。

7.框架结构柱距加大,由7m、8m到9m,迎合开发商减少了柱数,减少了结构超静定次数,降低了结构安全度。

五、城南开发区的建设问题 1989年开发区热也在西昌兴起,就选址问题进行了一次大争论,焦点是西昌向北或向南发展。因为西昌是国家重点监控的九度设防地区,专业人员特别是建筑界的设计人员力主向北:即将老城区(地质条件较好)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向老城北面浅山坡上发展,重新展开公共设施和人口街道布局,以避免城南的极恶劣的地质环境;而政府主管方则从快速、简便,选择向南,即从现在龙眼井街、长板桥一线向南推进到海河,进行大填土、大开发,建设大街道、大马路、大广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如今的城南开发区街道宽阔、商家云集、华灯初上,一个现代城市的风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从龙眼井到长板桥一线向南推进至海河,即如今的城南开发区,是专业人员提出的烂坭区,地表以下70米以内地层由粉土、亚粘土、淤坭质土、细砂、腐质土(二十米下可见树根等物)组成,加之各层含水量较大,有液化层,尚有温泉分布,打出热水,如B-2地块(肉联厂东面),这是典型的安宁河断裂带地区(与川兴温泉、普格温泉联线可判定)。

这样的场地有如沿海的上海、杭州湾大桥所在地,但凉山州西昌市又无上海的经济、技术优势,要在这样的地质条件和发震断层附近建设工厂、设施甚至修高楼,冒着极大的地震风险。上海可以打80米深、直径1.6米的钢管桩直至可靠的持力层,而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不多,仅有Ф30cm振动灌注管打桩机,下打深度不到30米,碎石桩也仅有十多米,这样距基岩不到1/3的深度的摩擦桩就能支持参天大厦?地震不发生时大家旁若无事,事成侥幸而矣!现在建了很多高楼,有的高达近50米,而国家高层建筑设计规范是超过24米即为高层,抗震上有非常多的条款限制,以前是严禁在九度区、且三类场地土上建高楼的,据说要城乡建设部批准。不知这些高楼是否经过这样的手续。

六、科技人员的素养和职业道德问题 1.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问题

各行各业均存在人员的价值取向,建筑抗震结构人员也难免。向东南收入高的地区飞去,所谓“孔雀东南飞”。向省内收入高的地区流动,如成都,这是多年来的取向。已知多位朋友或朋友之子学有所长,在国内年薪上10万还不能满足,飞加拿大、美国去了。留不住优秀人才是凉山的一个现实问题。2.为了挣钱不顾职业道德

与包工头和某些机构打交道,离不了交易。有个别人竟然堕落到拿原则作交易,你开发商要求省钢材,我就改图纸,给你省下来,一味迎合开发商的要求,降低质量标准。

七、地震次生灾害的规划问题

1.西昌地处高山峡谷之中,有一些象汶川。未来发生大震时也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公路铁路中断,可能出现堰塞湖之类,人员疏散和救灾有很大难度。2.老城区房屋破旧,街道狭窄,易产生房屋倒塌,逃生困难。

3.胡乱装修,造成不符合防火规范和抗震规范,如某些火锅店,楼上包间如迷宫,地震时很难逃生。

4.有的小区,特别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自建房屋十分密集。例如笔者居住的“小村”小区,居民自建的两、三层小楼紧紧相邻,中间巷道十多条,仅有一米多宽,只能容单骑摩托通过,更谈不上消防通道了。仅引发火灾就无法施救,不可能在地震来袭时成为逃生所需通道。以上问题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力的对策和应急预案。

八、血的教训将使我们聪明起来

这次汶川大地震凡设防(仅7度)的地方,如汶川城、都江堰新城若干建筑裂而不倒,因此抗震这根弦永远不能松,忧患意识要警钟长鸣!我们期望,在抗震设防、预警这一块早日达到象日本这样国家的水平,那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就象我们这样的九度设防地区,建筑科技要更先进,房屋居所、工作场所建筑更加牢固。笔者希望不以深度的学术理论、计算原理来论述汶川大地震的教训,仅希望以此文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和业内人员的良知,须知你们手里的电脑、计算软件等等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仅此而矣。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凉山州市委

第二篇:地震

5月13日上午,笔者在课堂上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为四川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并祈愿天佑我中华。下课后,有名同学告诉笔者说:他开始听到地震的消息时,只是感到震惊,而这次起立默哀,则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泪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礼记》说:“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面对死难者,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过一些礼仪形式表达出来,以便给那些灾难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此外,哀悼礼仪不仅可以提升悲伤的氛围,而且还可以感染民众,并净化自己的心灵。此外,它还告诉活着的人们:我们仅仅是灾难的幸存者,而在此后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中,我们也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

毫无疑问,灾难发生后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险救灾。但直接参与抢险救灾的人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默哀和纪念以及捐助活动可能是最好的参与方式。面对四川地震灾难,到目前为止,与网络上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和社会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似乎还没有看到或听说什么像样的哀悼活动和纪念仪式。这与中国素有的文明大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有些不符。在这里,其他一些国家面对灾难时的做法,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迪。

重大灾难远远超出地区政府及其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所以国家必然成为人们的主心骨和救护神。此时,国旗往往成为联系民众和国家的情感纽带。“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几乎家家挂起国旗、人人紧握国旗。与此同时,全美不但接连几天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而且此后每年的9月11日,也会降半旗以示纪念。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全美同样是降半旗哀悼。形式虽然简单,但“我与美国同在,美国与我同在”的精神蕴含却不容小觑。

事实上,举国降半旗哀悼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比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下令全俄,为别斯兰市劫持人质事件和车臣飞机失事中的遇难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中,东南亚各国几乎无不为死难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为其他国家重大灾难中的死难者降半旗,还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国际交往礼仪。比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时,美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就曾为死难者降半旗。

当然,更多的哀悼仪式和纪念活动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2002年9月11日,宾夕法尼亚州的数千名民众自发聚集在尚克斯维尔的一片野地上,纪念“9·11”事件一周年。年仅11岁的穆利亚尔波尔扎主持了纪念仪式,她说:“人们可以通过小的方式来行帮助人类的善举。即使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微笑或一次挥手,祈祷或者为我们所爱的人默哀,这都会让人们感到欣慰,纪念我们永难忘怀的爱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动或纪念仪式,不仅是普通民众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达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况查实之后,政府能通令全国降半旗为死难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死难者默哀,并告诉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们: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你在一起!2

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不仅震中地区汶川受灾严重,周边地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十二日下午,正打算开小荷写篇日记,突然听见电视上播出了这样一个消息。

“7.8级?这也太厉害了吧,比唐山大地震还要严重!”我“跌破眼镜”。看着电视里的废墟,我心里挺不好受的。灾难啊,你这不可抵挡的飞箭将我们的心射穿,我们中华民族怎么这么多灾多难呢?一瞬间,上万人失去了生命;一瞬间,上百万人失去了家园。刹那间,四川的情况成了举国上下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昨天下午四川汶川大地震,听说了吗?”“怎么没听说?中央台连平常播出的节目都给停了,专门做关注地震的直播,这么大动静,能没听说吗!”“就是,还好我不在四川住!要不我非„挂‟了不可。”“看新闻了吗?四川大地震了,7.8级呢!”第二天到学校,只见老师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地震,同学们也都在教室里说着地震。“连不大喜欢看新闻的同学都知道了,这动静可还真够大的!”我在心里暗暗地想。

发生地震后的四川到处是一片又一片的塌方、废墟,到处是一顶又一顶帐篷。四川的朋友真够困难哪!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一得知消息都行动起来。这不,北京在行动,各省在行动,香港在行动,澳门在行动,台胞在行动,全世界华人在行动,世界各国友人也都在行动!人们在各省的输血站前排起了长龙;人们捐款、捐物,捐一切灾区人民所需要的东西。唐山成立了支援灾区的突击队,网友们成立了抚恤孤儿的联络站。人们打开钱包,把微薄的薪水捐给再区;人们张开血管,将热血输进同胞的血脉。亿万双援助之手伸向灾区,亿万颗滚烫的心为灾区跳动!

“通知,通知……”星期五上午,刚做完眼保健操就听见广播里传来余老师的声音。原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为四川的灾民捐款。一听要捐款,同学们就炸开了锅,议论起来“啥?又捐款啊。”“喂,你捐多少?”“我?我不知道,得问我妈要。你打算捐多少?”“我?反正这次捐完钱我钱包绝对瘪了!心疼啊……”虽然我也有些心疼钱,毕竟已经为“手拉手”学校捐了一回钱了。但是一想到一片片的废墟,我就揪心。我想:灾区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我们应该要帮助他们脱离苦海,重见家园。于是,一回家我就和妈妈说起捐款的事情,最后,我决定从钱盒里拿出50元出来捐献出去。我们的10元、5元、20元、50元也许微不足道,但即使微薄,它也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呀!

50元捐出去了,我相信它一定能到灾民手中。

四川的朋友们,挺住!地震不是鸿沟,我们一定能跨过去,亿万人的爱汇聚在一起一定能在这鸿沟上架起一座通往胜利彼岸的桥。这只是一场噩梦,当你睁开眼的一瞬间,噩梦将离去,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定是个晴朗的充满希望的黎明!

亿万人都在牵挂着你们,为你们祈福,祝你们,平安!

3.感动

近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高达7点8级的大地震,灾情严重,伤亡惨大,死伤人数不断增加,余震仍在继续,数以万计同胞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紧急亟待来自四面各方的朋友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网络社会上都不断有秂踊跃捐款,积极向灾区受苦受难的群众捐款献爱心,为他们送去浓浓的温情和亲人般的温暖,帮助灾区度过难关。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四川的灾情备受广大群众关注,它不仅仅牵动着中南海,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国家干部带头捐献,还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各大电视台,报纸上之前一切有关奥运的资料,头版都改为四川地震的事件,不少电台记者更以身冒险,亲临现场只求向广大人民传递四川灾情的最新热况。真情系灾区,关爱汇暖流。一个个捐助点前,人们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捐助,现场涌动着一片融融真情。人群中,既有一线的干部职工,又有离退休的老同志;既有警卫部队的官兵,又有所属院校的大学生。有的同志因出差、生病等原因不能前往现场,特地委托同事或家人代为捐助…… 爱,让大家走到一起;爱,温暖了我们彼此的心灵!今天我们携手做为灾区人民献爱心,送温暖……

第三篇:地震

18日上午,胡锦涛专程来到什邡市,给当地受灾群众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对现场救援的部队官兵和消防队员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5月19日《人民日报》)

灾难就是战斗的号角,灾情就是无声的命令。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再次考验和锻炼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人民。我们看到,灾难来临后,总书记、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和医务工作者迅速冲了上去,灾区的群众和干部积极组织起来,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千方百计地安排群众生活,向特大的地震灾害展开了坚韧不拔的斗争。

泰山压顶腰不弯,灾难临头无所惧。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涌现了许许多多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老师舍命保护学生,幼儿园阿姨牺牲自己护着孩子,年长的护着年幼的,男人护着女人。各级领导干部亲临现场,指挥战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的县乡村领导,自己刚被救出,就立即投入战斗。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及其救援勇士,哪里危险哪里冲,临危不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轻言放弃。我们的医务人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持救死扶伤……他们用生命拯救生命,用心灵拯救心灵,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全国人民同灾区人民心连心。他们把灾区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灾区人民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度时艰。全体中华儿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最快的速度捐钱捐物,汇聚成了一股坚强的抗灾救援洪流。大量机械、药品、食品、帐蓬等救灾物资,从各地源源运往灾区。这一刻,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这一刻,我们都是灾区人。书写了一部展现中华民族人性光芒、空前大团结的生动画卷。

中华民族从来都没有被困难吓倒,从来都没有向困难低头。这些年来,我们遭遇了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非典”危机、今年初的南方雪灾等多场世所罕见的自然灾害,坚强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度时艰,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实践反复证明,我们的人民,不愧为是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灾区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下,在全国军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胜利必定属于伟大的、英雄的中国人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中华民族精神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4页]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400页] 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那么,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 《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621页]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在屡经艰难困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磨砺,沉淀升华,薪火相传,孕育成了历久不衰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民族有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古代,根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产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等优良传统。在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面对突如起来的巨变,优秀的中华儿女开始了民族精神的反省历程。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反思和扬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适应时代要求,重塑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作为思考国家命运的工具,为中国革命指出了前进的道路,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民族精神所具有的激励、导向作用,并大力倡导和培育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得到了发扬光大,产生了诸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等等,特别是在这次空前的抗震(5"12汶川地震)救灾斗争中,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因为民族精神往往是民族文化精髓的凝结。民族文化的首要作用就是通过强化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来培育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才能拥有根植于民族灵魂的爱国情怀。党的十七大上确立了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这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文化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积淀和要求。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如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杰出代表。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我们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但民族精神决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存在,而是具体的不断变化着的存在,既不能割断它由之而来的历史传统,更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时代现实。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08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需要随着革命、建设和发展不同时期加以扬弃。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惊心,其破坏力超过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是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然而,自5月12日以来的抗震救灾实践却庄严地向世界昭示:地震可以震坏道路、震毁家园,但震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这场地震灾害面前,国民同心,党民同心,军民同心,不畏艰难,并肩战斗,共同承担,携手相助,构筑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抗震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民族精神,迸发着那种巨大的民族力量。这就是每到在人民生命受到危险的关键时刻,全民族都能团结一心,凝聚成空前的力量。这些都可归结为一点,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使然。冰心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都受得了。”中华民族在这些灾害和困难面前,就从来没有低过头,从不屈服,反倒表现出了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九九八年的抗洪战斗,军民一心,全力以赴,用血肉之躯在滔滔洪水中铸起了一道不朽的钢铁长城,创造了人间奇迹,用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凝聚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同样,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中国人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征服病魔,取得胜利。今天,我们举全国之力沉着应对汶川地震。人民的生死关头,更需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中华民族从未分离过,中华民族始终是在一起,无论何时,集结号划过天空时,我们就能在瞬间集结。国家众多的有关部门竞相在第一时间,派人的派人,拨款的拨款,调物的调物;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干警、预备役民兵和专业救援队伍等10多万人,争分夺秒地抢救受灾群众;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住处。无论是从物质上、精神上、经济上出发,都张显出的是整个民族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样,灾区人民也折射出不怕艰险、坚强不屈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情景在继续,民族团结奋斗的力量在凝结。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从抗震精神中汲取营养,并将其转化为强大动力,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过十七大报告的再确立、再强化,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乃至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精神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形势和深刻变革的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泱泱中国需要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企盼中华民族精神永驻神州大地!

地震是残酷的,无情的,而我们的救援行动是感人的、温暖的!在灾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无助的,而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坚强的!事实再一次证明,我们国人惟有团结,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敌人。你看我们的国家有多么的不幸!如果国家不昌盛,面对灾难束手无策,每一个中国人都可能遭殃。因此让我们热爱祖国、努力工作吧!只有我们各自搞好了本职工作,多为国家做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国家强大了,才更有能力应对所有的灾难!你看灾区的人民有多么的悲惨!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帮助他们,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因此让我们向灾区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吧,也许你的一包方便面能挽救一个孩子,也许你的几滴鲜血能保留一条生命!你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上班了可以倾听机声的吟唱,下班了可以享受无尽的亲情,这样的日子我们有何抱怨!因此让我们多陪陪孩子,多孝敬父母吧,也许你的爱心能打动神灵,还你个平安幸福、美满一生……

朋友们,让我们为汶川祈祷!为祖国祝福!为人民奉献!为家乡添彩!让我们与国人一道,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2008年的中国无疑吸引了全世界人民更多的目光。一个个自然的灾害、人为的祸害降临中国,而中国的表现给了世界人民一个全新的印象。从国家领导人一次次奔走于受灾现场,到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助威呐喊;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顾自身安危在灾区履职尽责,到农民兄弟无偿甚至举债奔赴抢险一线;献血者的队伍排起长龙,捐款者有企业家、公众人物,更有生活拮据者;近十万名志愿者来到灾区以各种方式伸出援手救助灾民……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面对种种灾难,政府的自觉和人民的自发汇聚成大爱的力量,大爱的火热温暖着每一颗心,大爱的言行激发着每一个人,大爱的旋律奏响了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而大爱的力量来自于一种精神,那就是——志愿者精神!词典这样解释:志愿,就是志向、愿望和自愿;志愿者,就是自愿为社会公益、活动等服务的人。现实中,我们从所有心系国运、共克时艰的人们和一个个志愿者的身上可以领悟到志愿者精神的丰富底蕴和博大内涵——自觉能动的自主性、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扶危济困的慈悲心、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志愿者的行为决不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决不是迫于生计的劳作,决不是嫌贫爱富的举动,决不是利益交换的行为。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我们的祖国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国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赋予炎黄子孙的不仅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仅有汉唐盛世的荣耀,也有近代百年的屈辱;不仅有多民族的国内关系,也有多邻国的国际关系……禀承着最复杂多样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而中华民族的血脉绵延不绝,根源于历经每一个时代的血与火的熔炉铸就的人间最贵重的合金——中华民族精神,其中蕴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志向和精神也正是活跃在当今中国舞台上的志愿者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志士仁人共赴国难,为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慷慨捐躯的壮举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光大,同样是志愿者精神的最经典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志愿者精神,和谐社会呼唤志愿者精神;国家的管理者要有志愿者精神,企业的建设者要有志愿者精神,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有志愿者精神。“多难兴邦”!在一个又一个大灾大难中,我们看到了志愿者的精神一次又一次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我们看到了——飘扬的五星红旗旗下,黄丝带在飘舞、红丝带在飘舞、绿丝带在飘舞……

5月12日下午14时20几发生的四川大地震震撼了大半个中国,顿时,全国上下集中一切力量对营救受灾区的人民。当时我们在上课,刚开始还以为是有同学摇桌子,慢慢地越来越摇晃,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结果发现没一个人摇,一下子,有同学叫了一声地震,我当时还感觉莫名其妙,因为从小到大还没见过地震,从没想过它就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跑到外面的草坪上,直到接到杨凌地震局的安全通知我们才感回教室和寝室。

第二天一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悲惨的画面,正中央的几个醒目的大字“汶川7.8级地震”,一下子整个人都被震了一下,接着又看了许多的视频,那一幢幢倒塌的房屋下面不知埋了多少生命,看着解放军战士把埋在地下的人一个个地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时候,眼泪不禁顺着脸颊流下来,那感人的一幕幕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崇高和伟大。据统计,在这次地震中死了六万多人,还有一万多人失踪了,多么恐怖的数目啊,这么多生命就在一刹那间结束了,很多人或许前一秒还在高兴地构想着未来,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没想到死亡正朝他们逼近,连选择的机会也没有。抗震救灾中,全国上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齐心协力帮助四川人民度过这次难关。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投入到这次的救活动中,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显得是那么的脆弱,然而,在困难面前,生命的意志又是如此强大,无论出生贫贱还是高贵,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我知道现在自身离一名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会努力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

第四篇:地震演讲稿

地震演讲稿范文3篇

4月14日7时49分,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15日

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400余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这场地震给灾区的群众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今年的西南旱灾之后,面临又一场严峻的考验!

中华民族素有扶危济困、行善积德的传统美德。玉树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牵动着我们的心。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被埋生命在废墟中挣扎,看着数10万灾区人民缺衣少药,我们心中都涌起无限悲情。

天灾无情人有情。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学校已经组织我们捐款捐物。在此,我也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踊跃捐款捐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早日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一衣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总关情。

“伸出双手,奉献爱心”,以捐款方式为灾区困难群众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灾区重建贡献我们的力量。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条爱的河流,给灾难中的人们以无限的力量!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地震灾害给玉树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xxx立即作出了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调集力量支援救灾,人民军队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灾区人民也立即开展了抗震自救。灾区地处高原,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灾区人民还要与零下数度的严寒作斗争。经历过两年前“5.12” 汶川大地震和此后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xx职工感同身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玉树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援助,也是我们美丰人伸出援手、捐出力量,以感恩之心回报祖国、回报人民的时候!为此,我们倡议:节省我们每一分钱,为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捐献,奉献上我们的一份爱心。干部职工和家属们,立即行动吧!

汶川地震一个月:地震英摸报告会演讲稿

昨天晚上,收看了央视英模报告会。张泉灵的报告平实中积聚力量,真情流露中彰显令人震撼的敬业精神。

汶川地震英摸报告会的一篇演讲稿

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5月12号,在珠峰呆了一个月之后我回到了拉萨,还沉浸在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报道成功的喜悦中,大地震发生了。北京、台湾、日本都有震感!我的第一反应是:唐山大地震影响到了14个省,这可能是比32年前更大的一次灾难,而前方灾情不明!情况不明的时候是最需要记者的时候!我得去现场!我知道高原下撤以后的第一原则是休息,我也很想家,想不满两岁的儿子。但是这时候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职业的天性。

经批准,5月13号,我挤上了震后拉萨飞往成都的第一班飞机。

帮助外面的人搞清灾区的情况是这个时候记者的第一责任。太多太多灾区的情况,抢险救灾的人要知道,受灾的群众要知道,党中央要知道。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从未有过的沉重。到达四川的当天下午,我们报道组立即动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

交通断了,通讯断了,余震不断。尽管做了心理准备,灾难还是击碎了我的想象。要快,要让外面尽快了解灾区的情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雨中发回了我在灾区的第一条报道。

第五篇:地震感受

日本地震后在华日籍人士的经历与感受

2011年03月16日 18:55:3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3月15日,在日本地震重灾区宫城县仙台港附近,几辆汽车被地震引发的海啸损毁。当地到处可见大量损毁的汽车,静静地述说着地震海啸的惊人破坏力。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牵挂家人 感激关心”——日本地震后在华日籍人士的经历与感受

新华网北京3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日本JFE钢铁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部长井上现在每天早晚都会跟家人通电话,除了操心当地食品是否充裕,也担忧余震及核辐射的影响。

井上的夫人和3个孩子目前住在日本千叶县。11日得知地震发生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赶快跟家人通电话。紧张感一直持续着,直到2个多小时后他终于与家人联系上才开始缓解。

“吓坏了”“吃惊”“担心”是日本地震发生后,在华日籍人士的普遍感受。虽然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但是里氏9级强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核泄漏威胁等消息,还是带给他们巨大冲击。

“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比,这次地震不仅震级更高,还伴随海啸和核泄漏威胁等灾难。现在国内人们生活肯定比较混乱,真希望他们能尽快平复下来,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日本瑞萨电子大中国区日系营业中心华北营业部大连分公司总经理樋口和也表示。

他告诉记者,11日下午他和客户正和日本方面开电视电话会议时,突然一下画面就没了,信号出现中断,后来才知道是地震影响。“由于当地地震常发,所以当时并不在意,后来了解到震级这么大,感到很吃惊、很恐怖,就赶紧打电话联系亲友。”

“我听父亲说,这是他所见到的最大灾害,只有爷爷辈才见过类似程度的地震海啸。”来自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复旦大学留学生千叶亚季雄告诉记者,11日直到晚间他才联系上了父亲、哥哥等7位亲人。

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6年的森下智史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到处收集此次日本地震海啸以及在沪日本企业相关援助的最新信息,放入14日出版的杂志中。“我们的用户不少来自灾区,包括一些日资企业以及福岛县、仙台市驻上海的办事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信息,让更多的日本公司和人员参与到灾后援助事务中来。”

森下智史家在静冈,离此次灾区较远,公司还有十多名日本同事,基本来自关西地区,家里人都平安无事,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接到了不少中国同事和朋友的电话问候。

他告诉记者:“虽然中国朋友对日本地理不熟悉,但作为近邻,对日本受灾非常关心,特别是面对地震海啸这样的自然灾害,没有把它当作别人的事,对日本老百姓予以关切、同情,‘触痛感’很强,这让我印象深刻。”

中国政府日前宣布向日本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首批物资已于14日下午从上海启运日本。由15名成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13日抵达日本并在岩手县开始了救援工作。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致电日本天皇明仁,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愿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

连日来,有关日本地震的消息占据了中国各大主流报纸的头版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电台、电视台也在实时报道日本地震的最新消息。许多中国人通过博客、微博等方式向在地震中遇难的逝者表示哀悼,对生者送上祝福。

“前一天中国云南的盈江地区刚刚发生了地震,中国政府能在处理本土突发灾害的同时,对遭遇灾难的友邦施以援手,显示了一个大国的气度。”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印绣部部长久保悟志表示,作为一个旅居中国多年的日本人,他对此感到非常感动。

上海高校得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迅速对校内日籍留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排。以复旦大学为例,目前,学校现有454名日本留学生,其中家在宫城、岩手、福岛、茨城、千叶等重灾区的日本学生33人。校留学生工作处11日晚迅速召集人员,到留学生公寓看望日本学生。复旦大学已要求全校辅导员加强对日本留学生的关心,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

在沈阳师范大学就读教育管理的留学生井上望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中国朋友纷纷来到宿舍看望安慰她,询问家乡的情况。“今天,学校的老师还对我们日本留学生说,如果有任何需要,一定提出来,学校一定全力解决。”井上现在每天都看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她说,“我看电视知道中国政府援助日本的物资已经到了灾区。谢谢你们!”

在沈阳工作两年多的沈阳伊势丹百货公司总经理桥本知彦说,地震消息传来后,许许多多的中国朋友都来慰问。这些话语对于他这样一个海外游子来说,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持。他现在每天都通过央视直播报道,了解日本地震后的最新情况。“作为一个日本公民,很感谢中国政府和国民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在日本重灾区搜救,他们都是有爱心的人。”(采写记者:刘欢、岳瑞芳、徐扬、潘旭、高少华、倪元锦)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