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第一篇:《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那场雨 那颗心 那生情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本诗大约作于第二次被贬时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系送别老朋友辛渐时而作。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了第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哀愁,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心上,此生难了的情愫有谁能懂?有谁能解?

那场透凉的雨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寒雨连江夜入吴”,虽是寂寂寒江,可刚才还是明月照高楼,现在江雨悄然而来,莫非这秋雨也因离愁而生。诗人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来透凉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萧瑟秋意,黯淡离别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江的雨势连绵入吴,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心底无私天地宽啊。虽是寒雨透凉,但清爽,如同冰洁的心。作者听着雨声,看那雨景,始终有一种离愁萦绕心头,与老朋友相对无言,默默地平明来临。那场透凉的雨呀!请把离愁全部带走。

那颗冰洁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问楚山:你孤独吗?你的心像我一样冰洁吗?作者与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怜。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作者与楚山一样的孤独,一样的被透凉的寒雨淋透,那样冰清玉洁。因孤独无人相识,也无人相知,更无人相诉,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洁白无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壶”,千言万语只化作临别叮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真切袒露了坦荡的胸怀和坚贞的品格。“玉壶”已是因清澈见底而让人一览无余;“冰”更是因晶莹透明而让人表里皆悉。一颗如冰一般永远表里如

一、高洁清白的心盛入玉壶,还有什么见不得人、见不得事的呢?吴地本也如“玉壶”一样,是洁净之地,毫无污染。而一颗冰洁的心毫无瑕疵,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此乃“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那生难了的情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这捎去的不是给洛阳亲友平安竹报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对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对蔑视谤议的自誉。凄寒孤寂中,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诗人在凄凄寒雨中,谁能理解一颗冰洁的心,此生难了。

第二篇: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作背景]

做了8年的校书郎而不见升迁,这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疯。

王昌龄没有疯,但心有不甘,于公元734年参加了制科考试(关于制科考试详见169首),成绩优异,由此完成仕途转身,分配汜水(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县尉。这1年44岁。

校书郎是9品,县尉仍是9品,而且离开京城,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说明一个问题,期间诗人肯定没有运作,想想他的为人,也正常。

诗人迟至34岁才参加科举,非常说明对仕途的冷漠,政治是一件很脏手的活儿,如果崇尚整洁,出成绩难。

这也是8年校书郎的直接原因,但久不升迁的确是件很尴尬的事,自尊心是把双刃剑,有的人放血补养,有的人越放越少,反受其乱。

关键是自尊心发作的时候,是否有充足的准备,是否有决心改变既往的策略。否则,就是一场赌博。

没有思想准备的王昌龄,在县尉任上举步维艰,737年,也就是4年县尉后,竟被贬至岭南,这1年47岁。

小小的一个县尉不但没有升迁,反而受到如此超规格待遇,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迹可求,查不到任何资料。当时王昌龄已经是大名鼎鼎,这与他的地位极不相称,历史开了个玩笑。

诗人以后的连续恶运同样查不到原因,非常奇怪。唐朝诗人中,王昌龄第1个令我费解。

说他傲慢?没有证据。说他渎职?也没证据。政治上站错队?好像也不是。公开反对某一位重臣?还是没有证据。

一个县尉被远贬岭南,绝不是直接上司县令可操控的,一定是直接来自朝廷,他到底怎么了?

大家都在猜,但谁也不便把心里的揣摩公之于众。

岭南路上,王昌龄诗作不少,但仔细体会,这些诗并没有多大怨恨,仍是一个迷。

当时王昌龄被贬有一个大事件背景,就是张九龄罢相,有人以为是受牵连。

不敢苟同,8年校书郎加4年县尉,正是张九龄的宰相任上,而诗人此间正是郁闷,判断2人关系可能一般。

总之,被贬了,而且贬的很惨,去了岭南。

途中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过襄阳时,拜访了孟浩然,2人饮酒赋诗,甚是痛快。

天无绝人之路,到了岭南后,很快遇国家大赦,诗人精神抖擞,北归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次相聚,当时孟浩然正患疽病,已快全愈,忌讳吃鲜喝辣,同样高兴的孟浩然全然不顾,结果复发,因此而死,悲。

公元740年,50岁的王昌龄返回了长安,再次分配时,职务为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区)县丞。

仕途上的坎坷颠簸,在诗人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迹?他是如何面对?

有一次与朋友辛渐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相见,诗人在芙蓉楼送行,写下这首诗。

[本诗简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吴:指润州,春秋时此地属吴。

诗人送客是在早晨,第1句写昨晚的雨。

“寒雨”说明当时是秋季,秋雨的特点就是可能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唰唰的没完没了。

正因为雨不大,才能看得清楚,满江的雨入眼时,诗人用了一个温和的“连”字,很精当。如果是狂风暴雨,这个字会失承。

这首诗写于第2天清晨,送别朋友之时。如果这场“寒雨”下得时间很短,专门提出来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这场“寒雨”可能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是整夜。

如果是整夜,诗人睡得好吗?

面对秋雨孤灯,面对已经50多岁的自己,仕途仍然没有起色,若是平时,也许一声叹息之后就睡。但昨晚估计会失眠,因为朋友第2天回洛阳时,诗人还要有一个表态,如何表态也许会令他辗转反侧。

平明:天亮的时候。楚:也指润州,战国时属楚。

送走朋友后,诗人感觉自己所在的这座山也孤独了,实际上是自己孤独。

古典诗词中,这种写法常见,是怎样的心理过程?

朋友在时,有说有笑,气氛活跃,所处环境有生机。剩下自己时,在诗人眼里,这个环

境(楚山)缺乏灵动,归于沉寂。这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环境孤独了。

说到底,还是诗人的内心孤独,如果心情好,剩下自己也无所谓,那就偷着乐,哪有这感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的个人资料已不可考,专门查过《全唐诗》,只有在王昌龄的作品中出现过2次,且个人没有诗作。

这是一首比较特殊的送别诗,朋友辛渐在诗中所占分量并不重,主要是通过送别抒发自己。

一个人在外打拼,如果混得成色较差,碰见老乡时,大部分人会表现很窘,就是类似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攀谈过程中,对方肯定会问到自己目前的状况,窘态之后常有3种表现:

1.实事求是,一般人做不到。

2.稍微粉饰,大部分人如此,让对方感觉自己还行。

3.吹,弄得天花乱坠,少部分人所为。

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老乡并不代表他自己,代表的是所有乡亲,包括家人,因为他回去后必有所说。

宽厚待人,只要心存进取,理解每一种选择。人在特别难的时候,不能对他要求太高。

面对辛渐,王昌龄如何选择?

当然是第1种。

选择第1种的底气何在?语气能平缓吗?神态能自若吗?眼神会不会散?

相信王昌龄。

那么,诗人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第1种?是不是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情结低落时竟忘记了使用美妙的词汇?

“一片冰心在玉壶”有2个出处:

1.来自南北朝鲍照的“清如玉壶冰”。这句主意是说冰,是装在玉壶内的冰。

2.玄宗朝开元名相姚崇的《冰壶赋》,这篇赋主要阐述的是壶,是内装冰的壶,以告诫官史,要冰清玉洁,内外兼修,不要贪腐无度。

估计取自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姚崇的这篇赋曾是唐朝官史的指导性学习文件,必须熟读的。

不论出自何处,“冰心”和“玉壶”都代表清洁高贵。

穷也要穷得透明,弱也要弱得晶莹,不妄自菲薄,坚守情操。这是令所有人敬畏的态度,包括敌意方。

这就是诗人的回答,坦荡坚强,有一种内刚。

如果不考虑出处,“冰心”可以有2种理解:

1.代表清洁透明。(与上述出处意思同,想到了著名的一位女作家的名字。)

2.代表心灰意冷。

有人将这句用在男女情感中,代表一种坚守,激赏!

解析完毕。

====================================

江苏镇江芙蓉楼大概在清朝被毁,1992年镇江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成为现在的风景名胜,可惜没去过。

谢谢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三篇: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内容】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文学常识】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著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编辑本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编辑本段]

【简评】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编辑本段]

第四篇:芙蓉楼送辛渐018.10.21

202_.10.26 一.阅读《黄山奇石》片段,回答问题。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1.选择下列词语的意思,选择序号。

闻名中外()

(1)在国内和国外都十分有名(2)有好听的名字 奇形怪状()

(1)长的样子很吓人。(2)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2.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块石头?从文中找一找写下来。3.加标点:

(1)()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2)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4.默读下划线内容,体会“每当……就……”的用法,然后造句。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每当……就……:.5.从最后一自然段提到的三块奇石选择一块,展开想象,具体写出它的样子。也可以写你知道的黄山上的其他奇石

二.读《 日月潭》片段,回答问题。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隐约约地还看得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这时候,清风吹来,顿时使人清醒了许多。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像害羞(xiū)的小姑娘的脸,多么好看!在艳丽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的美景,都清晰(xī)地展现在眼前,使人突然胸襟(jīn)开朗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 lóng),充满了神秘感。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近义词。

清楚——()立刻——()安静——()2.从提供的关联词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 虽然……但是……。

(1)那儿()环境宁静,()景色宜人。

(2)()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非常迷人。3.用“﹏﹏”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4.蒙蒙细雨的时候,它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méng lóng),充满了神秘感。

请你用“好像”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从()、()、()、()的不同时间,写出了日月潭不同的美丽面景。6.短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_______”画出中心句。

三.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读拼音写词语。

cài yuán luó bo xī hóng shì guǒ shí()()()()

2、短文共()个自然段。

3、羊妈妈带着小羊到了哪些地方?

(1)(2)(3)

4、填空。

(1)西红柿的 好吃。(2)萝卜的 好吃。(3)白菜的 好吃。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1.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2]

折叠2.3.4.5.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5]

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2.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一称卫青。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因而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李广是天水人,故被称为“龙城飞将”。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5.度:越过。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直译

8.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9.韵译

10.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11.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12.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13.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4.《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2]

第五篇:芙蓉楼送辛渐_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忧伤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三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3、最后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强冰心

孤乐观玉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9/26671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