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共5篇)

中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共5篇)



第一篇:中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

中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

一、说活动内容

当今社会,因为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家长对孩子宠溺过度,致使孩子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基本的礼貌和行为的问题。同时他们自己是不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能靠大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明白应该怎么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活动圈也在随之不的断扩大,他们接触的事物、交往的人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他们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活动圈的扩大而扩大。在家里他们是小霸王、小主人;在外面他们是小朋友、小伙伴、小哥哥、小姐姐,有时也会扮演小客人这一角色。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如何进行不同角色的转换和扮演,如何在小主人与小客人之间进行互变,如何能够使其正确的理解、表达谢意,是幼儿面临的一个难题。学习怎样礼貌的做客,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交往交流,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经验,加强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会让幼儿在经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重点:知道要怎样礼貌的做客

难点:幼儿能够体会到主人对自己的好,并自发的表示感谢 理由: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感受的能力还不够好,所以要让他们清楚明白的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有些困难的。有些幼儿在溺爱的环境中,甚至觉得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应当的。对于这样的孩子,让其理解感受都困难,表达就更加举步维艰了。

二、说活动目标 经过以上的分析,按照中班幼儿的社会教育内容:帮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能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了解别人的情感,对别人有好感。我为此定出了以下三点: 1.通过活动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体会到主人对自己的好,并自发的表示感谢; 3.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为了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于是做出以下活动准备: 1.幼儿故事一个。(《小燕子做客》)

2.请某个家长准备他的孩子在外做客的照片若干张。(接别人递来的东西、做客时怎样坐的照片、乱翻东西、要吃的等等)

3.事先与xx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允许后集体到某个幼儿家做客。

三、说教法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则难以理解,为此,本次活动运用一些生动形象、有利于幼儿感知、体验、操作的方法,主要有:故事法、演示法、环境体验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补互助,配合生动的故事、气氛良好的体验环境、直观的照片等,培养孩子的礼节礼貌、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理解他人感受、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依据以上分析与准备,设计了以下环节:

1、故事精彩激发愿望,家园双方积极配合,儿童直观照片感触。

(1)教师用《小燕子做客》的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勾起幼儿想去别人家做客的愿望。(小燕子受到伙伴的邀请去小狗家做客啦!小燕子到了门口轻轻的敲了伙伴的门,小狗高兴的把小燕子迎接了进去。小燕子进门后端正的坐在了沙发上,小狗快乐的递上了好多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小燕子双手接过了这些好吃的并说了谢谢,小狗更加高兴了觉得小燕子特别有礼貌,于是又递上了许多好玩的玩具。过了好一会,天快要黑了,小燕子该回家了。小燕子就开心的告诉伙伴东西很好吃、玩具很好玩,并且谢谢小狗的款待,最后和小狗说了再见。小狗称赞小燕子真是个懂礼貌的客人,欢迎下次小燕子再去它家做客呢!)教师提示:小朋友们做客能干吗啊?你们想去做客吗?我们去做客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出示照片,让幼儿们看看某个小朋友在做客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图片内容为:进别人家之前敲门、接主人递来的水果、坐在沙发上的样子、离开之前的感谢与道别、要吃的、乱翻东西等。(这样使幼儿直接看见别人是怎么做客的,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做客的,最后思考自己做的对吗?照片里又做的对吗?)家里做客?

(3)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为 “我是小客人”的活动想了一个好主意,我们来看看是什么主意。教师讲完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想去谁的 2.幼儿分享以前经验,彼此积极相互交流。(1)引起讨论 教师提问:

①照片上哪些事我们已经做过了?小朋友们做对了吗?

②你们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你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高兴、害怕、紧张„„)③你们做客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2)看照片思考问题:进去轻敲门、坐姿很端正、递来双手接、离开说再见,伸手要吃的,东西胡乱翻。这些照片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3.教师幼儿一齐交流:如何做个懂礼貌受欢迎的小客人(进去轻敲门、坐姿很端正、递来双手接、离开说再见)。4.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交代任务:今天老师请你们到xx小朋友家里做客,你们能争当礼貌受欢迎的小客人吗?(2)讨论任务:你准备怎样做客?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我们看看哪个小客人最受欢迎?

(3)任务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幼儿们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五、说活动延伸

1. 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相互交流,分别以客人与主人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感受。2. 建议家长有空多带幼儿去朋友、亲戚家做客,深化幼儿的语言行为能力。3. 抽出时间,老师也去幼儿家做客,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感受新的体验。

第二篇:小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

【活动方案】小班社会活动:学做小客人

原创 2017-05-08 周雯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会做客的简单礼节。2. 学会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3. 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活动准备:

1. 小动物的头饰若干个。2. 小盘子,小杯子若干个。3. 一篮玩具、图书、布娃娃。4. 自制小电视。5. 娃娃歌。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1. 回忆性谈话。

(1)小朋友,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呀?(2)你们去别人家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事? 二.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1.学习有礼貌的问候主人。

(1)小朋友,你们到别人家做客时会先做什么事?(2)敲门是怎么敲的?

(3)是轻轻的敲还是用手用力的拍打门啊?(4)如果别人家有门铃,你又会怎么做?(5)门开了,小朋友要怎么和主人打招呼?

(6)小朋友们刚才都知道了,到别人家做客要轻轻敲门,见到主人要说:“您好!”见了不同的人还要用不同的称呼,像“叔叔好!”“阿姨好!” 2.学会有礼貌的与人交谈

(1)小朋友,你在做客的时候,主人有没有请你玩玩具,吃东西呀?你要对他说什么?(2)别人的家里好漂亮,小朋友一定很想参观参观,你们要怎么对主人说呢?(3)没有主人的同意,你们能随便玩别人家里的东西吗?

(4)小朋友在做客的时候,如果主人邀请你干什么,就要对主人说:“谢谢!”想要做其他的事情时也要先问主人“我能不能这样做。”等主人说可以后,才可以去做那件事。

3.有礼貌的与人告别。

(1)天黑了,小朋友离开主人家的时候要和主人说什么?(2)你们会谢谢主人招待你们吗?

(3)要不要也邀请主人到你们家里做做客?你怎么邀请他。

(4)刚才有稻多的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做客时的表现,老师发现小朋友都很有礼貌,都会对主人说“您好!”“谢谢!”和“再见!”还会邀请主人也到自己家做客,小朋友都很能干。三.玩角色扮演游戏。1.介绍游戏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是小客人》。(2)老师听说森林里的兔妈妈盖了一个好大的蘑菇房子,它邀请了好多的小动物到家里做客,小朋友也扮成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去做客,好吗? 2.讲解游戏玩法。

(1)小动物们要去兔妈妈家做客了,小动物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到兔妈妈家时要先敲门,看到兔妈妈就和它们打招呼,兔妈妈招待小动物的时候,小动物要说“谢谢!”等离开兔妈妈家时,千万不要忘了说“再见!”

(2)兔妈妈邀请了小动物来家里做客,小动物是不是也要邀请兔妈妈到自己家做客呀?

(3)老师要看一看,谁是最有礼貌的小客人。(4)请小朋友戴上动物头饰,我们要去兔妈妈家了。(5)有礼貌的小动物不吵也不闹。3.开始游戏,兔妈妈由助教老师扮演。

(1)小动物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快请进。

(2)我要邀请小猫吃鱼;我要邀请小狗玩玩具;我要邀请小鸭看图书(或玩布娃娃,看电视,吃水果)

(3)小动物再见,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4)游戏可重复玩。

(5)小朋友今天去了兔妈妈家做客,都很有礼貌,看到兔妈妈时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说了“您好”“谢谢”“再见”都非常能干,希望小朋友以后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也能像今天在兔妈妈家一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第三篇:中班礼仪《学做小客人》教案设计

中班礼仪《学做小客人》教案设计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而中华民族有传统美德,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可同现代文明相结合寻求指导理论,教育中可进行爱惜劳动成果,诚实、勤劳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通过围餐,让幼儿认识中国的饮宴礼仪,认识围餐的上菜顺序。

2、,在进餐过程中实践所学的礼仪,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3、让家长配合,在家进餐时也让幼儿“练习”,让幼儿在习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

上菜顺序,中餐一般讲究:先凉后热,先炒后烧,咸鲜清淡的先上,甜的味浓味厚的后上,最后是饭菜

凉菜-冷拼,花拼。

热炒-视规模选用滑炒,软炒,干炸,爆,烩,烧,蒸,浇,扒等组合。

大菜-(不是必须的)指整只,整块,整条的高贵菜肴,比如一头乳猪,一只全羊,一大块鹿肉什么的。

甜菜-包括甜汤,如冰糖莲子,银耳甜汤等

点心-一般大宴不供饭,而以糕,饼,团,粉,各种面,包子,饺子等。

水果-爽口,消腻

(1)、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

(2)、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夹菜应先拣离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夹菜时不要在碗碟里乱翻找。

(3)、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

(5)、汤和食物如果太热,不可用嘴吹。等汤和食物凉了,才去吃。

第四篇:中班礼仪活动1 学做小客人

礼仪教案

学做小客人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在4到5岁,语言发展迅速,在《学做小客人》课程中,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做客礼仪,并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交流,从中体会做小客人的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一)核心要素:

做客前 约在先 说人数 定时间 如约至 勿早晚 小礼品 人喜欢 入座后 坐相端 主人物 不乱翻 主人忙 要适时 先致谢 再告辞

(二)活动准备:

1.与本班一幼儿家庭联系有关做客事宜。2.电话两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向小朋友介绍活动内容及简单要求。

2.老师要带XX小朋友去XX小朋友家做客,比一比看谁是最礼貌的小客人。3.幼儿到XX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学习礼貌用语和简单礼节。4.学习有礼貌地问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轻轻地敲门,见了主人会礼貌地问候,学说“你好”。见了不同的人会使用合适的称谓。5.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1)对于主人的招待,如请客人坐,请客人喝茶,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要有礼貌地说“谢谢”。(2)在别人家不随便翻看,拿走别人的东西。

在别人谈话时,不随便插嘴。当别人提出问题时,要大方地回答。说话时,声音轻一些,不大声喧哗。(3)与主人要友爱相处。

(4)学习有礼貌地与主人告别。

(5)临走时,向主人说“XX,再见”,还可客气地邀请别人去自己家做客。

四、做客后进行小结,对幼儿在做客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小朋友在别人家做客时很有礼貌,会说“您好”、“谢谢”、“再见”,并且不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这些,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五、活动延伸:

可通过角色扮演和行为辨析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拜访做客的教育。1.甜甜敲门时很用力,她这样做好吗? 2.小客人进门时没问好,这样做对吗? 3.乱翻主人东西好不好?应该怎样做?

六、教学反思:

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

2013年3月

唐 凤

第五篇:中班社会活动《客人来了》活动反思

中班社会《客人来了》活动反思

城关镇中心幼儿园 徐雯

《客人来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领域活动。对客人以礼相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这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也是友好人际交往的一种表现,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也已经学会了一些礼貌用语,但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在到别人家做客和当小主人招待客人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到别人家做客时,很随便的拿东西玩;别人到自己家做客时,他们又会认为自己的玩具别人不能动。本次活动中在突出幼儿如何礼貌地做一个合格的小主人,充分利用中班幼儿喜欢与人交往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意识到主人的待客之道和乐趣。活动内容应该稍把类容加深一些。在后来的角色表演中老师也应该参与到里面看幼儿是怎样表现的,开始应该由老师先表演一遍更好的展现课堂气氛。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1.缺乏锻炼。由于幼儿平时与外人交往的机会少,个别幼儿在见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就会不知所措,如:新来的王妍和胆小的孙文璇小朋友在招待客人时很被动,经过我多次鼓励才感去请客人老师玩玩具或吃东西。

2.与来本班听课的所有教师协商不够详细,没有恰当的安排;没能让客人老师一对一的与我们班幼儿交往,失去了一个对应而又单独锻炼的机会,使个别幼儿没能完全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节。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目的要明确,活动的开展要围绕主题目标,教师的安排要合理,管理要严谨;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抓随机性教育,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和各领域联系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