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铁路大集体职工沉浮录

铁路大集体职工沉浮录



第一篇:铁路大集体职工沉浮录

铁路大集体职工沉浮录

一、铁路集体所有制职工形成历史背景:

铁路集体所有制职工,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铁路集体所有制成立,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安置返城的上山下乡的铁路子女的知识青年而设立的。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企业。当时国家为了解决大批返城知青就业问题,号召各个企业“谁的孩子谁抱走为原则”,就这样成立了铁路集体所有制,又称为大集体职工。由各铁路局站段劳动服务公司管理。把所有的铁路职工子弟返城知青待业青年全部在劳动服务公司就业。铁路派干部负责管理。就是这样产生了铁路大集体职工,当时的招工通知书是由地方政府劳动部门审批同意,招收的集体所有制工人。是经过合理合法的手续录用的。

二、曾经是奉献青春的一代人这些铁路大集体职工在铁路战线上,主要从事铁路线路大修、房建、商饮服务以及铁路运输各行各业的工作。虽然他们与正式工人同劳不同酬,但那是他们有收入,还能享有铁路职工的一部分待遇。就是这样他们在生产一线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劳作的辛苦。他们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铁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铁路建设,铁路畅通无阻之中,为铁路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铁路建设中的大动荡、大迁徙,以及后来到下岗,使得这一代人的经历前所未有地复杂、曲折,许多人的生活具有大起大落和各种悲欢离合的情节,相互之间的命运、前途形成巨大落差。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和对现状与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差别,使得这一代人除了曾经有过的一段共同的、难忘的经历,以及回忆起这段经历共有的感慨之外,很少其他的共同点。也许,还可以从他们的人生底色上看出一些岁月沧桑的烙印,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对平等和公正的敏感,以及对旧体制弊端的深刻认识,这些特征使他们在工作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群体认同意识,并对改革开放天然地支持。但随着时光流逝和利益分化,共同的感情、语言已不复存在,“我们曾经都是知青,铁路大集体职工”不再是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精英意识或弱势群体意识的对立,满足于现实、顺应现实或不满现实的态度差异。

三、沉入底层的人市场经济造成多数大集体企业被强迫改制、解体或破产关门,铁路大集体工人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受损最为严重的群体之一。其根源在于大集体企业的制度界定了这个弱势群体的身份:被奴役、被遗弃的畸形儿。使其对自身命运的认识经历了认同到觉醒、抗争与无奈的过程。到九十年代后期,这些为铁路献了青春的大集体职工,又一次待业,失业。劳动服务公司有其名无其实。他们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一点一点被铁路全民的多径吞噬,他们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最后到处打工维持生存。到了四五十岁“姥姥不喜欢,舅舅不爱的年龄。”无人管,无人问津。这些劳动服务公司虽然小,但是“五脏俱全”党政工组织都有,但一到办实事儿,他们一脸无奈,好像比我们吃不上饭的人还委屈。现在的一个站段有两个到三个劳动服务公司,有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经理,副经理等,真的是官儿不少,具体办事时都在推、躲,他们不仅不干事儿,还把集体工人创造的财富以及产业承包出租转让,宁可让大集体职工放假回家无活儿干,也不操那份心。铁路局领导是嘴上天天说,月月讲,年年问关心职工生活,但是站段就是不为大集体职工排忧解难,从来无人问津。就是不给集体职工解决疾苦,办点实事。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三令五申的下文件,对厂办集体改制,可他们就是推托不办,不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加之铁路大集体是历史遗留下的畸形怪胎,不同于社会厂办大集体。社会厂办大集体职工有党和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管理,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惠民政策与市民福利待遇。而铁路大集体工人却没有!这批所谓的铁路大集体职工都不如农民工,就是这样的无可奈何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某铁路局就有近13万(07年在册人数统计)大军,大多数是七十年代,最无能、最听党话的铁路职工子女,上山下乡返城和留城待业的‘知识青年’。经省市劳动厅批准,应召到铁路集体单位的。铁路局也相应的成立了集体经济管理处、分局集体经济管理分处、各站段劳动服务公司,这些集体所有制工人,在各站段以及铁路大修部门参加铁路建设工作的。现如今平均年龄结构为45至65岁左右,工作年限长达三、四十年之多。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们承担着铁路建设工程各种苦、脏、累等繁重体力工作,为铁路建设与发展献出了青春和血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我们所承担的艰苦而艰巨的任务是正式职工同样的工作程序,执行同样的工作标准,接受同样的考核。工作性质、内容与铁路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们这批弱势群体的工资(退休),却与铁路正式职工相差一半还多,按照劳动法、企业法规定理应享受的各种奖金分配、劳动保障,福利待遇我们从来没有享受过!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改革红利也与他们毫不相干!

四、谁来关心铁路集体所有制职工铁路局设有集体经济管理处及下属办事机构,现在管理着铁路大集体的人事档案。如果说:铁路集体企业由于改制成立了所谓的有限公司(法人企业)就脱离了与铁路系统的关系,不予承认。无论从历史沿革或现实存在都是自欺欺人、瞒天过海,蒙骗愚昧无知的铁路大集体工人。因为铁路没有将这部分人员移交给地方政府。挤占挪用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某铁路局14万铁路大集体职工1988-1996八年上缴的养老金,铁路局没有移交到省社保局。某铁路集经处的领导下,从1988年开始参加养老金统筹,而在省社保局账面体现出来的却是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投保缴费的。从1988年-1994各个站段和公司每个月上缴的金额是按上月的工资总额15%提取上缴到集经处统筹办。直到1994年才开始个人上缴工资的8%,单位上缴的20%。后来有的大集体单位没活干关、停、解体、工人自谋生路,法定由单位上缴的20%也是工人自己垫付,否则不给办理退休。退休金是以大集体职工本人的工龄,缴费基数为标准计算发放的。差了八年,每人每月要少开多少钱啊!

六、在这个文明现代国度里这个群体是这样的。什么“五金一险”、“取暖费补助”、“独生子女补助费”、“因公致残,医疗、护理补助费”、“退休证” 等全都没有。五金一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似乎生来就与铁路大集体职工无关!能够涉及到铁路大集体职工的实际上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由于单位转制、改制、闹得关停并转,破产、解体或长年放假。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0%,个人承担8%;现在全部由铁路大集体职工个人承担。(我们手中有替企业垫付的养老金票据),如果不缴纳企业的部分就不给办理退休。医疗保险单位承担9%外加10元钱的大病统筹,个人2%;都是个人承担。有的单位还不能及时给予办理。某铁路局铁路大集体退休工人从来没有领到过“取暖费”,(铁路系统全民职工遗属、五七工,地方政府‘低保户’每年都有。),在册而外出打工的集体工人就更不要说了!202_年以前采暖补贴。实行“暗补”时还考虑到大集体职工,路内大集体职工缴纳10%取暖费。202_年实行“明补”以后,却没有大集体职工的份!路内大集体职工,就是铁路职工遗属是“大集体”的都必须全額缴费。谁也不知如何理解这种政策上的变化?202_年初,有的集体职工曾选派代表到某铁路局就此事上访,主管领导让他们回来听信,答应会给予妥善解决。当时基层供暖单位确实进行了调查摸底工作,至今没有下文。近年來,有的地方铁路大集体职工实行50%繳取暖費,有的地方却沒有之行这个規定(据说是口头传达,没有正式文件。)。例如:202_年某铁路地区可以按50%繳取暖费,而其他地区却没有执行这个规定?由于有了以前“暗补”与“明补”政策上的变化,现在有的地方实行铁路大集体工人50%繳取暖費能否持续下去,余下的50%部分怎么处理。有谁能说得清!铁路大集体工人在铁路系統干了一辈子承担着铁路建设各种苦、脏、累等繁重体力工作,为铁路建设与发展献出了青春和血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有权利、有资格享受铁路内部 取暖补贴等福利待遇。他们做着铁路一线最辛苦、最繁重的工作。哪里有铁路,哪里就有铁路集体职工在为铁路发展和建设事业献身的身影;哪里也就有铁路集体职工遭受不公正待遇、无处申诉的悲惨境遇……。例如:原某工程段大集体工人赵某因公负伤,高位截瘫二十多年了,现已病退,始终由孱弱多病的妻子护理维持,但是近几年来艰难的生活状况无人过问。曾因护理费无人管,医疗费用无处报销等具体问题多次上告,至今没有给予解决。夫妻俩相依为命,含冤苟活!关于符合国家政策的退休职工独生子女费和独生子女奖励金的问题,二零一四年就完成了统计上报工作。至今没有发放,不知何故?应该为铁路大集体办理、发放《退休证》。因为大多数铁路大集体职工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外地工作,父母老了,都有可能归到一处。到外地办理户口迁移、落户等事宜必须出示《退休证》否则不予办理。(据了解,某铁路局管内有的大集体工人已经办理、发放了《退休证》?)

七、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福利待遇等全无自202_年11月6日《关于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的请示》(财企〔202_〕122号)收悉。现批复。2O11年4月18日国发18号文件規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下乡返城安置子女再就业人群,因企业总之各种原因破产、倒闭等情况。对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度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在202_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80%;202_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70%;202_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60%;202_年及以后完成改革的不予奖励。据某省文件汇编查阅:此款在当年以先划拨,后清算的方式,分别以35%拨款在四大银行,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国家文件是从2O11开始申报各单位交身份证,照片等。在铁路大集体也曾经统计上报过,名目是“返回个人上缴单位应缴20℅部分”。至今杳无音讯!国家政策文件铁路局为什么不执行?近年来铁路系统关于大集体的问题,从上到下什么说法也没有,什么文件也没有。许多问题单位无人管、铁路上级部门无视我们的存在;地方政府各级组织因为是铁路企业内部的问题,明确表示不管。例如:到地方政府申办低保,住房补贴以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国家福利优惠待遇时,被告知:“铁路系统应由你们企业内部办理解决。”而铁路系统福利优惠政策从来就没有铁路大集体的份。铁路大集体职工就是被社会忽略,企业抛弃的一群垃圾废物?!铁路大集体企业资产流失。铁路大集体企业名存实亡。不是破产,不是关停并转,也不是倒闭。连下岗、失业这样的国家统计数字里都没有我们份!原来辛辛苦苦几十年积累的所有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由于集体企业解体,缺乏监督管理,有的被主办单位毫无代价收回、遗弃,有的不知弄得哪里去了!而创造财富的大集体职工只落得孑然一身,只落得两手空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拖着老弱病残的身体外出打工谋生。出卖劳动力、干活讨不回工钱的被骗事件时有发生!蔡昌旭个人简历

第二篇:《风云人物沉浮录》

风云人物沉浮录

选题:风云人物沉浮录(及《南方人物周刊》其他栏目的系列丛书)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1 选题概述

202_年,这个“人物”诞生之时,没有人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模样,能有多大出息。我们只是单纯地坚信,“记录我们的命运”,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这件事,做得认真,做得仔细。在这个个体被形形色色的宏大事件、观念所遮蔽的时代,我们触摸到了具体的、生动的、能够与这个时代相互印证的个人,将他们真实地、生动地呈现给了我们的读者……

进入202_年,它已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媒体,承载着众多的荣誉与期待。

但它不会改变初衷,不会将视线从“人物”转移到物质那儿去,转移到资本那儿去,移到任何时髦的泡沫那儿去。它将一如既往地打量那些和我们一样、也和你们一样的人物,它将最大限度地撕掉神话和误读,抵达人的真实、时代的真实。我们如此面对未来。”

这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发刊词,也表明了它想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另一种方式、一个柔和、理性、客观的方式思考中国当下和未来之路。

作为一本以新闻人物采访为主的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已有3年的历史,背靠南方报业集团这棵大树,它发展得很不错;风格上,它与《南方周末》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犀利敏锐敢言,这种《南方周末》一贯的招牌在《南方人物周刊》中也得到了体现,同时,由于以人物讲述新闻的独特方式,又使它比起《南方周末》多了一份温和、一份宽容和更多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南方人物周刊》在采访人物的选取上很有自己的见解,紧扣当下新闻热点,范围覆盖财、政、经、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及热门新闻中的普通百姓,非常丰富。

3年,对杂志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有理论说杂志在最初创办的3年是非盈利的,只有在第三年过后第四年开始时,它才能开始创收,姑且不论《南方人物周刊》是否符合这个理论,至少它目前生存得很好,销量稳步提高,读者群稳定,广告客户优秀,3年,值得它去纪念。

纪念的方式,自然是能够永存且能借鉴的最好,这就不是简单的研讨会能够完成的了,所以我建议它出版一本有纪念价值的精华本,就从最热门、受众最感兴趣的财政经人物的采访稿汇编入手,逐步打开市场。

全书计划分三大部分共四章:(实际目录内容只包括章节)

第一部分:成功背后 该部分主要以财、政、经界风云人物的成功启示录为主

第一章 财富顶端

文章列举:杨致远需要红舞鞋(202_-07-01)

宗庆后的激情与底气(202_-06-26)

马化腾:从学习者到行业改造者(202_-05-22)

第二章 政界风云

文章列举:彭定康 告别港督的日子(202_-07-01)

杨洁篪:中国新外交部长(202_-05-22)

万钢六种(202_-05-16)

这两章的人物选取主要以争议较小的成功人物为主,也可使功成身退的,比如前任港督彭定康。

第二部分:沧海桑田 该部分主要以处于低谷甚至已经入狱的财政经界人物采访为主,特点是独家独到,视点独特,观点客观。

人才上,南方报业记者、编辑的专业水准有目共睹,大可放心。

资源上,创刊3年,每年52期,每期80页的正文内容,使得编辑在文章选编上也有了很大的挑选空间。

加上今年是《南方人物周刊》创刊三周年,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而这三年,也是中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三年,重大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新闻管制也在逐渐放开,这一切对于这样一本精华集的出版,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编辑出版计划

在文章选编上,时间和新闻的重要性是优先原则。由于创刊刚刚三年,所以在新鲜度上还是不错的,这也能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完成编辑后尽快进行编审校对的工作。

202_年7月12日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创刊日,本书计划在此日期附近出版上市,封面装祯计划用它历次的封面来组成一幅有纪念意义的图画,比如“3”之类,这个由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完成。

书籍的序拟邀请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新闻业知名人士(如《中国青年报》的卢跃刚)来写。

此外,如果这本书市场反应良好,还可以陆续推出一系列同类图书,比如针对文化名人的专辑,《南方人物周刊》在此也有良好的资源积累,比如王朔、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等;再如反映热点新闻中普通百姓的专辑,如重庆的最牛钉子户。这系列丛书各有各的卖点,针对不同的读者定位,又可以整体涵盖《南方人物周刊》这3年来的业绩,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纪念价值的。营销计划

首先,在最近几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上连续刊登类似“预告”的图书销售广告,告知广大读者《南方人物周刊》即将出版这样一份精华纪念图书,以财政经人物专辑为主打,同时在南方报业集团的其他媒体,如《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和相关网站上刊发同样内容的预售广告,可以通过邮购方式获得;此外,还应搞好与同类媒体的关系,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报》等报纸杂志上刊登预售广告。

同时,还要做好各大书城的前期宣传工作,诸如卓越、当当等网站也是如此;在贝塔斯曼书友会等读者俱乐部开展预售活动,还可进行电话订购。

促销方式上,出版前一月,在《南方人物周刊》内连续夹上宣传卡,还可在出版前一周左右开展大幅的广告宣传(以平面印刷广告为主,尽量不用电视媒体),出版当日可在重要媒体上刊登书评,出版3-4周内再进行大的书评促销活动,比出版当日媒体更广、篇幅更大;还可向相关媒体、图书馆、销售代理商等赠送适量样书,以扩展宣传范围。

到图书真正上市时,一方面可召开新闻发布会,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南方人物周刊》的资深记者、编辑进行巡回签售活动;一段时间过后还可组织相关媒体、专家举行作品研讨会,并在相关媒体上刊登研讨会的新闻报道;此外,还应针对高端的读者人群做好宣传工作,如在大学校园、学校图书馆、高级写字楼等场所悬挂较为精美的宣传图、宣传版之类,尤其要做好“图书馆专供书”这条销售渠道,加大团购量。

随着图书上市时间的加长,给消费者的折扣也可越来越优惠;另外,与销售商、发行商的关系也要搞好,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不必要的支出,如果可以的话,尽量选择全国独家发行商或者大的发行商,销售渠道上尽量多元化。成本预算及效益简要分析 3周年纪念,再加上《南方人物周刊》丰富的文章资源积累,预计全书正文页数达到300

第三篇:1-拉手网沉浮录

曾经名噪一时的团购老大拉手网,自202_年美股上市折戟后便几乎销声匿迹于市场视野之中。四年过去,时移世易,互联网市场早已完成数轮重新洗牌和站队。随着近两年来阿里巴巴参股美团,大众点评被腾讯收入麾下,百度全资收购糯米,团购以O2O之名,再次成为BAT等互联网巨头们争相抢夺的主战场。

202_年10月,团购两巨头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式合并,坐稳O2O团购市场的头把交椅。新美大完成新一轮30亿融资,估值摸高至180亿美元。如此高估值之下,新美大的IPO已成为不得不提上日程之议——“现在的美团和当年的拉手网的情形何其相似,”拉手网现任CEO梁闯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直言不讳。在他看来,虽然团购行业在并购层面很热闹,但整体行业特征和多年前的团购并无差异:“两端,用户和商户都没有增加,不过各家换换位置。”

采访中,梁闯解答了外界对于拉手甚至团购行业的诸多疑问:昔日的团购老大拉手网为何会在登陆美股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功亏一篑?当今的老大美团与当年的拉手网在商业模式上是否已有所不同?上市败北后的拉手网在沉默的这些年中又在耕作些什么?他们对于团购的发展模式又有哪些思考?

反思美股折戟:团队心态变了

时间倒回到五年前。成立于202_年3月的拉手网,是中国最早的团购网站之一。在成立后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拉手网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到202_年4月,拉手网已经完成三轮融资,金额共计达到1.66亿美元。这令拉手网成为当年团购网站中获得融资额度最高的公司,在202_年市场高峰期拉手网的估值高达11亿美元——无论是拉手网的管理团队,还是投资者,IPO成为了彼时唯一目标。

202_年10月,拉手网在当时的CEO吴波带领下,正式启动赴美IPO。就在各项手续齐备、上市敲钟可期之时,竞争对手抓住其财务问题举报,快速规模扩张造成的管理团队混乱,数据造假等问题让拉手的IPO功亏一篑,自此一蹶不振。

上市败北后的拉手网不复往昔的团购老大地位,也逐渐鲜少出现于媒体和公众视野之中。原拉手网CEO吴波于202_年8月离职,并“再创业”成立了美佳乐。随着近两年内新一轮O2O团购业务重新开始火热,后起之秀——美团、大众点评、糯米等团购网站迅速崛起,并成为BAT巨头们争相抢夺和布局的战场。

202_年10月,江苏民企三胞集团宣布收购拉手网,实现对拉手网的绝对控股。实力派传统零售企业成为末路英雄拉手网的接盘侠,这让沉默良久的拉手网再次吸引了公众视线。人们不禁好奇:接下来拉手网到底打算怎么玩儿?实体零售企业的资源将为拉手网大力输血加入补贴大战,以期东山再起?还是拉手网将被整合成为传统零售企业的线上入口,就此金盆洗手、不再独立运营团购业务?

拉手网CEO梁闯对财新记者表示,拉手网从未也不会放弃做团购,但不会走传统的烧钱补贴路线。这种想法源自对当年拉手网上市之梦未竟的反思。

拉手网CEO梁闯对财新记者表示,从商户资源、运营能力等很多方面来说,拉手网与美团相比,并无太大区别。“其实很多线上的商家资源,我们都是完全同质化的。而且拉手网的中高层团队一直都比较稳定,这是国内第一代做团购的人,他们对团购业务有着最早的认知和丰富的经验。”

“拉手网的团购业务其实一直保存在那里。但是没有像其他团购网站一样,通过烧钱,通过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来对用户和商家进行大量补贴吸引用户,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规模。”梁闯表示。“我们的团购业务基础运营能力并不差,如果美团用30亿,我们用50亿去补贴用户,那么短期内拉手网完全还可以成为团购市场上一个很强大的竞争者。”

被三胞集团收购后的拉手网,看上去似乎并不缺乏融资通道。三胞集团1993年成立于江苏南京,业务板块覆盖金融投资、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健康医疗、地产开发等领域,旗下拥有宏图三胞、南京新百等上市公司。在金融领域,三胞集团投资参股了江苏银行、华泰证券、南京证券、紫金信托、锦泰期货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同时还是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但是,梁闯对财新记者表示,拉手网目前并无计划融资来参与市场上的团购补贴大战。长期以来,互联网市场的玩家们都被普遍教育“赢者通吃”的市场规则——无论砸进多少资本,只要能保住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笑到最后者方能得天下。从滴滴、优步等网络约租车到团购,行业大佬们无一不在疯狂融资以赢得非生即死的补贴战。

回顾拉手网当年上市失败的教训,梁闯认为,单靠拼资本的补贴模式拼命做大市场规模,并非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靠补贴方式吸引的用户实际上也缺乏对团购网站品牌的忠诚度。“谁家的补贴高,优惠力度大一些,用户就买谁家的团购,对用户而言无非是多下载一个APP而已。但资本总有烧光的那一天。”他说。

“所以,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在维持线上入口流量和资本投入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换言之,如何能够通过服务和产品的利润分成来实现持续盈利,如何吸引到稳定的消费者群体。”梁闯表示。“做到了这一点,才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去跟资本市场讲故事。”

寻路商业模式:深耕低频次高附加值服务

实现维持流量和资本投入之间的平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团购涉及到的O2O消费领域覆盖到生活中“食、宿、行、游、娱”等各个方面,但从消费数额来看,占比最高的还是餐饮消费。“数据显示,70%的团购消费都来自餐饮。”梁闯介绍。餐饮、出租车、外卖,这些都属于团购消费中高频次、低附加值类的服务,经过前期的发展,目前这些消费场景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团购网站并不能从中获取很大的收益,因此只能依靠投资补贴商家和消费者,来吸引更多用户。

梁闯认为,如果希望不通过补贴模式而实现团购网站的盈利,那么未来团购需要深耕的领域就是寻找更多低频次、高附加值的线上场景,通过团购网站与商家的利润分成,实现盈利模式的良性循环。

哪些场景和服务属于团购消费中低频次、高附加值的品类?未来O2O市场可能出现的新增长点在哪里?梁闯对财新记者透露,拉手网内部也在尝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拉手网近期在深耕的服务品类主要有两项,一是售后电子产品维修服务项目“修好了”,二是婚纱丽人服务。

“修好了”是拉手网计划推出的一个互联网维修服务项目。被三胞集团收购控股之后,拉手网将借力于三胞集团旗下的实体零售资源,在零售门店建立统一品牌的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网点,通过拉手网的线上渠道销售此项服务。“现在电脑、手机等这些电子产品普及率很高,售后维修的需求也比较大。这种服务的消费虽然没有餐饮等品类高,但附加值要高一些。相对于电器零售商,我相信我们互联网O2O企业做这类服务还是有渠道优势。”梁闯认为。

婚纱丽人项目,拉手网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通过三胞集团的线下资源,不断对其进行场景化和具体化,在这项服务上进行深耕和细耕。梁闯向财新记者介绍,在拉手网内部,有一个商家增值部门。“这不是一个利润部门,而是一个服务部门,他们的工作是专门帮助线下的商家将产品进行互联网化,帮助商家能够更好地去开发一些产品,适合做团购的线上推广。”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餐饮店。拉手网增值的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到商家的经营环节中,帮助他们设计更适合互联网推广或团购的菜品套餐组合。对于婚纱类项目的互联网化耕作,亦是同理。

在过去一年中,拉手网已经逐步在B端接入了更多的提供婚纱服务的商户,以期能够提前布局此类线上场景的流量入口,抢得市场先机。“这部分项目其实是可以产生盈利的,不需要补贴,而且这类线上场景其实也有一定的广告价值。”梁闯表示。

两条腿走路,可以走多远?

随着团购与地图应用的结合,LBS(Local-Based-Service)成为新一轮O2O市场增长的热点。而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团购网站无疑成为掌握着线上流量入口的关键环节。阿里巴巴参股美团,腾讯将大众点评纳入麾下,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不管未来如何,显然BAT互联网巨头们谁也不希望在本轮竞争中失去线上流量的入口。

“所以,不管怎样,拉手网不会放弃做团购业务,我们必须守住线上流量的入口。”梁闯表态说。同时,有了线上入口,拉手网所积累的用户行为大数据,也可以成为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我个人把互联网用户的数据分成两类,一类是裸数据,就是笼统地说一共有几亿用户,但这些数据很多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另一类是‘有温度’的数据,就是那些活跃的用户主体,可以根据他们消费行为来挖掘更多线上场景,帮助我们提升传统服务,开发新的业务。”

梁闯表示,拉手网现在希望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守住传统团购业务的线上入口,尽可能去扩大用户规模,但不会走通过大规模烧钱补贴的路线来做太多横向的规模扩张;另一条腿是孵化更多新项目,通过挖掘更多低频次、高附加值的服务,深耕更多的商户资源和O2O线上场景。一言蔽之,即是在稳住C端的同时,做大B端,拓展垂直方向的产业链。

三胞集团的接盘显然给了拉手网更多底气,无论可供整合利用的实体零售资源,还是资金融通渠道。到目前为止,三胞到来以后,更多地还是在为拉手网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情,例如在“修好了”项目中所提供的售后维修实体门店资源。之于后面的商业模式,拉手网的“两条腿”走路是否能够齐头并进,到底能够走多远?似乎还是未知数。如果B端孵化的项目并不能得到市场认可,那么C端的用户流量是否还能够守住?如果C端的用户流量下跌太快,是否还会有更多B端新的所谓高附加值商户愿意接入?

历史不能假设。但也许当年身居团购老大地位、估值高达1.66亿美元的拉手网没有功亏一篑,而是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那么也许其今天的市场战略会完全不同。梁闯坦言,如果当年成功上市之后融到了足够的资本,那么现在拉手网可能会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B端的精细化管理。但如果放弃精耕B端的线上场景而只靠补贴扩容C端,是否又会重蹈当年拉手网的覆辙?

浩浩汤汤的互联网大潮,瞬息万变。这一轮O2O大潮里,拉手网会浮上来还是沉下去,一切还在等待时间的回答。

第四篇:证券教父沉浮录

本刊记者赵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但那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是一个缔造传奇的年代。在早期的证券业,万国证券掌门人管金生、申银证券掌门人阚治东[微博]、君安证券掌门人张国庆被称为“中国三大证券教父”。在那个年代,他们曾经驰骋江湖,所向披靡。

然而,伴随着管金生折戟“327”事件、阚治东兵败违规操作、张国庆梦断MBO,三大证券教父的时代宣告结束。

如今,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证券教父而今安在?《证券教父沉浮录》,为您解密三大证券教父的前世今生„„

管金生安享晚年 万国王朝只堪追忆

有人说,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一手缔造了万国证券的辉煌。尽管“327”事件让他的演出在悲壮中落幕,但管金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奠基意义仍功不可没„„

出身贫苦 请愿首吃螃蟹

管金生,1947年5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5年,他考进上海外国语学院,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因后来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他从公安机关的翻译岗位,改行投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先后任经理助理、副经理,并被选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深造,成为法学、工商管理双料硕士。

19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并表示了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的极大兴趣。管金生热血沸腾。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1988年,上海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开张,意气风发的管金生出任总经理,那年他41岁。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在上交所的建设中,其交易规则,设备,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万国一手操办。

当时交易所的地位与现在不同,属于地方政府管辖。虽然名义上尉文渊是管金生的监管者,但是在当时上海滩金融界,管金生的出道远远早于尉文渊,年龄也长于尉文渊。尉文渊尊称管金生“老管”,管金生则毫不客气地称尉文渊“小尉”。

敢打敢拼 缔造万国王朝

凭借着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作风,万国在当时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迅速脱颖而出。1992年的时候,万国已成为一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万国成立不到两个月,就作为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在国际证券界亮相———在由20多个国际证券公司组成的、对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发行欧洲日元证券的承销团中,日本野村证券任总干事,万国任副总干事。1992年年底,万国在香港与李嘉诚合作,一举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大众,完成了大陆证券公司首次收购境外企业并成为控股人。在管金生掌印期间,万国证券一级市场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60%,二级市场经纪业务占到全国总份额的40%。美国、英国的权威机构评定万国证券为中国第一大证券公司。万国的脱颖而出,使管金生声誉鹊起。他曾应美国CNN广播电视公司的邀请,作为中国金融界第一人,在该公司直播中心用英语向全球介绍上海的证券市场。

图1:上交所开业时的管金生(左4)、阚治东(左3)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说是超越当时的时代,在万国发展的初期,管金生四处演讲,走遍全国各地,把银行,政府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

管金生认为,要想与国际大券商并肩,必须更多地雇用那些聪明、能够将市场视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的交易员。为此,他在大学里面进行大量的演讲,邀请美林、高盛等国际投行人士给他们讲课。当时,其他证券公司雇佣用员工大多为中专毕业生。而在万国的中层以上团队中,来自复旦[微博]、上海交大等的大学生占到90%以上。这些人通晓财经知识,并有一定的英文水平,能够很好地学习国际投资理念。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金融家,人生中的“滑铁卢”,恰恰出在他最重视的“聪明、能够将市场视为一门严谨的科学的交易员”身上。

国债** 教父锒铛入狱

管金生的“滑铁卢”出现在1995年那场著名的“327”国债**之中。“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万国证券是空方代表。1995年2月23日,万国证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国债**后,万国证券元气大伤。1995年4月,管金生辞职。5月17日,证监会宣布,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5月19日,管金生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不过并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之类的说辞。

当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

1996年4月,万国证券不得不与它当年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保外就医王朝只堪追忆

入狱之后,管金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只是说自己又操起了翻译的旧业,翻译了一些关于全球化和各国经济问题的文字,对于国内的证券市场和万国证券的往事,却不愿再过多谈及。

202_年,已到花甲之年的管金生保外就医,在家中休养。

财经媒体人方泉曾在博客中透露,202_年5月中旬,在参加原申万证券研究所董事长、管金生老部下庄东辰的遗体告别仪式前,见到了假释出狱的管金生。方泉描述,曾经沧海后的平和反映在他朗润的面颊上,恍若隔世,丝毫看不出十几年前的威猛与强悍。

网上可以找到一张管金生和家人的合影。满头白发的管金生,已然是英雄迟暮。

据媒体报道,如今的管金生在上海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金融顾问,时常往来于家乡江西做一些项目。

或许在管金生心中,昔日的万国王朝只堪追忆。

图2:出狱后的管金生(右1)

阚治东涉足创投 一将功成万骨枯

阚治东在证券界几度沉浮。有人把他奉为英雄,也有人认为他逃脱了本该承担的责任。如果说中国证券业早期开拓者的结局多数是悲剧,与之相比,阚治东已经算是幸运了„„

合并万国称雄证券市场

阚治东,1952年生于上海,1979年进入上海人民银行工作,后至工商银行(4.38,-0.03,-0.68%)上海支行宝山区分行,1987至1988年受团中央选派赴日本进修现代金融证券业务,1988年回国后担任上海工行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当时阚治东只有30多岁。从这里起步,阚治东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从异地国库券经营起家,一点一滴地做大了证券部的家业。到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决定组建申银证券公司时,阚治东便成了总经理的不二人选。1990年,阚治东开始担任申银证券公司总裁。

经过几年的打拼,申银、万国两大券商已经占据了上海证券业的绝大部分版图,而万国掌门人管金生、申银掌门人阚治东更是和上交所创始人尉文渊并称为“上海滩证券三大猛人”。

“327”国债**后,申银证券合并万国证券。当时,万国证券已经伤痕累累,表面上看,申银与万国的合并方案,申银吃了大亏。但阚治东认为,申银与万国在网点、队伍等各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应该在发展中解决一切问题。1996年7月16日,申银万国[微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股份制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3.2亿元。阚治东担任申银万国的法人代表、总经理。

图3:早期申银证券领导班子

沪深争雄无奈卸甲归田

1995年以后,沪深两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1996年后,沪深争雄进入白热化,作为上海券商龙头的申银万国证券自然责无旁贷。

不过,当时的阚治东深知操纵股价的危险性。据说,他每天将陆家嘴(12.16,-0.02,-0.16%)、上海石化等股票拉升两毛钱便收手,因此被称作“阚两毛”。同时,阚治东也是全国惟一的一个既是上交所理事又是深交所理事的证券公司负责人。这个尴尬的位置让阚治东在行事的时候不能不考虑深圳方面的脸色。

上海各界当然不满意,尤其是上海市政府,怎能坐视阚治东如此优柔寡断。有人觉得深强沪弱的很大责任在于申银万国转移阵地,提出申银万国应该多为上海做贡献。

10月份的时候,深强沪弱的局面越发明显。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到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开现场办公会议,议定由市政府出面协调交易所、各大银行,让申银万国扩大自营炒股规模,所需巨额资金黑洞,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大银行协商解决。在这种背景下,阚治东决定加大自营运作的力度和规模。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存在严重投机,机构的炒作行为被管理层严查。阚治东的命运由此逆转。

199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一批违规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受到严肃处理》的文章。有关部门决定对海通证券(12.68,0.36,2.92%)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惠珍、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总裁阚治东、广发证券(16.84,1.09,6.92%)公司总经理马庆泉做出免职和记大过处分。

折戟南证幸得无罪释放

阚治东再次回归证券业是在202_年。据阚治东在《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一书中介绍,202_年5月,时任深圳市委组织部部长的许宗衡找到阚治东谈话,提出组织上希望阚治东能够出任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百感交集,一个如同思家的游子,也没有问南方证券的具体情况,就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而坊间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阚治东的复出并非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是被动地“临危受命”,而是主动请缨的结果。作为一个被市场禁入多年的受挫者,他在主观上非常想重返江湖。

但不管哪一种说法,其实并不重要。作为证券业元老,阚治东希望在南方证券的舞台上重现昔日辉煌,完全在情理之中。

然而,南方证券形势并不乐观,并且留给阚治东的时间实在太少。面对混乱的管理和巨额的窟窿,阚治东有些绝望了。

202_年9月末,阚治东提出辞职。202_年1月2日,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202_年3月,辞任南方证券公司总裁职务一年多的阚治东突然被深圳警方逮捕,同年12月被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起诉。202_年2月2日,罗湖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结束后,罗湖区检察院以事实、证据有变化为由要求撤回起诉,罗湖区法院于4月初裁定准许撤诉。

4月30日,处于取保候审的阚治东飞赴深圳,收到了罗湖区检察院送达的不起诉决定书,身陷南方证券**的阚治东也由此得以步出泥潭。最终,阚治东被宣布无罪。

图4:202_年庭审时的阚治东(右)

投身创投争议华锐风电(6.05,-0.08,-1.31%)

此后,不甘寂寞的阚治东再度复出,投身创投行业,依旧与资本市场相伴,而他的第一笔资金,竟是来自昔日的好友,上交所创始人——尉文渊。

202_年,阚治东创立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华锐风电是其复出后的最得意的项目。

202_年1月13日,华锐风电上市,定价高达90元。不过,当日仅以87元的价格开盘,最高冲至88.7元,此后便步入漫漫熊途。阚治东和尉文渊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回报,受伤的却是二级市场的广大投资者。

202_年,华锐风电业绩大幅下滑,202_年前三季度,公司出现大幅亏损。

“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此评价华锐风电的上市,恐怕并不为过。在谈到华锐风电业绩下滑的原因时,阚治东表示,一方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更要“检讨”自己。

尽管当前IPO市场几近停滞,但阚治东还在继续他的创投之路。在这位昔日证券教父看来,创投业“猫冬”时间不会太长。

张国庆不甘寂寞 掌舵光彩49集团

曾经的君安王朝,国际级投行的梦想,一个时代的传奇。一切已成往事,但张国庆依然不甘寂寞,继续他的投资事业,虽然已经不再年轻„„

君万**愚人节收万科

张国庆,1956年生,湖北人,器宇轩昂、仪表堂堂,行事为人一派军人气象。上世纪70年代自部队复员之后,进入湖北人民银行系统,上世纪80年代从湖北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调任深圳人民银行担任证券管理处处长,1992年8月,“8.10”事件后,张国庆出山创办君安证券并担任总经理。

君安证券设立之初,由包括军队企业在内的5家国有企业投资,注册资本仅5000万元。其中老股东合能集团,是君安股东中惟一有军方背景的公司。短短的两年间,君安证券得到快速的发展。1993年底,因发行“君安再受益证券”一度引起媒体关注。

如果说当时万国证券和申银证券代表了上海证券业的领袖,那么君安证券则是当时深圳证券业的翘首。因此,张国庆才有资格与管金生、阚治东并称为三大证券教父。

1994年,君安证券因“君万**”成为当年证券市场中的一个焦点。其中的主角正是张国庆和万科的掌门人王石。

3月30日,君安证券召开新闻发布会,君安一方张国庆、万科一方王石等悉数到场。会议开始后,君安证券一方代表称深圳新一代、海南证券、俊山投资、创意投资合计占万科股权10.73%,授权君安公司告万科公司全体股东书,并提出意在改组万科董事会和产业结构的《改革倡议书》。

3月31日,万科停牌一日。董事长王石提醒投资者入市要谨慎,不要误以为是收购。4月1日,新一代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在君安公司发布《改革倡议书》之前,该公司已撤消了对君安公司的委托授权,君安证券的作法属侵权行为。继新一代之后,海南证券也撤消了对君安的委托授权。

事情越闹越大。在之后的几天内,张国庆与王石各施伎俩,隔空交战,媒体一时沸腾,最后,在证监会和深交所的调解下,君万之争告于段落。

坊间的一个说法是,张国庆见大势已去,向证监会南下代表承诺:“既然是你们发话了,就是一盘臭狗屎让我吃,我也把它咽下去。”

另一个传说则是,当时王石的一个表妹在君安工作,一个月之后,被君安解聘,成了替罪羊。

机关算尽梦断君安事件

截至1997年底,君安证券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当年创造利润7.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在管金生、阚治东先后落幕或者暂时淡出中国证券市场后,张国庆毫无疑问成为了当时国内证券行业唯一的教父级人物。打造一个“君安王朝”,是张国庆最大的梦想。

有人认为——君安的辉煌时期,正是《证券法》出台的前夜,证券公司可以任意驰骋、甚至操纵股价,将游戏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深圳股市中,张国庆牢牢掌控话语权,俨然是中国南方最强悍的资本大鳄。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对张国庆并不公平。事实上,当时的君安证券,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能力,都明显领先于国内同行。

在事业到达巅峰之际,张国庆开始考虑君安的股权分配,如何私有化君安证券。他设想用国际通行的MBO方式来完成君安股权的改造,也就是经营层以回购的方式获得公司股份,最终实现对企业的控制权。

图5:君安证券创始人张国庆

此时的君安已经颇具规模,经营层想要顺利回购股权所需资金非一笔小数。于是,张国庆、杨骏等君安高管便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技”,到1997年,君安增资扩股到7亿。经过巧妙安排,君安职工持股会变成君安证券的实际控股股东,君安职工持股会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新长英”和“泰东”,为张国庆团队所控制的两个投资公司。于是,张国庆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改造成了一家由私人占控股地位的证券公司。

然而,令张国庆始料不及的是,一封举报信将张国庆悄悄进行的MBO捅破,由此引发了一场“君安之变”。

此后,中纪委、公安部、高检等部门联合介入,张国庆、杨骏等人被停职并接受调查;随后,君安证券与国泰证券的合并在监管部门主持下完成。

1999年8月18日,原国泰证券有限公司和原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组建成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_年,君安事件调查完毕,张国庆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再战九夷昔日风光不再

202_年,张国庆出狱后重现江湖。据媒体报道,202_年1月,在上海兴国宾馆一场由新疆国投主办的研讨会上,原君安证券总裁张国庆在研讨会上低调出场。张的出现直接引起了会场轰动。同年,由君安旧部组成的华林证券挂牌经营,据说,华林证券的“人脑和电脑都来自君安”,因而被称为“小君安”,时任总裁的高洪星和两名副总杨扶平、张军都出自君安证券。张国庆则筹建深圳市九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大股东的身份在幕后操作。

九夷投资202_年初在“华立控股”、“南天信息(6.55,0.03,0.46%)”等多家股票上有资本运作,不过并未引起大的震动。

202_年金融海啸后,市场再难寻觅九夷投资的身影。有传闻说,九夷投资已经破产。

记者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已经没有九夷投资的任何信息。

不甘寂寞投身光彩集团

对于张国庆此后的境况,媒体鲜有报道。然而,202_年8月,湖北一本名为《前卫》的杂志刊登了一篇《跌下神坛彻悟人生,昔日“证券教父”勇敢站柜台》的报道,称“九夷投资破产后,张国庆为维持生计,在福田区竹子林一家餐厅做服务员,后来做收银员。”

记者曾求证张国庆昔日旧部康晓阳[微博],康晓阳称,“报道很无聊”,并透露张国庆现为光彩49集团执行总裁。

媒体报道显示,其实张国庆早在202_年10月,便以光彩49集团总裁的身份出席过北京大学主办的一场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而资料显示,光彩49集团成立于202_年3月,由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发起、推动全国多家优秀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光彩49集团是以财富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管理服务机构,为国内企业及各界人士提供资产管理、财富增值等专业服务。

时至今日,张国庆仍然在他所热爱的投资世界奋斗着。

图6:202_年的张国庆

那些年叱咤江湖的证券大佬,他们在哪里?

除了管金生、阚治东、张国庆三大证券教父外,纵观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一轮熊市的洗礼都会击倒一批证券界的大佬。他们中的有些人,卸甲归田,就此淡出历史的舞台;有些人,告别证券行业,在其他领域开辟一番新的事业;有些人,锒铛入狱,至今仍未能走出铁窗„„

曾经的叱咤江湖,如今的平静淡然。或许,对于其中的个体来说,这样的故事充满了悲情的色彩。但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这些证券公司掌门人的沉浮却是中国这样一个从初创逐步走向成熟的证券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特区证券首任总经理廖熙文:转行房地产

成立于1987年的特区证券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廖熙文成为首任总经理。几年之后,廖熙文便淡出了证券行业。据说,是因为他觉得“做这个事情风险太大”。此后,廖熙文回到老家贵州,在遵义经营一家叫做“元和”的房地产公司。

原广发证券总经理马庆泉:广发基金[微博]董事长位上退休

马庆泉和管金生、阚治东一样,属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第一代掌舵者。1997年,马庆泉和李惠珍、阚治东一同被免职并记大过。1999年3月,马庆泉出任嘉实基金的首任董事长。202_年,马庆泉出任广发基金董事长。202_年3月16日,马庆泉在广发基金董事长任上退休离职。

原君安证券总经理杨骏:转做私募,英年早逝

杨骏最早进入证券行业时,曾给特区证券总经理廖熙文当过秘书,后来转投君安证券。张国庆担任君安证券董事长期间,杨骏任总裁,是其手下得力干将。1998年君安事件后,杨骏也受到牵连。202_年,杨骏成立晓扬投资管理公司,投身于私募基金行业。202_年,杨骏因肝癌去世,终年44岁。

原大鹏证券总裁徐卫国:淡出公众视野

1993年,深圳国际证券投资基金部副总经理徐卫国辞职,创办了大鹏证券。大鹏证券曾经是证券市场改革的风向标,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然而,辉煌没能持续太久。因严重资不抵债,202_年1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大鹏证券破产还债。徐卫国在202_年被以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出狱后,徐卫国再未公开露面。

原武汉证券董事长陈浩武:北大当教授

在券商老掌门人中,湖北证券陈浩武、广发证券陈云贤、湘财证券陈学荣等,并称证券业“三陈”,也都是业内有名的“儒将”。202_年前后,陈浩武被“双规”。202_年初,法院判决,鉴于其“有立功表现”,决定“免于刑事处罚”。此后,曾经好学、高调的陈浩武一度消失在媒体的视野中。如今,陈浩武再度现身,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微博上的陈浩武也变得活跃起来。不过,对于证券市场,陈浩武却很少再谈及。

原南方证券董事长贺云:走出南方证券阴霾

曾经与阚治东搭档的南方证券最后一任董事长贺云,一直被认为与阚治东不合,最终让南方证券错过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南方证券被关闭后,贺云出任深振业监事会主席。也算是走出了南方证券的阴霾。202_年1月,郭其荣接替贺云担任深振业监事会主席。从此,贺云彻底淡出了公众视野。

原西北证券总裁马世兵:重掌北融投资

操盘手出身的马世兵也曾是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一员悍将。202_年,马世兵担任总裁的北融投资击败德隆系,成功收购西北证券。西北证券被判破产关闭后,马世兵与两位高管获刑。出狱后,马世兵重掌北融。最近的一则报道出现在202_年9月,马世兵一行来到炎陵考察,对炎陵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饶有兴趣,称欲将其打造为“湖南第一避暑胜地”。

原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想写本解决“三农”问题的书

肖时庆,曾经的银河证券总裁。两进两出证监会,始终在官员与商人角色中变换,并凭手中权力谋得巨额利益的传奇人物,终于把自己送进监狱。202_年4月,肖时庆因受贿和内幕交易罪,被终审判死缓。媒体报道,肖时庆对如何度过漫漫刑期做了这样的设想:从经济学的角度写一本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书,期待着自己的思考能回馈那片养育他的穷土地。

第五篇:北大---我的四年沉浮录(模版)

原本没打算写什么经验啊总结之类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我的经验对于许多考法硕的朋友并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初试复试总成绩是3月最后一天登出来的,今天到北大法学院网页上看时,见拟录取名单也已经出来了,自己亦幸在其中,说实在的,对这一结果谈不上有多激动,但是总算是跨过了这一道关口,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以后不必重复着一些早已烦腻了的程式,心下自是轻松了许多。好了,絮叨到此,言归正传。

一、初沉

之所以说我的经验对于许多考法硕的朋友借鉴意义不大,是因为最初我的目标是北大法学硕士,而对法硕,当时是有些轻视的,以至于那时从未想过今天会以这种身份去读研,这是实话。说到最初,就得回到03年甚或是02年了。我01年上的大学,东北一所虽算是211却一点也不著名的学校,专业是日语,那一年刚开的专业,所以我竟然也成了该校该专业的元老学员之一。可是作为元老的我当时却很迷茫,上了大学才知道这里远非高中时候所憧憬的那个样子,搞什么搞嘛,一天到晚乱糟糟的,结果以前很美好的计划全都一股脑儿肥皂泡一般破灭了,把握不住当前也看不清未来,再加上单恋着一个女孩儿也被几次三番地拒绝,愈发地迷茫了。这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促使我必须得找件事情来做,以填补精神上所留下的巨大空档,茫茫然许久以后,大二完了的那个暑假终于下定了决心,目标锁定在北大法学硕士上,初定国际经济法。之所以要这么选择,兴趣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找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来发泄,实在是憋得太难受了。由此,也就拉开了我转向法学进军的序幕。

自学法律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何况我完全没有方法,只是在看过北大法学院的招生简章之后,就开始不断的买书然后一本一本接着看,笔记做了几大本,但是效果并不好。北大法学硕士入学考试自04年改革,最后形成了现在这种模式,就是初试考两张综合卷,复试才考专业课,而综合课除了法制史以外几乎涵括了本科阶段的所有核心课程,而且许多题目并不局限于教科书上,这无疑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消息闭塞的我来说。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当时还因为这样的考试科目安排大为光火,一气之下一纸声明停招硕士研究生了,对于我来说,当然更无法挑战这样的考试制度,而抱怨没有丝毫用处,所以我只有是尽可能的多搜求一些信息,然后埋头看书。呵呵,这一点我要自我表扬一下,虽然这么些年屡战屡败而屡仆屡起,但是除了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好之外从来没有抱怨过别的什么。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我就渐渐地不去上本专业的课了,只是快到期末时找同学借笔记复习几天然后参加考试,专业课老师竟也通情达理,由我折腾,于是我大学的后两年便几乎是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度过。大三快完时,我打听得北大法学院每年暑假都会有一个法学基础课培训班,其实就是考研辅导班,取这样的名头只为遮人耳目而已。我正看书不得要领,得知有这么一个班,便费力地报了名,为什么说费力呢,因为1100元的报名费对当时的我可是一个大数目,我很穷,这些钱几乎相当于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至于平常学生都有的电脑手机MP3等玩意儿,我自然是没有的了。

于是在04年夏天,我便背着一个破旧的旅行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法学教材到了北京,因为便宜的票没买到,最后还是从天津中转过来的,在天津火车站上车时碰见一个南开的学生,知道我的打算后便认为难度相当大,当时“阿甘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他便以此事来说明北大歧视外校生等等。我一则上网不便消息闭塞,对此事不甚了解,二则当时决定走这条路时就没打算回头,所以对于这样的传言也就姑且听之,并不放在心上。我所坚信的是有本事自然过得去,如果上不去便是火候不够,谈不上歧视不歧视的问题。内在的猫腻或许有或许无,但是这些却是自己做不得主的,怎么想也没用,不如一概不论而只尽自己努力做能做得事来得心头爽快。一个月听下来,跟法律专业的考友们相比,对我帮助尤其大,以前看书虽然很卖力,但是由于重点不明确,所以觉得相当凌乱,成不了体系,但是辅导班的各科老师在短短数个小时中轻重分明地通讲过一遍后,如同卤水点过的豆腐一样,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清晰了很多,可惜之前很多时候用劲用歪了,不过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上完辅导班,又新买了基本教材,回到学校没几天就开学了,不过开学不开学跟我关系都不太大,依然天天去图书馆自习室,这回看书基本上有点谱了,心里虽然依然没底,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横竖是要冲到最后看是什么结果。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最后几个月还是觉得时间很紧张,随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终于到了走上考场的那一天。

我记得05年考研时间似乎跟今年同一天,都是1月10号开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就在两天内定成败,说一点不紧张那是扯的,不过好在我向来不怯场,所以第一天顺利考完感觉虽不是很好但也不差。第二天考专业课,考卷一发下来我就开始冒汗了,综合A卷尽管全都答了,但是有几个题答得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综合B卷经济法那两道题就纯粹没见过,结果30分一个字没写(1、什么是税收优先权制度;

2、什么是商业判断规则),一般教材是没有这两个知识点的,可怜我在经济法上也花了不少时间,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个零蛋。出了考场看见不知何时已经飘起了大雪,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我神情恍惚地走在风雪中,当时的心情真是荒凉得无以复加,晚上一起奋战的战友们相约出去吃饭,本以为这下终于解脱了,哪里想到竟然比考试之前还要沉重,看着满桌的酒菜,一向胃口奇好的我却食欲全无。

考完之后相继来的就是寒假了,大学得最后一个假期,大家也都陆陆续续四散回家了,我也买了南下的火车票,这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回去跟家人一起过年,我妈用她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但却是这世界上最理解也最支持我的人,他们总是说我自己的路自己最清楚,所以总是一如既往地尊重我的选择,尽管每次败下阵来他们都会宽慰我说没什么关系,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之后的一次次失败才让我更觉得非常愧疚。

回到学校不久成绩就出来了,上网一查总分是325,综合A卷90,综合B卷80,当年北大法学的分数线是335,我以10分之差无缘复试,跟我一起的一个哥们当年便考的北大法硕,考了359,最后去了深圳研究生院。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想必大家都一样,写不完的论文吃不完的散伙饭,但在这一期间我却在是趁热打铁继续再来一年还是出去工作这两者之间反复纠结着,成绩出来时打电话告诉我妈时,她也觉得很可惜,并跟我说要不再考一年吧,于是最后决定是再来一年,老师给我介绍工作也被我婉拒了。临近7月,相守4年的同学们纷纷作鸟兽散,火车站每天都能看见眼睛红肿的毕业生,当时流行一则短信:“四年过后,大学从我身上提着裤子起来,并冷冷地说‘你可以走了,但是青春得把留下’,这时我才知道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这是一段很隐讳却也很现实很伤感的话,大抵跟当时惶惶的人心相符,但是我却丝毫没有已经毕业了的感觉,因为下决定了要再来一年,仿佛就成了一个留级的学生,于是乎人家的大学是4年,我则上了5年,只是最后一年不用交书学费而已。

202_.04.08

二、再沉

202_年6月份刚完,我们就被学校赶出了寝室,上次败下阵来的战友准备再来一次的居然也有好几个,于是我们在学校旁边一所已经办垮了的职业技术学校里安营扎寨,房费一个月50块钱,当然条件之差就可想而知了,不过这对于贫穷如我等来说却正是求之不得之事。好在楼上有教室可以上自习,下面还有篮球场可以经常玩会球,吃晚饭后偶尔还在一起斗地主然后让输的做虎卧撑,所以这半年的备考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然而一个20多岁的人,吃住还在靠父母救济,心头的压力自然也是可以想见的。

夏天很快就过去,接着秋天也没了,冬天一到,时间愈发觉得快了起来,所以半年的时间其实一转眼便过去了,于是再上考场。上次我选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法,后来觉得可能这个专业对英语要求比较高,而我学的是日语,所以这次便改了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我想的是如果以后实在是想学那个专业,进学校后自己再学也不迟,这都不是问题。二次备考虽然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但是由于考的范围实在是很不好把握,所以在拿到题目之前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谁知道会不会又出些刁专的问题来难为人呢。这次考试的时间我就完全记不起来了,大概是元月20多号吧,那年过年好像挺晚,考试的题目我到现在也全部模糊,尽管还是有些科目比较难答,但是再也没有让我留白的问题了,考完之后自我感觉比上次好了许多,想来过线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心下依然还是忐忑。初试分数线没出来之前有一段空闲,我打算到附近一所日语培训学校当老师赚点生活费,哪知人家嫌我口语不行又没有教学经验,竟然不要我,确实这几年本专业的东西基本就没怎么学,也难怪。既然如此,索性就干等了。

照例是3月初出成绩,我总成绩为349,最后分数线为340。我的这个分数有点让我失望,因为复试对我来说可以说尽是劣势,毕竟纯粹自学,专业底子不如本科法学专业的厚,而且消息也不灵通,不知道复试都怎么考,考些什么。事到如今,也没有特别号的办法,只有每天都看书,可是把书翻来覆去看了N多遍还是毫无把握,又到网上下载了许多论文来看,如此没过多久,就该去复试了。于是收拾我这几年来的所有家当去北京,虽然迟了一年,我的大学也终于毕业了。遗憾的是我走的时候并不像之前那样,没有人到火车站流着泪送我。

复试我记得是从202_年3月23号开始,为期3天,分听力、笔试和面试,那一年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收11个左右,进入复试的有20个左右,我倒数第3或第4,因为对复试纯粹没底,所以对最后通过就更是没多大希望,可是依然得拼力一搏,结果最后栽倒在面试上。面试是抽签回答问题,老师将事先已经将出的题都写在纸条上了,然后交给似乎是法学院研究生的学生主持,从他手里抽出两道题目,自己先念一遍题目,然后再回答,回答完后老师会根据回答提问,宪行的主考官是主要研究行政法的姜明安老师,其他的还有王锡锌、王磊等几位老师坐在周围。我抽的那两道题大概是这样的:

1、试简单论述一下宪法上的平等原则;

2、最近北京交管局规定对进入XX道路内侧的小排量汽车处以罚款,你认为这种罚款是不是行政处罚。我当时脑子有点蒙,再加上有点紧张,回答问题起来就没什么逻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说了些什么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还扯到了“反向歧视”和“纠偏行动”,反正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说不是行政处罚,在说明理由的时候就被问住了,答不上来,其实这个问题姜明安老师的一篇论文里有论述,但我没怎么在意,结果卡壳了。面试一完复试就完了,复试一完我的第二次考试也就完了,而我在还没走出北大门口时就知道这次又没戏了。04年夏天上辅导班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个是北科大法律专业的一哥们,我们当时约定复试再见,然而他第一次也没过初试,但这次却考得不错,总分370多,尽管复试得以再见,然而他最后顺利地上了诉讼法专业,我却再次沉沙折戟。

出了北大侧门后,我沿着苏州街一直走到万寿寺,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车流,想着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有些茫茫然。但眼下当紧的是得赶紧解决吃住问题,因为这么些天都是借住在朋友处的,钱包也快见底了,我于是考虑着得赶紧找个工作了。

202_.4.15

三、又沉

202_年的4月,北京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而我却几乎在公交车上度过。一个晕车的人成天坐着公交车四处转悠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然而眼瞅着马上就要断炊的危险,晕几回车呕吐几次也就不值一提了。我当时在大学时一个朋友的宿舍里打地铺,他也是05年跟我一起考研的,考到了中科院成都所,不过研一的时候都在北京的玉泉路校区上课。可是就算是打地铺也有很大的风险,楼下守门的大爷可是火眼金睛,好几次都把我挡住了,后来才又偷偷溜了进去,这就使得我愈发着急需要找好工作然后租个地方住了。当时还有一个大学时考研认识的女同学也在北京找工作,她是一个朋友的女朋友,后来接触得多了,于是大家都成为很好的朋友了。她在中科院有亲戚,所以住的地方倒是现成且不用花钱,比我要稍微得过一些,第二次我们是一起考的,她考的是人大金融,结果也落榜了。虽然大学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英语很牛,然而其时在北京也很不好找工作,找了一个多月都没什么进展,于是很沮丧。我记得有时候遇见她,我们就坐在别人学校的花园里聊天,周围草坪上有许多漂亮的白玉兰正旁若无人的盛开着,然后我说了很多人生大道理来开解她,说着说着突然觉得自己竟然在一时之间也伟大起来。呵,我这个人,面对失败的时候总是爱故意把自己搞得很悲壮,仿佛比那些成功者还牛叉,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很快丢掉不如人意的失落,而从心底某处平生一股豪气,支撑着我屡仆屡起。

那段时间我每次把手伸进衣兜里都能掏出一堆作废的公交车票,当然简历没少投,招聘会也去过许多,面试的公司也不少,但好多都是需要我交钱培训什么的,我想我都快吃不上饭了,那里还有给你们的。其间我妈打电话跟我说要不别找工作了,专专心心再来一年吧,他们给我钱。我哪里还有脸再伸手向家里要钱,就说一边工作一边考也一样,找个不忙的工作上班时候也能学习什么的。终于有一天面试的一家公司不需要我交钱了,然而工资少得可怜,不管吃住也没有保险才202_,而且隔一周周六还得上班。要是大四找工作哪会儿,我对这样的待遇是不屑一顾的,但现在不一样了,容不得我挑肥拣瘦,于是说好第二天就去上班。唯一的好处是这个公司在五道口清华旁边,离北大东门也不远,骑车也就10分钟距离,我预计着晚上下班后还能去北大上自习,所以一时觉得自己运气竟然相当不错。第三天就在中科院图书馆附近找好了住的地方,准确说是找好了一张睡觉的床,一个山东的北漂租了一个三室的房子将里面摆满了铁床,搞得跟大学时候的寝室一样,当然比寝室破旧多了,然后往外出租床位,一个床位300/月。至此下个月不用为吃饭发愁,也可以光明正大的睡觉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其实很幸福,而我的北漂生涯也就正式开始。

到网上查自己的复试成绩,意料之中的挂了,但此时的我早就不再难过,已经开始了每天画圆圈的生活轨迹。早上从我那张床出发骑车沿北四环到五道口上班,下午6点下班后顺着成府路进北大东门到三教或四教去上自习,晚上10:30以后从北大南门出来穿过拥挤的中关村十字路口回到我那张床上,于是一天一个圆圈到此收尾。每天如此循环,几乎风雨无阻,呵呵,那时的我每天背着装满书的书包去上班,现在想来挺滑稽,不过当时浑然不觉,只是偶尔觉得莫名其妙的孤独,然而渐渐地也就习惯了。而我的工作内容相当简单,不几天就熟悉了,所以没过多久就开始磨洋工,而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当时那个公司人来人去如同菜市场,进公司不久我发现最老资格的员工在公司才呆了一年多,而几个月之间来了又走的比比皆是,这让我感到很惊奇,随后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磨洋工的并非我一个,而是所有人,有人玩游戏,有人聊天,有人看小说,有人看电影。我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将法学10多门的课都归纳成百多页的word文档,而且在网上下载了一些科目的精品课程,趁工作的空闲就阅读这些东西。不过说实在的,这样的效果很不好,首先得提心吊胆的,因此精力就无法集中,其次是工作虽然轻松但并不等于没事做,也常常被打断,再加上是在电脑上看,相当累人,尤其还是那种大脑袋的显示器,不一会儿就头晕脑胀纯粹看不进去了。于是便经常去逛论坛,于是突然有一天便知道了名叫松岛枫的这个异国女子,于是从此以后便知道了越来越多的异国女子,到现在我几乎成了专家,我曾经跟一个朋友开玩笑说以后我开一门行为艺术课,你可以来读我的博士。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学了四年的日语,没想到竟然在这个领域首先派上了用场,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呵,这也不是什么光鲜的事情,暂且按下不表。

当你回头看时,几个月的光阴不过在说话间的功夫就悄然逝去了,我依然在每天复制着前一天的生活,骑着自行车画圈圈,神经绷得很紧,有些累,但是自我觉得很充实,遗憾的是成效一直不大,边上班边看书备考的效率确实大打折扣,但我又没有办法辞掉工作,所以只有这么坚持着。6月份,我搬到中科院图书馆附近的另一个地方,尽管依然是一张床,而且是10平米的房间中3个床位中的一个,但比起原来住的地方清静了许多,房租也便宜了40块钱。9月份,我在中关村二手电脑市场花1500块买了一台电脑,弄了个床上电脑桌把它放在另一头,从此以后我也有个人电脑了,我可以用它来上网搜寻资料查找论文,还可以用来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天气变得越来越冷,骑车就成了一桩苦差事,但我依然像一架机器一样每天沿着同一轨道运转,不过不久我就买了个MP3,这样来来回回便能听歌了,路上也就不那么枯燥乏味。要是看到有人,周末我偶尔还到中科院图书馆旁边的球场上去跟人踢球,可惜那时球场还没有维修,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上面全是乱石子,周围长满了杂草,不像现在因为奥运会的缘故修得漂漂亮亮,还铺上了草皮。不过这些倒在其次,关键是跟谁都不认识,有时候还被人家拒绝,这就没招了,乒乓球也打过几次,依然是难得插到别人中间去,这时候我便常常想起跟以前的朋友们在一起的好处来,但人生路虽纵横交错却各各不同,无论曾经朋友几多也免不得会踏上独自一人的旅途,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晚上下班后去上北大上自习时,有时会找不到座位,这个时候就只能到中科院图书馆上自习了,那里的桌子倒是相当宽敞,美中不足的是晚上只能到9点,不过周末我可以白天去那里,而吃晚饭之后再去北大。在中科院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辞职考研的女生,很值得介绍一下。这个女生81年的,02年毕业,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去深圳工作了3年,收入很可观,但05年却辞了职拿着3年的工资到北京来准备考研,跟大多数学艺术的一样,她英语最初也是极差的,所以我每天便看到她玩命似地学英语,还在新东方报了班,每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固定的几个点之间来回往返,在现实中遇见的人当中,从来没有能让我打心眼里敬佩的,而她是第一个,以后或许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罢。以后我经常会在中科院图书馆或是北大三教、四教碰见她,上完自习后便会一同打道回府,我原以为我的付出就差不多了,但遇见她之后方之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然而遗憾的是当年她也没考上,依然是栽在英语上,后来她搬到清华校内去继续学习备战来年的考试时,我就没有见过她了。08年春天,她短信告诉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专业在全国是最好的,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她第三次英语打了70分,也许对别人来说这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大学时四级只能蒙30-40分的她来说,这一成绩相当了不起了。

好了,长完他人志气之后,再来继续灭自己的威风。转眼之间进入冬季,我的第三次考研复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还有那一想起来就令人反胃的政治。后来基本上每天都得到12点了,回去时还得看一会儿,倒并不是能起到多大用处,但多用点时间总觉得会有好处,虽然事实上未必。而之前打算跟公司请假的,请假其实也就意味着离职,最后考虑到生计问题,还是一天假都没有请,考试那两天都是在周末。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我的再次翻船,虽然看似每天都拼了命地看书,但却看得混混沌沌,因为多数时候看书时本身精神状态就不佳,最终上考场时便延续了这种状态,题也答得混混沌沌,考最后一科时好不容易才撑着没有睡着。至于考了什么当时都迷迷糊糊的,现在就更是记不得了,因为全是论述简答或者案例分析,所以唯一记得的就是跟以前一样,密密麻麻的汉字没少写。因为迷迷糊糊,而且字也写了不少,所以明知道考得不好但在成绩出来之前多少还是抱了点希望,于是我便抱着这么点儿希望迎来了202_年的春天,终于在那年三月的一天这么点儿希望也如同肥皂泡泡一般给一阵轻风就轻易弹破了。我最终得分326,而且综合B卷就只有86,没有及格,按照惯例我根本不用等公布复试分数线就知道自己已经直接出局了。我在心头长叹息一声,对自己说,哥们你这下可是0:3完败了,而那年后来的复试线是330,我以4分之差再次与复试无缘。

这一下我课是真的有点疲惫了,那种疲惫就像是你连续好多个小时都在咀嚼着一块早已没了味道也失去了水分的口香糖,于是在从心底某处冒出来一种你无法控制的烦腻。这一年边上班边备考的过程让我在一段时间一看见关于考研的书尤其是政治书就忍不住胃里抽搐着想要呕吐,最后我把用过的政治书全都扔掉了,就是那一堆法律教材也全都被我放进了几个尼龙袋子里关了起来,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而奇怪的是这次失败本身倒并没有让我有多难过,或许是早有心理准备,也或许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结局。而对于那时的工作也同样到了令我反胃的程度,于是当即就辞去了,老板直到这时候才知道我这段时间都在搞些什么飞机,他之前好几次跟我谈话都跟我说我只用了20%的精力在工作,然而尽管如此他还可劲儿地试图留下我,并坦言我完成了我的本职工作,我心下暗笑,还有比这更好的褒奖么?之后我便开始正儿八经地找工作了,几经周折,3月底终于敲定,在一个合资企业做日语翻译,月薪3600,该有的待遇都有。虽然跟人没法比,可是对于我几乎荒废了的日语水平来说,已经很知足了。随后我便开始进入新公司上班,暂时将北大啊法律啊之类的统统放在了一边,我确实需要花点时间来整理一下这么些年来的挫折,也需要仔细想想我明天到底意欲何去何从的问题了。

202_.4.16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