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教育



第一篇:虎妈教育

As more Chinese parents adopt a Western style of parenting that allows children more freedom and encouragement, Amy Chua and her book lauding strict Chinese parenting as superior ignit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mong Americans.如今,提倡给予孩子更多自由与鼓励的西方教育模式越发受到中国家长的追捧,而华裔“虎妈”蔡美儿在新书中却称赞严厉的中式教育更为优越,从而在美国人当中引发空前关注。

Chua made the cover of the latest issue of Time Magazine, continuing to provoke heated discussion among Americans over her alleged Chinese parenting methods including no grades lower than A, no sleepovers, TV or computer games.蔡美儿前不久成为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此举进一步激起美国民众对其所倡导的中式教育的持续热议,她推行的教育方式包括不准有科目低于A,不准夜不归宿,不准看电视,不准玩电脑游戏。

As many in the US became furious at her “ruthless” way, asking “where is the love and respect for children,” some are wondering whether the Chinese approach creates smarter people who can take the lead in the future global marketplacea Harvard dropout.在中国学术界,许多人也在反思中国式的教育方式,似乎中式教育无法培养出像“哈佛辍学生”比尔•盖茨这样的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

“In my opinion, compared with highly strict Chinese parenting, the Western way exerts more positive influence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aid Cui Yonghua, a leading psychiatrist at Beijing Anding Hospital.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病主治医师崔永华称:“我认为,与极其严厉的中式家教相比,西方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会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Cui pointed out that many Chinese parents now focus too much on children`s IQ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health but little on their mental health.And it`s not good for parents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from every pressure and discomfort.崔永华指出,现在许多中国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商发展以及身体健康,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家长保护过度孩子,使他们与压力绝缘,不让他们受委屈,这也是不好的。

“Parents should believe that children are able and flexible,” he said.他说:“家长应当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能屈能伸。”

第二篇:虎妈

“虎妈”蔡美儿感叹:为人父母比当耶鲁的法学教授还要难

(202_-06-22 23:58:13)

写书也是反思,因为过于严苛曾一度与小女儿闹翻

东方网6月21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带着丈夫、两个女儿和父母,49岁的“虎妈”蔡美儿第5次回到中国。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专长是国际商业交易、法律、民族冲突,但是,她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知晓,是因为她今年1月出版的书《虎妈战歌》。在中国出版时,书名改为了《我在美国做妈妈》。书中的“虎妈”严厉得几近苛刻,固执得近乎偏执。她要求两个女儿成绩全A,要求她们每天必须练琴2小时,即使出国旅游也要坚持,她不允许女儿在外过夜,不允许参加舞会。

蔡美儿把她的教育方式称为“中式教育”,可美国媒体却评价为“她在虐待孩子”。即使在中国,蔡美儿的教育方法同样遭到很大的质疑。但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她的大女儿索菲亚不仅将钢琴演奏进了卡内基音乐厅,今年9月还将就读哈佛大学;她的小女儿露露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球手,同时也开始重新拉小提琴了。

昨天,蔡美儿全家一起出现在“虎妈蔡美儿中国行”的首站北京。大女儿索菲亚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提问,还帮助妈妈更好地用中文表达,始终露着甜美的微笑。而小女儿露露则坐在一旁,低眉顺目,一言不发。丈夫杰德则站在门口,温和地看着妻女接受采访。

“我写过中东种族问题的书,我曾经在华尔街工作,现在在耶鲁当法学教授,但是,做父母是我干过最难做的一项工作。”面对记者,蔡美儿坦言,她也在学着改变,如何更好的做妈妈。

明天,上海将成为“虎妈中国行”的第二站,她将对话教育专家熊丙奇、“猫爸”常智韬和“知心姐姐”卢勤。

谈批评:

他们以为这是家教指导书

记者:你一再表示,很多人对于你的攻击和愤怒,都源于误读了你的书。你觉得,他们在哪些方面误读了?

蔡美儿:我的书在美国出版后,我一天内收到了500多封电子邮件,其中很多都是批评。很多人可能会想,为何一个平时写经济和外交政策的耶鲁教授要写这样一本书的。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我人生的低谷中。我13岁的小儿女露露进入了青春期,非常叛逆,而我妹妹得了白血病。

很多读者都关心书的结尾,想知道第二天我会不会和露露大战一场。实际上,第二天起床,我打开我的电脑,开始写《虎妈战歌》。写开头和中段只用了2个月,但最后关于露露,却久久不能下笔。与失去露露相比,我选择了给她自由,我也因此而改变,不再那么严厉。

这本书帮助我的女儿明白,为什么我如此严厉,它也帮助我理解我女儿的感受。所以,我的书不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导书,而是我自己的家庭故事。

另外,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中文版里的“虎妈”,看上去不会比英文版里的更严厉。英文版里我有着很多自嘲的话,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中文翻译过来,就觉得有点讽刺了。

谈孩子:

严苛曾让她和小女儿闹翻

记者:你两个女儿的个性有所不同,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自己的改变是否也由此开始?

蔡美儿:是的。大女儿索菲亚,尽管很好强,但是她听我的话。但小女儿露露,是完全不同的个性,一切我要求她去做的事情,她总是说:“不!”露露很难用我此前的严格的中式教育方法,以致我和露露的战争愈演愈烈。我开始问自己:“我是不是做错了每件事情。”在书的结尾,我和露露在莫斯科的红场有一次激烈的冲突。露露愤怒地当着餐厅所有人的面说:“我恨你,我讨厌小提琴。你是一个可怕的母亲。你自私。你说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其实是为了你自己。”听了那些话,我真的很痛苦。

那次大战后,我开始改变,对露露不再这么严厉,开始和她谈心,让她有自己的选择。我让她停止学习小提琴,开始学习她喜欢的网球,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在一起。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全部,依然坚持她的成绩应该优秀、应该有优秀的品质等等。

那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露露开始回到了我身边,开始重新拉小提琴。同时,她还成为一个很不错的网球手,赢得许多奖杯和奖章,还被同学选为学校网球队最有价值球员。李娜(专题)打温网的时候,她还为她加油呢!

记者:如果一切重来,你还会坚持你那种严厉的“中式教育”吗?

蔡美儿:是的,我将做同样的事,但会作一些调整。我们都想培养一个快乐、积极、独立的孩子,但不知道究竟怎么做。我的两个女儿,一个18岁,一个15 岁,她们都让我引以为豪。索菲亚今年9月将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我的两个女儿都非常善良,有礼貌,坚强,有很多的朋友。

孩子小时候还得多陪陪

记者:你女儿学琴的这些年里,你总是不停地送她们上课、接她们下课,付出了很多,也很有毅力。这对于很多中国父母来说,挺难做到的。你如何协调工作和陪送孩子的关系?

蔡美儿:我很爱我的工作,但我的工作比较自由,所以我可以安排好陪送女儿上课的时间。我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陪伴的。等她们长大了,就可以放手了。索菲亚高中之后,我就已经不太管她,因为她们都已经会自觉学习了。

记者: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对毕业生说,最重要的是社会服务的权利和责任。你对于女儿的教育除了成绩和音乐外,在社会公益方面是否涉及?

蔡美儿:对社会服务很重要,比如索菲亚现在就经常参加慈善演出。但是,在美国的学校,这种教育真是太多了,帮助穷人、收集废品、防止污染„„非常非常多,所以对于这方面,我就没有太多涉及。

孩子幸福才是真正成功

记者:有些读者认为,你很成功,但是并不幸福。你是如何看待“成功”和“幸福”的?

蔡美儿:之前很多人误会我,认为我只关心成功、不关心幸福。这完全是对我的误解。如果幸福和成功两者只能选择一个,我当然选择幸福。孩子的幸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但我相信,如何给孩子幸福,如何帮助他们快乐长大,是一个难题。人们只有爱自己所从事的事情,那才可能真正成功,就像露露喜爱网球一样。我在耶鲁也有很多亚洲学生,但有些并不快乐。因为他们只是在完成父母希望他们做的,成为一个医生或律师,但自己并不感兴趣。如果一个人被迫去做一些事情,那不可能真正成功和快乐。

谈丈夫:

他不喜欢女儿练琴太久

记者:你的丈夫是一个美国人,他似乎更喜欢给予孩子“美式教育”,你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的矛盾,如何协调?

蔡美儿:我们会有一些矛盾,但是不多。因为他也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严格一些。我们的冲突出现在,如果练琴时间超过2小时,我还要求孩子练,他就会反对。我的丈夫会带她们去打棒球,去公园,从不打她们。他还喜欢启发她们问“为什么”。

记者:你以后还会出《虎妈战歌》的续集吗?

蔡美儿:不写了,已经够了。我之所以写《虎妈战歌》,并不是说“我的就是对的,你的就是错的”,希望大家都以一种开明的态度来对待,通过我的家庭故事,我们共同来寻找积极的意义。

谈父母:

小时候家教也很严厉

记者:你如此的坚持,是否和你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蔡美儿:我自己生长在一个非常严格的中国家庭。我父母1960年去了美国,父亲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现在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非常严格地教育我们三姐妹,比我现在做的严格得多。我成长在美国,总是觉得我的家庭和其他家庭不一样。美国的孩子很自由,但我和妹妹们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做数学、弹钢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在我小的时候,我也很不理解,觉得父母对我太严厉了。然而,现在,我崇拜我的父母,深爱、钦佩、感谢他们。因为我意识到,他们想给我多美好的未来,就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蔡美儿给中国父母的一点建议:

做“虎妈”还是“猫妈”并非“厚此”就要“薄彼”

记者:现在有些中国父母采取了“放养”、“慢养”等方式,孩子也考进了哈佛等名校,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蔡美儿:我丈夫的父母对他一点都不严格,但他还是成为了耶鲁的教授。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教育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我认识的一些美国孩子,他们还希望父母能对他们严格一点,因为太放纵了并不好。

记者:你是“第二代中国移民”,那你身边的“中国移民”都认同你的这种教育方式吗?她们也是这样的吗?

蔡美儿:不。她们很多都不那么严格,这只是我个人的家庭、性格等原因,让我选择了这种教育方式。我的女儿是“第三代中国移民”,她们拥有很好的环境和条件。我希望她们不要享乐,不要拜金,而学音乐可以让她们有更好的追求和内涵。

记者:现在有种说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好,孩子应该在中国读完高中,再出国留学,你如何看待?

蔡美儿:中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很好,对孩子管得很严厉,但是我觉得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应该多一点玩的时间。而美国的小学简直是浪费时间,太宽松了,就是玩。但美国的大学真的非常非常棒,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记者:对于中国的父母,在育儿方面,你有没有一些建议?

蔡美儿:我收到了一些来自亚洲孩子的电子邮件,他们对父母充满愤怒。他们说:“我的父母不爱我。他们只有关心成绩、成功。我要离家出走,我现在恨他们。”我对此觉得很伤心。我敢肯定,他们的父母很爱他们,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亚洲的父母应该学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孩子做朋友。

做一个好的父母,有很多路可以选择。如果中国父母可以更加个性地定义成功,那中国的孩子会减少很多激烈的竞争,减少很多压力,也会快乐很多。

■他们眼里的“虎妈”

大女儿索菲亚:

我长大也要当“虎妈”

有人担心我是妈妈教育出来的机器人,但我不是。妈妈小时候对我们特别严厉,我也曾经有点不高兴,但是心里明白那是为我好。现在长大了,我很感谢她,我特别爱弹钢琴。我的爸爸对我们比较宽松,他鼓励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以后长大,也会当“虎妈”,但不是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不轻易地放弃。

丈夫杰德:

父母对孩子态度要一致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时候意见会不一致。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关起门来讨论。在孩子面前,父母需要始终保持一致的态度。

赵芳(虎妈女儿中文老师):

现实中的“虎妈”很幽默

在现实生活中,“虎妈”是一个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人,根本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严苛。《虎妈战歌》出版后,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有媒体都蜂拥而来。我很赞成她所提倡的把严格的中式教育和宽松的西方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我在美国7年,看到很多美国家长对孩子都给予过多的自由,导致孩子自律性差。相反,咱们中国孩子的父母又过于严厉,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太大。我认为从东西方教育中取个平衡点最好。

■他们眼里的中国教育

齐大辉(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家长太关注赚钱,没空陪孩子

我妈妈也是一个“虎妈”,从小还打我。中国的家长对于成绩很敏感,尤其是第一名,现在很多的中国家长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学会夸孩子。但是,中国的家长太忙了,忙着事业,忙着赚钱,还没有做好做家长的准备。其实,陪伴孩子不在乎花多少时间,而在于效率,是否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过分关注分数只能培养技术型人才

中国孩子的考试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是在现代社会,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更重要。不然,中国培养的就只能是技术型人才,只能被管理型人才所领导。因此,中国的教育需要引入不同的教育体系。对于家长而言,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教育孩子,但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孩子。

第三篇:虎妈战歌

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 虎妈获胜。”这种标题令以严厉教育著称、曾引发东西方激烈争论的美国“虎妈”蔡美儿开心不已。她的女儿4日传出同时接到哈佛和耶鲁两所名校的录取通知。《纽约时报》的说法是: “中国父母的教育比歼—20更可怕”。在许多西方人眼中,大量华人孩子“正在垄断”美欧各大名校,开始震动长久以来西方“宽松教育”理念:在法国,各种培训班盛行;学区房开始走俏于加拿大的非华裔家庭;日本众多学校在家长要求下恢复了周六上课制。另一方面,“虎妈”众多的中国也在发生变化,网上有关“上名牌大学是否代表成功”的质疑很多。一位德国的教育学者对记者说,东两方其实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西方反思为什么东方会有这么多成功者,中国则反思自己缺乏创造力。这个激烈竞争的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只允许成功,东西方妈妈将会越来越相似。

“我终于将离开虎穴”

“我现在18岁了,终于将离开虎穴了。但我很高兴您和父亲能够这样将我教育成人,拥有您这样的母亲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美国《华盛顿时报》4日引用了“虎妞”索非亚(中文名蔡思慧)这样一句话。文章称,这个从小既不准看电视,也不准到朋友家过夜的女孩,已经接到哈佛和耶鲁的录取通知。尽管蔡思慧尚未决定上哪所大学,但她严厉的母亲显然可以放心地说,自己的严格终于有所成就了。

“虎妈”蔡美儿因为一篇“中国妈妈为什么比美国妈妈更强”的书摘被媒体称为“最具争议的母亲”。对于“获胜”的说法,她在写给《波士顿前锋报》的电邮中说: “我不能居功。我不觉得我的教养方式与她被录取有关。这百分之百是索非亚自己努力的结果。”

不过,《纽约地铁报》称,这个消息再一次证明了蔡美儿富有争议的育儿方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折磨是正确的事。《耶鲁每日新闻》4日担心蔡思慧可能会选择哈佛大学,该报称,哈佛今年的录取率是历史上最低的,3.5万名申请人中只有6%能够获得录取。“随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你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美**亲将会向蔡美儿的铁腕学习。” 《波士顿先驱报》这样断言。

不过,这样的成功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东方式严厉教育的争论。曾经极力推崇“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强”的《华尔街日报》4日刊登在中国生活3年的专栏作家艾伦·保罗的文章——“熊猫爸爸挑战虎妈”。保罗写道: “如果你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能干、自信的成年人,那么‘虎妈式’教育绝对不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方法。我们不会容忍将孩子锁在琴凳上,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行为,而且会适得其反。”

“中国新式歼-20隐形战机固然令人担忧,但中国人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其教育的崛起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武器。” 《纽约时报》则这样写道。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虎妈教育与西方国家通行的‘宽松育儿’模式截然对立,但却触动了美国中产阶层父母担心子女不上进的隐忧……蔡美儿的成功恰恰击中了这个弱点,即美国伦理中的逻辑裂缝。因为除了理解和宽容之外,也得将教育当作武器交给了女,这样才能在残酷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成功立足。” 西方国家开始兴起“补习班”

对于西方一些家长羡慕和学习“虎妈式教育”,瑞上《新苏黎世报》称,在全球霸主地位的争夺中,中国和西方开始平起平坐。在大洋彼岸,对于衰落的历史恐惧在蔓延:向中国入学习,就意味着学习成功,至少有些美国人这样相信。文章同时称,事实上,对中国学习狂的恐惧没有理由。他们尽管获得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的最高分,但这个强国从未赢得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中国的发明家很少有人以创新技术进入专利名单。

随着争议的不断深入,西方支持 “虎妈”式教育的名人也越来越多。德国原央行理事萨拉辛日前表示,中国之所以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中国人重视教育。西方国家如果现在还不学习中国,再过几年将被中国抛出很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称,许多学校社团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都是华裔,华裔不仅成绩好,其他方面也不差,那种说华裔“放弃社交和活动考名牌学校”的说法,是不顾事实的偏见。

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兴起“培训班热”。近两年来,法国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的比例在欧洲高居第一。虽然这些培训班以艺术类为主,但这种让孩子有“一技之长”的想法和“中式妈妈”可谓殊途同归。《纽约时报》称,美国越来越多家长引导孩子“更功利地学习”,比如学中文的热潮开始盖过学西班牙语,连奥巴马的小女儿也不例外。在加拿大,许多省在中学设立“重点班”,不少非华裔家长也督促子女,“不能让亚裔垄断教育资源”;原本风行于亚裔间的“择校搬迁”(加拿大实行学区制,要选好学校就要搬家到相应学区居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非华裔家庭中。

日本政府有一段时间效仿西方宽松教育方式,但近年来发现宽松教育的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202_年,日本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41个国家中排名14,数学在56个国家中排名第十位。这种排名在日本人看来是和自身国力不相称的。日本民调机构研究员苅谷刚彦对记者说,宽松教育让孩子们有很多空闲时间,但是孩子们都用来看电视或打游戏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远不如读私塾的孩子。出于对宽松教育的反省,日本的部分公立学校已经恢复了周六上课制,把每周休息两天恢复到过去的每周休息1天,此举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赞同。

在德国,记者采访了 10名德国家长,问他们是否会实行“虎妈式教育”。其中4人表示“明确反对”,4人认为“虎妈式教育有利有弊”,两人认为“虎妈式教育值得借鉴”。从几名家长的文化层次来看,当售货员、工人等的家长表示反对,而当工程师、学者的家长更愿正视“虎妈”教育。

中国家长在宽严之间摇摆

“玩耍和苦读,哪个更属于童年?” 德国电视1台日前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该台称,在中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选拔性教育制度下,孩子的最大成功就是通过大学入学考试,这造成中国学生严重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家长们往往别无选择。文章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父母对旧有严格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抱有疑虑,但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耍还是逼着孩子用功学习,中国家长自已也摇摆不定。美国《世界日报》6日报道了华裔少年张晨波被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5所名校录取的消息,但报道引述少年的父亲、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的话称,“从未要求孩子要和自己一样”。

在亚洲国家中,韩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强度是数一数二的。记者的韩国朋友林惠兰有两个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学费高昂的英语幼儿园,读小学的时候,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接着就去各种补习班,周六还请家教来单独辅导。林惠兰说,孩子累得精疲力竭,大人也心疼,但这也没办法,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氛围,如果不把孩子送辅导班,会担心孩子落后于别人,今后没有竞争力。对于韩国这种教育,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曾将其视为促使美国教育界改进的榜样。但韩国《朝鲜日报》日前引述“在美最成功的韩裔人士”美国广播公司金牌女主播张贤珠的话说,“我是在虎爸虎妈手中接受教育的,但我不想这样抚养我的孩子。我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我的童年时期过得很痛苦。我很自卑,很忧郁。”

这两天,一起“华裔高材生残忍弑 ‘虎妈’”的消息在澳大利亚引起极大争论。3月22日,澳华裔妇女田梅被发现死于豪宅中,嫌疑人被认为是其子李伟,目前警方已经对其发出全球通缉令。据称,19岁的李伟以几乎全满分的成绩毕业于一所知名私立学校。李伟的朋友称,李伟经常受到母亲的压力而感到痛苦,这可能是他杀母的原因。澳大利亚许多华文媒体质疑,这样的“成功”真的算成功吗?

德国柏林青少年教育专家提姆。特里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历史上美欧国家处于上升期时,“虎妈”的做法其实是许多中上层家庭的典型做法,当年欧美很多孩子被送到寄宿制精英学校,在那里完全没有人身自由,一切都是强制的。即便现在,德国妈妈也把刚出生的孩了一独自放在另一个房间过夜,不顾婴儿天生的恐惧,并称为“培养孩子的独立”。中国妈妈谁会这样?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家长的目的都是为了下一代更好。在目前这个全球化时代,中韩等亚洲人的努力重新让西方人感受到激烈竞争的压力,后者也因此重新想起了“虎妈”那一套教育方式。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

“虎妈”自受到媒体报导以来,在中美两国和世界不少地方都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兴趣。人们由此受到了不同的启发,在进行不同角度的教育大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在各国其实都有其不同的意义。人们在惊叹“虎妈”的作为的同时,都对此事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都试图通过这一事例对于自身的教育有所反思和启迪,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具有全球性。在这一新闻开始冷却的时候,其实需要更加理性和清醒的冷思考,才会对于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这个事件其实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不同的人对于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不同的理解。

“虎妈”的事例一方面渲染了华人父母对于下一代教育的高度关注和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这种教育有其过于严格、家长的意志过强、难免对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有所压抑的方面。这两个方面如此戏剧性地统一在这一事例之中。因此,在中美各自相关的大讨论之中,其实都在这两个方面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也有不同的思考。在美国,有人由此对于华人和中国文化注重教育、注重下一代的智力和技能发展引起关注,并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引人瞩目的一个长处,认为美国的教育一些年来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在于对于青少年和儿童缺少严格的要求,把天性自由发展和放任自流混淆,造成了一些未必理想的后果。不能说多数人同意“虎妈”式的教育,但可以说,相当多的人认为美国的教育方式过于宽松,缺少竞争力。

在中国所引发的反响也很复杂,不少意见认为“虎妈”式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发展形成了负面的效果,认为中国的教育现在存在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刻板地压抑孩子的天性,压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有很大的问题,需要做根本性的调整和改变。这种意见似乎在媒体中形成了某种主流的声音。这可以说在中美之间有一种“互逆”的现象。

但在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其中包括中小学一线教师和不少家长,认为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其实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不能认为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初中等教育无效或失败。我就听到过许多中小学教师私下议论,他们认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严格要求其实并不错,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水准,让许多资质平常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切实的进步和成功。我听到的意见认为,确实孩子的负担相当重,也确实可能对于天才的养成形成某种损失,但我们教育的有效性在于让普通孩子的竞争力通过严格要求和管理得到了加强。可能我们的方式不利于天才脱颖而出,但确实有利于普通人成为人才。美国式的教育可能利于天才的自由发展,但往往使得普通孩子缺少约束而难以学业进步。我就亲耳听到一位考察过美国中等教育的中国中学教师说,美国的数学等课程过于容易,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国教育可以保证孩子有饭碗,未必能出天才;美国的教育让一些天才脱颖而出,但整体的效果未必理想。这些说法当然并不是全面研究的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但却是第一线的教师的体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虎妈”的事例看来,对于教育的成功与否存在不同的标准,而严格要求和自由发展、技能培养和人格健全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而中美教育的比较也是一个难以简单判断的议题。这些都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冷静地审慎评估。客观批评自己不容易,客观肯定自己的长处也不容易。目前所需要的是更加充分的公开讨论,而不是一惊一乍的情绪化宣泄。全面倾听不同意见,也让媒体的探讨更平衡和更深入,是当下中国关于教育讨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虎妈”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

第四篇:虎妈·观后感

在《好孩子是虎妈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吗?》这个视频中,争论双方围绕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从“好孩子是否是虎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以及“刻苦打基础还是快乐成长更重要”三个方面展开了多角度论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我的观点是,在教育方面,在孩子还没有办法认清自我的时候,父母应该负责任地、理性地替孩子做主。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对“父母该不该替孩子做主”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者的基本观点。大部分持否定观点的人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父母应该做的是顺应孩子的兴趣,引导其走向成功;二是,对于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应该怎样学习这样的问题,如果父母替孩子做主,那么孩子便失去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这可能导致孩子被迫做不情愿的事情,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三是,如果父母事事替孩子做主,那就可能导致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低下,进而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面临多种困难。反对者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是他们之所以反对父母替孩子做决定,其实多少都是出于一种假设——父母做出的决定常常不符合孩子自身的情况,甚至有些偏执武断的父母将自己的功利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身上。这个不理性的做法当然不能提倡。但是,不管孩子是否已经具备独立做出判断决定的能力,就贸然坚持所谓应该顺从孩子的兴趣,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武断,更是一种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更进一步的是,反对者认为应该顺从孩子自己的兴趣,但是如果孩子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反对者的观点又有何意义呢?事实上,反对者们的观点只能存在于这样一种假设之下,即孩子们自己知道自身的兴趣并且会有明确的追求,但是,这样的设想其实与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是相矛盾的。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他指出,这个时候人才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才能形成明确的自我概念①,而这一阶段处于人的青少年阶段。换言之即是,在青少年阶段,孩子的兴趣爱好会和其意志一同形成合力,朝向明确的自我方向发展。因此,尽管有极少数例外,尽管艾里克森的研究成果不一定是金科玉律(虽然事实上他的这一理论是目前该领域认可度最高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青少年阶段之前期望孩子自己朝着自己的兴趣坚持追求其实是不具备生理理论基础,不现实的。那不能单单顺从孩子的兴趣,难道父母替孩子做主就是好的选择吗?难道这一做法不会到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吗?当然,不顾孩子自身情况(包括其生理发展阶段特征、其性格特点以及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等),单纯拍脑袋决定或者随波逐流浮躁地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不可取的。同样地,艾里克森在其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三阶段(3~6岁)指出,这一阶段,孩子总希望被允许去进行自主活动,且如果父母经常否定他们的要求,或完全强迫他们完成父母指定的任务,他们就会变得没有自主性。因此,我支持在教育方面,在孩子还没有办法认清自我的时候,父母应该负责任地、理性地替孩子做主。一方面,此时孩子正处于渴望自主活动的阶段,其表现出来的多种活

动自然会带上其兴趣的烙印,会反映其天赋所在。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认真负责观察孩子的表现,想办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然后进行必要的分析,帮孩子找出其兴趣和天分所在,为孩子做出一份科学的规划,为孩子“做主”。接下来便是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理性显得尤其重要。父母要用客观理性地态度看待自己为孩子做出的决定,观察孩子的反应,适时对孩子做出恰当的鼓励、教导和规范或对规划做出必要的调整。总结起来,在孩童时期的教育方面,父母与其让孩子游荡在极其不确定的、靠他们自己那点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未必明了的兴趣中,还不如自己真正担起教育的责任,科学规划科学对待,帮助孩子铺设一条更加明朗的道路。

参考文献

唐红波.心理学.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 202_

第五篇:虎妈教育评论英语作文

Some Ideas about the Parenting of “Tiger Mother”

American and Chinese education idea is very different.which style of parenting is best for children, permissive western parenting or demanding eastern parenting?

I think we cannot broadly speaking identity agree with “tiger mother” type education or not.In the young,that is to say children are less than 1 years old.He really has nothing.So all the little babies’ requirements are reasonable.But to meet these reasonable requests there are various options.I think it is this choice that laid in a lot of his “sensible” behavior in the future.But when the baby gradually get skills over time,he will have more requirements and preferences.I think it must be stopped to some bad behavior.That needs some the type of “tiger mother”.In other ways,something that doesn’t involve

principle,parents should better satisfy his curiosity, or give his exploration and grow a “commitment”.We can not only completely agree with this kind of American laissez-faire family education, but also have to change the way that they only give strict requirements about learning to children but seldom help children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59760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