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小编整理)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小编整理)



第一篇: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于丹解读《论语》的《心灵之道》,很受启发。

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更甚者,宋代宰相赵普曾经声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历代影响之深。

于丹的这篇《心灵之道》,主要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人生难免有缺憾,面对这些不如意、面对这些缺憾,我们怎么去面对?这就是《论语》中孔夫子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能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你无限的夸大这种不如意和缺憾,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也就是说,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把一个人打垮。

于丹通过子夏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承认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缺憾的生活态度。

如果单单去读《论语》,也许我们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它,但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很多道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在她例举的很多例子中,也许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多数还是贴切的。

通过泰戈尔的话,通过苏轼和佛印的例子,通过那个网球明星的'故事,于丹都在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内心富足饱满的人,才能做到宽厚仁达;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气定神闲。也就是孔子说的: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要“义”字当先,做一个有仁有智的勇者。

于丹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他内心的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思想,这就是仁治之道。

读完这篇解读文章,我沉思了很久,这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的思考,有时做事情我们讲:问心无愧。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之后,我们都要问问“心”,是否做到了宽厚仁达,做到了问心无愧呢?

我们不是圣贤,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们每个人不能做到象孔子说的那样“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我们可以努力的改变自己,正象于丹教授希望的那样:用心灵的力量把我们变得宽厚仁达、气定神闲。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2

在每个人生命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会有一定的遗憾。夜深人静之时,有感而发之时,朋友谈心之时,失败挫折之时,成功喜悦之时,或许,你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曾经的遗憾。遗憾,是一个心结,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你又可曾想过化解遗憾、解开心结?其实,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弥补缺憾的方法就是让自信心回归。一个人的自信心,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拥有淡然的信心,一切遗憾都将成为过去。

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都想在竞争中胜出。唯一的方法是要做到内心的强大,只有心强大了,才能战胜一切。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心灵的勇敢,会让你超越一切。我们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有道义的心,有良知的心。你的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心中有爱,看到的都是爱,心中有恨,看到的都是恨,心中有牛粪,看到的都是牛粪。心,是你行动的指挥家,是你前行的导航者。

不管成败荣辱,心灵都要保持那份快乐,纯净。用淡定、从容、敞亮的气度去充盈胸怀,去感受生命每一天的轮回,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生命气息。让自信、勇敢、淡定在你的血液中流淌起来。

这一章带给我的是用信心化解遗憾,用勇敢武装心灵,用淡定抒发气度。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1.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2.于丹心灵鸡汤语录

3.天地人之道于丹观后感

4.于丹人生之道观后感

5.于丹《天地人之道》观后感

6.《天地人之道》于丹观后感

7.视频《天地人之道》于丹观后感

8.于丹孝敬之道观后感汇总

9.《自然之道》读后感

第二篇: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一)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

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过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道德君子,不去冒犯别人,但当别人没有任何缘由地时常冒犯你,你能做到不怒吗?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个故事适用于我们每个人。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他们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远吗?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其实,是什么样的武功使茶师取胜呢?就是心灵的勇敢,是那种从容、笃定的气势。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大家所拥有的实际生命长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却有的伟大,有的卑琐,有的卓尔不凡,轰轰烈烈,有的碌碌无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生命拓得多宽,风景便有多宽,人生也会有宽。就象我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站在什么高度看待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只有站的高才会望的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所难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需要有那份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记下一段于丹的话与朋友们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从来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为呼风唤雨的能人或日进斗金的富人,那样的念头从未在我的内心出现过。不是悲观,也不是笃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样的“抱负”罢了。如果真要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一个善良、高尚、与人很好相处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对君子的界定是这样的,姑妄借之)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能在清朗的好日子里,和家人随意地散散步,赏赏花,信口哼上几句小调,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我就要这样的幸福。我只要这样的幸福。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三)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

第三篇: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一)

今天,我读了于丹解读《论语》的《心灵之道》,很受启发。

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更甚者,宋代宰相赵普曾经声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历代影响之深。

于丹的这篇《心灵之道》,主要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人生难免有缺憾,面对这些不如意、面对这些缺憾,我们怎么去面对?这就是《论语》中孔夫子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能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你无限的夸大这种不如意和缺憾,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也就是说,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把一个人打垮。

于丹通过子夏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承认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缺憾的生活态度。

如果单单去读《论语》,也许我们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它,但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很多道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在她例举的很多例子中,也许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多数还是贴切的。

通过泰戈尔的话,通过苏轼和佛印的例子,通过那个网球明星的故事,于丹都在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内心富足饱满的人,才能做到宽厚仁达;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气定神闲。也就是孔子说的: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要义字当先,做一个有仁有智的勇者。

于丹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他内心的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思想,这就是仁治之道。

读完这篇解读文章,我沉思了很久,这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的思考,有时做事情我们讲:问心无愧。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之后,我们都要问问心,是否做到了宽厚仁达,做到了问心无愧呢?

我们不是圣贤,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们每个人不能做到象孔子说的那样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我们可以努力的改变自己,正象于丹教授希望的那样:用心灵的力量把我们变得宽厚仁达、气定神闲。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二)

在每个人生命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会有一定的遗憾。夜深人静之时,有感而发之时,朋友谈心之时,失败挫折之时,成功喜悦之时,或许,你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曾经的遗憾。遗憾,是一个心结,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你又可曾想过化解遗憾、解开心结?其实,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弥补缺憾的方法就是让自信心回归。一个人的自信心,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拥有淡然的信心,一切遗憾都将成为过去。

每个人都想成为强者,都想在竞争中胜出。唯一的方法是要做到内心的强大,只有心强大了,才能战胜一切。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心灵的勇敢,会让你超越一切。我们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有道义的心,有良知的心。你的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心中有爱,看到的都是爱,心中有恨,看到的都是恨,心中有牛粪,看到的都是牛粪。心,是你行动的指挥家,是你前行的导航者。

不管成败荣辱,心灵都要保持那份快乐,纯净。用淡定、从容、敞亮的气度去充盈胸怀,去感受生命每一天的轮回,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生命气息。让自信、勇敢、淡定在你的血液中流淌起来。

这一章带给我的是用信心化解遗憾,用勇敢武装心灵,用淡定抒发气度。

于丹心灵之道读后感(三)

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这章讲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遗憾后悔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事情,人生难免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没有挑战性的是无法激励人前进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运不发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不遗憾千百次的凋零,因为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当一个人失败后,延其绳索找其导火的源头,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遥,后悔自己的擦肩而过,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遗憾。后悔无济于事,天下没有买后悔药的。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就如同也许在这回的高考中你因为一分之差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并不意味着人生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只是沉积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对一道选择题呢,也许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抱着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已经有缺憾,那就让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个缺憾,不要让缺憾的漏洞越来越大,直到无法补救。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之后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个人的自信心从何而来?它是发自内心的淡然与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种特有的力量。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与其沉寂在后悔之中,不如增强自己的信心,挑战未来的人生。所谓老夫聊法少年狂这难道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吗?

所谓三省吾身于丹说: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做错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之后却不知悔过,还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与借口来推托,这是懦弱的表现。要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遗憾,勇者即表现为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勇气,体现出的是理性制约下内心的自信与镇定。

我喜欢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话: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不错,鲁迅曾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脊梁背后的风骨之气,那种形于天的风然之骨。所谓: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所谓:富莫富于常知足;贵莫贵于不求人;贫莫贫于无才能;贱莫贱于无骨气。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为君子。我记得一位学者是这么说的: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近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风骨也许是为中国人所骄傲的资本吧。

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

第四篇: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2)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

(二)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一:

俗话说: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请收看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

视频片头语二: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一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放大这种缺憾和不如意,那你将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于

丹教授认为,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够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于丹: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呢?

人的一生中遗憾的事情谁都在所难免,《论语》中有没有遗憾的事呢?也有很多人。想想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烦心的事情。那么他们之间是怎么来讨论关于人生遗憾的呢?

有一个学生司马牛,他的遗憾是什么呀?

FLASH:

“唉!我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我们家有哥仨。”

“我们家有五兄弟。”

“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号称八大金

刚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够有那么多兄弟,为什么我就一个都没有呢?哪怕有一个也好啊。为什么啊?为什么啊?太郁闷了。”

于丹:他的一个同学子夏就开始劝他。子夏是自称,称自已的名字商,他说我听说呀,“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是他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就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当你面对一件想不通的事情的时候,你怎么样避免最大的伤害呢?就是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偏偏这倒楣事怎么就落在我头上呢?

其实化解遗憾第一个前提是先认可这个遗憾的存在,就是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接受下来。说,好了,这

就是一种安排,我已经知道有这个遗憾了。那么第二个态度是什么呢?是尽可能的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补足这个遗憾。这就是子夏告诉他同学两句话,叫“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敬,是指人内心的一种端庄,一种正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使大家都可以尊敬你,那么你再去做事情,尽可能让自己少一点失误。另外一点就是真正跟别人共事的时候,要恭而有礼,内心保持着一种恭敬,彬彬有礼,真正能够对人有一份尊重,如果你能做到这样,少一点过失,多一分尊重,那你能够达到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你还真正会内心忧患没有兄弟吗?

画外音: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有兄弟,已经不是什么缺憾了,因为这是一个独生子女的时

代,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遗憾总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生活带来的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于丹:而这样的一种遗憾,其实如果我们放大的话,那可能它会被放得很大很大。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了”。也就是说,你总看着自己人生的遗憾,你总在念叨着这个遗憾,这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呀,甚至这个遗憾有可能会变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这个阴影在你的内心极而言之,它对你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说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一般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以为跟

妈妈一会儿回家了,结果她就面临了她生命中令人惊

第五篇:于丹-交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

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决。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的恒久。于丹心得: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

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论语中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士的朋友。

损者三友,第一种是:性情暴躁的朋友。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来讲也只有坏处没有多少益处。盲目的激情,有可能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告诉他怎样去过上一种没有危险的生活。

第二种是优柔寡断的朋友,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韩国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古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面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了。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机遇,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个怪物,你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的时候你永远也抓它不着。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我们发现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与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保质期的。我们这一生要做很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这种朋友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第三种,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论语中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孔子所有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是“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学生曾经问过老师,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叫“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他学生又问什么是“智慧”呢?问“智”的时候老师又回答了两个字,叫做“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所以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对他人要有爱,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们有辨别他人的能力,能够交到有品质好朋友,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叫朋友质量的最好的底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份好生活。其实朋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坏。

论语中提倡交那种平和的,谦虚的团结他人的朋友,这是一个原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林清玄写过写过一副字“常想一二”,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么我们就算认可这个时间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我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只可以告诉你就常想一二吧,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制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享乐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心里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快乐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未被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在交友之中要注意尊敬和尺度。其实这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

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毛毛躁躁,不要抢说话。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内心有些东西想要给整个世界看,要不然现在怎么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也就是说话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有隔膜。第三种,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样的人叫瞎子。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地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是需要你有眼色。你

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他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他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其辱,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提出要求。朋友直接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人生有三大砍:少年之时戒之在色。人在少年的时候是让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做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中年戒指在斗。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择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说你觉得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职位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

那么老年就是戒之在得。

论语里面真正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它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xinde/3/26641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