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天长报滁州市财政医改经验介绍

天长报滁州市财政医改经验介绍



第一篇:天长报滁州市财政医改经验介绍

天长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经验介绍

(2010年7月20日)

我市自2009年11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32个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既解决群众看病贵,又解决群众看病难”这一总体目标,在省和滁州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天长实际,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全市基层医改试点平稳推进,从2010年元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2010年春节前即完成人员竞聘上岗工作,4月15日前人员分流安臵基本结束,顺利完成了试点各项任务,实现了“零上访、高质量、快速度、无震荡”。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十四个建制镇,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3.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32万人,非农人口16.85万人,辖121个行政村,63个社区居委会。卫生规划现有中心卫生院7所,镇卫生院7所,社区服务中心2所,下辖分院14所,门诊部6所,计三十六所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前在职职工1033人,聘用人员117人,离退休425人,遗属补助31人,计1606人。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室列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137所,未列入项目建设16所,计153所;村卫生室现有村医1126人,其中村医有资质969人。

二、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总体情况

(一)建立完备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体系

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发改、人事、卫生3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1个综合办公室和7个工作组。同时,还分片成立了6个基层医改督查指导组,由3位副组长每人分别联系2个指导组,督促指导基层医改试点工作;建立了科局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卫生院医改试点工作制度,市发改、人事、监察、编制、卫生、劳动、财政、信访等医改试点核心部门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医改工作推进领导体系。

(二)制定严密的医改试点工作方案 《方案》是行动的纲领,《方案》制订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改的成败,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省政府医改有关文件,立足实际操作,制定了我市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岗位设臵与人员竞聘上岗办法、公开选拔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实施办法、分流人员安臵实施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等“一主四配套”改革试点政策,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市委常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后以市政府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一是方案突出了岗位设臵的群众参与性。明确规定岗位的设臵方案须经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提交全体职工讨论,获60%以上赞同的方可按程序上报,并规定在竞聘中必须要进行民主测评。

二是突出了可操作性。明确了竞聘范围、对象、竞聘程序,加分的计算依据及分值的合成方法,不仅有业务能力考试,还有个人考核民主测评,使竞聘考核工作有据可依。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竞聘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公开选拔办法。

三是发挥了改革的导向性。在分流安臵过程中,为了鼓励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能够主动申请提前退休,让编让岗给年轻人,方案规定:如本人在竞聘前书面选择提前退休、病退,不参加竞聘,由相关部门直接办理退休手续,其距法定退休年龄前应由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代缴作为奖励。提前退休人员(不含病退人员)如本人愿意,单位予以返聘至法定退休年龄。同时,返聘人员还纳入合同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返聘期间,其退休金与本人在职工资的差额部分由单位予以补足。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扎实做好人员竞聘和公开选拔工作

一是做到政策公开。省医改动员会议后,市里专门举办了由各镇(街)主管、分管卫生的负责人,卫生院院长、分管院长,卫生局系统全体干部,医改领导组全体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市政府主要领导、医改办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进行业务辅导,将《实施方案》印发到基层各医疗机构,并将其中的主要内容摘录编印成《天长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政策问答》,分发给基层医疗机构每一位职工和医改工作人员,让他们了解政策,吃透精神,理解、支持并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公开人员信息。认真核查人员身份信息并进行公示,采取了基层卫生院、市卫生局和市基层医改领导组人员信息核查工作组分级核实、3次公示的方式开展人员信息核查工作,市医改领导组专门从市人事、劳动、卫生、监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人员信息核查工作组,逐院、逐人实地核实人员身份信息,经本人、卫生院院长、核查组组长签字并公示3日无异议后,再按有关规定对符合竞聘条件人员信息予以公示,充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人员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三是公开公正开展选拔竞聘。在院长(主任)公开选拔上,采取面向全市卫生系统公开选拔,全市有21名同志报名参加了竞聘。为确保竞聘上岗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市采取了由市组织、纪检、人事、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地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组成公开选拔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选拔工作,通过竞聘演说、民主推荐和考评组考评综合得分后最终确定院长(主任)人选,并将公开选拔过程全程录像,接受查看。经公开选拔的16名院长(主任)中有14名是原卫生院的院长,有2名是从卫技人员中公开选拔聘任的,群众较为满意。

在全员竞聘上岗考核时,市医改领导组从人事、劳动、卫生、监察等部门专门抽调了20名业务人员组成4个工作组,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开展考核打分,得分当场公布,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竞聘上岗考试时,对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录像以备查。对竞聘上岗人员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质疑和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按规定由基层医疗机构与竞聘上岗人员签订了省统一规范的管理合同,实现了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元月25日,基层医疗机构与竞聘上岗人员全部签定了劳动合同。据统计,经考核、考试后,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中首批上岗726人。为减少卫技人员分流数量,由市卫生、人事、劳动、纪检监察部门共同组织,按照空岗岗位要求,从落聘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按高分到低分进行二次定岗,补录了15名,全市最终有741人重新上岗。

(四)严格执行政策,积极稳妥做好分流安臵工作

分流安臵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关系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妥善安臵分流人员是做好基层医改试点工作的关键。经竞聘上岗、空岗调剂后,在我市实施药品零差率以后,省里对以省招标的药品进行挂网公示,由于省级招标的药品采购限价大部分高于我市药品招标价格,部分药品配送企业思想出现波动,我市及时调整药品价格,配送企业的药品价格必须低于省里采购限价,保证了我市零差率销售工作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不断档。

(六)建立财政包干体系,保障基层公益性医疗机构正常运转

市财政对照我市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在编人员人均支出标准核定基层医疗单位支出总额,并按省、市核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补助的绩效工资数额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前三年医疗服务收入核定财政包干补助数额,实行了基层医疗单位经费“超支不补、超收不上缴”的包干政策,以鼓励基层医疗单位合理合法创收。同时,对基层医疗机构按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医疗服务及药品收入全部上解至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统一账户,由市财政主管部门管理、监督,按程序按计划逐级申报拨付,市基层医疗单位财务管理中心对基层医疗单位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核算,经费统管”。为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在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后正常运转,我市在确保省财政预拨资金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市财政按照前三年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月平均支出标准预拨运转经费,分月结算,确保了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今年1-6月份,我市财政已实际拨付基层各医疗机构资金1824.47万元,基本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七)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

我市建立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将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前三年门诊人数、出院人数和占用床位日平均数核定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制定出台了“天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天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暂行)”、“天长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评分细则”等,把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内容,由市财政、卫生部门采取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检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实行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考核,经人事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兑现政府补助、院长任命与续聘的重要依据。对超收结余30%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40%用于奖励业务骨干,30%用于集体福利支出,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避免出现新的“大锅饭”,我市分别制定出台了“天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暂行)”、“天长市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评分细则”等有关考核细则和办法,由卫生院院长对本单位全体员工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实行工作量化,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科室,细化到个人,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贯穿到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实行百分制考核,同时按照乡镇卫生院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任务、风险、社会效益等确定岗位分配系数,对贡献大、技术要求高、风险高、社会效益好的岗位确定较高的分配系数,合理拉开档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岗位绩效工资计发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采取每月按个人档案工资80%进行预发,档案工资的另20%及省补人均月300元全部纳入绩效工资进行考核,下月兑现上月考核的绩效工资,奖励性收入每半年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一次,真正做到奖勤罚懒。

(八)严格问责,切实加大督查力度

(1)、人员经费支出2755万元。(含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人事部门核编后基层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核定人数约为762人,文件要求支出核定比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年人均2.5万元测算),计1905万元;现离退休人员425人,2009年基层卫生机构离退休人员上交市社保局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850万元,2010年离退休养老保险金维持上年水平。

(2)、入编人员的六项保险基金合计为600.45万元(其中:在职人员的住房公积金为182.88万元)。

(3)、业务经费支出1806.7万元。(4)、村医补助支出为308.9万元

2、一次性支出合计为2062.02万元。

(一)、提前退休及分流人员补偿金为2062.02万元。其中:(1)、允许提前退休人员236人,人均年退休金约2万元,需经费472万元;缴2010年度养老保险金、医保金、失业金、生育、工伤、住房公积金等六项基金计185.96万元(按人均2万元计算,基金缴费比例为18%、6%、2%、0.4%、1%、12%)。合计657.96万元。

(2)、核定人员编制后基层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上岗人数为762人,其中167人在医改前已参加城镇职工企业养老金保险,医改上岗后按要求调整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需补缴养老金差额约为200万元;另尚有153人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金保险、医疗保险,两金约406.98万元[预算需补缴以前年度的养老金330.48万元(按人均年2万元计算,缴费比例为18%,平均缴费年限6年,153人*2万*6年*18%),医保金76.5万元(按人均年0.5万元计算)],合计606.98万元。

(3)、我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分流人员为163人,人均年档案工资约2万元,按80%测算,第一年(2010年)需安臵经费260万元(其中:自谋职业37人,一次性补偿金为100.6万元,另经济补偿金按1年1个月28人计算,补偿金为17.9万元;学习深造1人,补偿金为2.7万元;三年过渡安臵11人,补偿金93万元;非在编院聘人员经济补偿1年1个月86人,补偿金为28万元);分流人员需补缴养老金约352.08万元(按人均2万元计算,基金缴费比例为18%,平均年限6年),医保金81.5万元(按人均年0.5万元计算);合计693.58万元。

(4)、补助2009年10-12月三个月的绩效工资约需103.5万元(按2009年底在职1150人计算,人均900元)。

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一)、省财政2009年底已预拨天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资金2052万元。主要用于分流安臵人员补助资金、绩效工资补助及村医补助经费。经测算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流安臵人员补助资金第一年约需1958.52万元,按文件要求分流人员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和试点县(市、区)财政按5:5比例分担,省财政大约需支付分流人员补助资金979.26万元;我市村医补助经费全部由省财政负担计308.9万元;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绩效工资补助需资金约484.9万元;省财政第一年约负担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补助资金1773.06万元。

(二)、省财政预拨资金使用情况

1.天长市1-6月拨付分流安臵人员补助资金242.9万元,其中省财政负担121.45

市政府明确提出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经费控制在2200万元以内。

(二)、超收不缴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收入全部缴存国库支付中心基本账户,由市财政部门监督管理,次月由市卫生局申请,全额拨付市卫生局基层医疗单位财政管理中心至各单位账户。为鼓励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积极性,提倡扩大服务项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挖掘潜力,增加服务性医疗收入,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弥补收支缺口部分,市政府提出超收部分,政府不参与分成。对完成任务绩效考核通过的单位,有收支结余的部分,提取30%作为本单位事业发展基金;提取30%集体福利基金用于职工住房公积金补贴、职工食堂补贴、职工公寓补贴等;提取30%职工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本单位优秀职工及工作任务重的一线骨干医务人员;提取10%作为对院领导组成员因科学管理,增收节支,完成医技工作量,达到目标责任制管理要求,单位内部职工和谐团结工作的奖励,以利激发调动负责人主观能动性。

(三)、超支不补

改革后一度出现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去年刚刚开始宣传医改方案时,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普遍下降,部分医务人员错误的认为,将来医疗机构人员和医疗经费都由财政保障,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医疗收入大幅下降,住院病人大幅减少,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市政府及时提出经费包干,超支不补政策,遏制了部分人员的吃大锅饭的思想,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干好本职工作。

第四、基层医改试点取得的成效

天长市基层医改目前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两降三升”态势,“两降”:一是药品价格下降。自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价格总体水平降幅达60%左右。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收入1388.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170.55万元,加上村卫生室取消的药品加成,预计全年我市广大群众可从取消药品加成中直接得到实惠近4000万元。二是医疗费用下降。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今年1-6月份与2009年同期相比,住院费用下降了58.44%,门诊费用下降了26.8%,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42.65%,次均门诊费用下降了62.94%,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三升”:一是卫技人员比例上升。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中卫技人员比率由原先的75%提升到87%,其中拥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有269人,中专以上401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达164人。二是基层医务人员收入上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月均增加收入达700元左右。三是基层医疗服务业务量上升。今年1-6月份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达330564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3890人次。

我市基层医改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有山东、辽宁和本省20多家县市区来我市考察学习,但由于试点时间还不长,难免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不断完善和巩固基层医改试点成果,向上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篇:医改经验材料

蓬安县中医医院医疗联合体“十三五”行动计划

经验材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精神,探索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体系宏观效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切实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管理模式:医联体所属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理为联结纽带。医联体采取理事会治理结构,理事会作为联合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联合体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资源统筹调配,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效益、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医院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理事、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共同提出理事拟任人选,负责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会成员需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方能履行职责。

主要做法:

(一)统一规划发展,开展综合考评。医联体根据各医疗机构专业特点、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医联体理事会统一规划下,实行总体控制、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按校准完善发展方向、按季度审核任务完成情况、按月度分析运行效率指标。医联体理事会委托牵头医院,定期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监测和通报,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运行效率、人员绩效等,各成员单位结合考评结果对本单位相关部门及职工给予奖惩。

(二)推行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建立全科医学科,设置全科诊室。全科医学科人员构成分为管理团队和医疗团队。管理团队的成员兼任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主任职能,主要负责制定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培训课程及人员配置方案。医疗团队由医联体内医疗专家、技术骨干组成,一是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证每天至少1-3名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二是在全科诊室出诊,负责上转患者在院内的接诊、分诊工作及下转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促进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上级医院选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任和全科医师团队,其工资待遇由所属医院承担,不得低于原收入水平。

(三)医联体内人员合理流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医师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医联体内具有相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作为多点执业地点开展诊疗服务,由各医疗机构报医联体理事会审核后,向双方(或多家)机构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医联体内非本机构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聘请其在本机构兼职。

(四)强化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

1、牵头医院定期安排医联体内的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免费进修学习。积极推广学科指南及临床路径,共同遵守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疾病的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宣传普及简便、有效、价廉的中、西医基层适宜技术,重点是各类慢病防治技术。

2、上级医院和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技术支持制度和途径,建立远程会诊系统。除危急病人的会诊外,定期开展各种疑难病症的讨论,帮助下级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与“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对口支援”、“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进行。

3、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医联体内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前,需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至少6个月。

4、建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上级或牵头医院进修和培训机制。医联体内二级医院有计划地、定期对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安排免费进修和专业技术培训,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医护人员,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

5、开展医联体人员的统一培训和考核。委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对医联体内人员统一组织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及其他(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五)医联体内探索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服务手段创新。

1、在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基础上,搭建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医联体内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查检验,检查互认必须在符合医疗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可按项目逐步互认,分步实施。

2、医联体贯彻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优惠、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等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探索推出各项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如享受免费专家健康咨询,为老年、行动不便的就诊患者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在基层机构首诊预约上级医院专家门诊、检查、住院、转诊等一站式服务并享受优先、免挂号费、优惠就医费用等。

(六)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绿色通道。

1、结合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开展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基层医生首诊负责制,制定医联体内的转诊规范与流程,建立基层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对通过基层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优先安排诊治,鼓励社区居民首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2、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学科规划、布局为基础,以手术分级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为主要抓手,卫生行政部门着重规范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收治行为,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科学、有序推进。

3、医联体积极建立医联体内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着重促进二级医院恢复期(康复期)患者下转。要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细化和完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4、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间建立业务协作关系。疑难复杂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诊按照病情需要、抢救生命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诊疗。通过引导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和实施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医联体内大型公立医院与各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上下联动、分级分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七)对接医疗信息,推进院际协作。

1、利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资源,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各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信息互通,逐步完善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组建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医用消毒供应中心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满足医联体医疗服务的需求。

2、建立医联体内会诊制度。注重全专结合,医联体内二级医院的专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可联合对相关疾病进行诊疗;开展医联体内网上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和诊治。

3、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医联体所在辖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着重居民健康监测和慢病预防。加快推进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健康档案与居民诊疗信息的有效衔接,达到医联体间各级医疗机构居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的互联互通。

(八)理顺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医联体理事会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根据牵头医院的考核结果,做好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取得的效益,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给予下沉专家一定补贴,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医联体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第三篇:美术课改经验介绍

“线”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线在美术教学中是不可缺少之一,线也称作线条。是在我们的视觉形式中最基本的语言,同时它也是最直接最简便运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线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又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可以说它也是一种基石之一,在美术的表现手段当中,无论是装饰画还是写实画、无论是表现具体的画还是抽象的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当中、以及艺术家们的创作当中,线不仅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艺术语言,而且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魅力。

在教学生学习《画中的线条》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我国古代绘画中的经典之作魏晋时期的砖画《放牧图》、南宋时期马远的《黄河逆流》、唐朝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这三幅作品从内容题材上分别表现了动物、自然、人物,其中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放牧图》用笔粗狂有利,马的动态把握准确,人物刻画概括生动,具有典型的民间风格,表现出奔马的骠悍与力度;《黄河逆流》表现的是黄河水惊涛翻滚、柔中带刚的气势;《八十七神仙卷》,而是神仙繁而不乱、随风飘荡的衣带,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境界,这些如此美妙的变化,却来自线条的曲直、舒缓、粗细等无穷的变化。所以在欣赏过程中组织学生体会线条的变化,感受不同的境界,就是让学生读画、赏画并获得欣赏技能的过程。因此用这三幅作品对比欣赏,我认为可以使学生能很快的感受到线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自然会认识

到画家可以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质感。在这里我们不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画家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知道不同的线可以表现不同的心情,让学生知道线有曲直、舒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线在各种各类美术作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千变万化的魔力,它也是一种神奇的符号,从而也编织着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在画面上,线可以随着人们的心情与性格等因素在不断的变化,从而表达出一种种情感。新的课标中明确指出:线条造型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也是儿童最简单和直接地表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

人类赋予了线的生命,同时线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美的享受,因而不同的线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会变的线条》一课中,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在画面中用不同种线条合理的组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美感与享受,同时也感受到画家那非凡的创造力;《苗族蜡染图案》这幅作品,线条流畅,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给人以装饰的美感。

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等,引导学生试着用不同种类的线条为各种形象分别进行装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学生设计服装、有的学生设计陶罐、有的学生设计面具,还有的学生设计建筑等,让学生在线条的运用上既有秩序又有变化,同时也给师生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也可以相互参考,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初步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也使学生尝试到了如何运用不同种线条表现美感。体验线条的造型美。

线条虽然只是一根线,但是它在大师、画家和同学的笔下,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的流畅,有的纤细,有的粗壮„„而且可以组成丰富的画面,还可以装饰美化各种形象。

我们都知道客观存在的各类物体并没有线条围绕着他们,但人们却可以用线条把各类物体的造型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现代社会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就有明确的目的: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而线条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摸一摸不同质感的物体,以及通过语言的提示,引导学生画出有感情色彩的线条,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学生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物等创作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以及线条的熟练使用。

在小学的美术教育领域中,线条绘画教学是众多教师的重要手段,通过线的造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力。让学生在不断自我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培养线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塑造形体和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就能创作出更多更丰富的画来。

从而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线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绘画语言,线条的运用和造型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写照,是他们

想象力、创造力、写实能力的结晶。儿童通过用线条来进行作画,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这也是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说,线在美术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在美术教学中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第四篇:学校课改经验介绍

课改工作重在落实

退沙办许村小学

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既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努力做好此项工作,又要正确地认识到课改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为了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实施,我们要着力抓好如下四个层面的工作,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把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管理层面

1、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层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认识课改,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验责任感和急迫感,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我们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组织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统筹安排全校课改实验工作。

3、强化校本培训。有效地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明确课改实验的内涵、目标和任务,提高课改实验水平。开展课改系列研讨活动,如“校长谈课改”、“教师说课改”等,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借鉴,达成共识。

4、以研促改。课改实验,科研先行。要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勤钻研”的研究氛围,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会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活动,实现课程改革和教、科、研一体化,以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带动课题研究。

二、教师层面

1、转变教师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我们在本次课程改革中,一定要按照以上“管理层面”所提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转变教师的角色。

⑴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⑵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⑴ 学会尊重、赞赏学生。为了实现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 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⑵ 勤于帮助、引导学生。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⑶ 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齐心协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层面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2、学生评价。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四、教学层面

1、教学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现象。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3、教学应该关注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⑴ 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⑵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而不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而不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而不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烈而不是越来越减弱。⑶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努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第五篇:医改

浅析新医改

摘要:自新医改制定实施以来,不觉已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费用继续水涨船高。然而,改革之事非一早一夕,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在医疗改革事业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新医改的内容与目标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意见》全文13000余字,共分六个部分,包括: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医疗改革的社会根源

(1)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2)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卫生服务体系薄弱;(3)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4)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5)药品和医用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影响了基本药物的可及性;(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三、新医改开展的具体工作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我国的新农合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覆盖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5.3元。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支出比例从60%降到了38.2%。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同时推进定编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政府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等。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优先发展县医院,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全科医生培养等政策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采取一系列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措施,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医改的评价与见解

医改事业关系到十几亿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系统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医改启动实施的前三年,也就是2009-2011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着眼于保基本,从基层入手推进改革。尤其是在基层成效更加明显,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较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推动了民生保障和改善,也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医改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的难点进一步聚焦,只有持续深入推进,才能不断扩大改革成效。因此,制定医改规划,进一步凝聚共识、找准突破口,推动医改持续有效深入是必须的。

(一)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

落实政府责任,改革补偿机制。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加强卫生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

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创新医院管理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

1、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要落实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社会资本优先的原则,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2、进一步改善执业环境。要全面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税收、价格、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3、坚持扶优扶强。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契合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发展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

(三)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2、提高医保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探索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全面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大对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六、最后结束语 我们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固然没大错,但决不能知难而退,不敢触及体制性矛盾,仅仅在医疗卫生体制的外围打转。当然,期望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改革目标,并不现实。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改革的路径设计,必须要明确,不容回避。

对改革者而言,务实的态度是,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主旨;其次,应当不惧失败,不讳指责,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行。如能以平常心评估新医改三年的成效,坦然接受批评,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加快制度性改革,庶几近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